搜索
   登录

目录

抗美援朝时期余庆的宣传及优抚工作
所属图书:《黔史纵横》 出版日期:2013-12-01 文章字数:1430字

抗美援朝时期余庆的宣传及优抚工作

声援抗美援朝的游行队伍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受外国一百多年的屈辱历史的结束,标志着中国人民扬眉吐气,昂首挺胸走向世界的开始,也震惊了整个西方国家。然而,美帝国主义及其西方追随者于1950年6月25日发动了侵略朝鲜的战争,妄图以朝鲜为跳板入侵中国,气势汹汹地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畔,公然入侵我国领土台湾,妄图南北夹击,将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扼杀在摇篮里。在此情况下,毛泽东主席和党中央向全国发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于是组织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50年10月25日正式入朝参战。

为了支持抗战前方,余庆也跟全国一样,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组织群众、宣传发动群众,捐款捐物,参军参战。

1950年12月10日至12日,余庆县人民政府组织召开了全县各界人民代表大会,首任县长于振东在大会上紧紧围绕《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议题,结合余庆当时的“清匪、反霸、减租、退押、征粮”工作作动员报告,号召全县人民掀起发帝、反封建、反恶霸的斗争,号召大家要认清美帝国主义是纸老虎,并不可怕,还要认清当时的土匪与自新分子是真投降还是假投降,要求代表们要立场坚定,态度要鲜明,要认真总结经验,认真做好安排布置、宣传群众、发动群众“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工作,继续完成“清匪、反霸、减租、退押、征粮”工作五大任务。

解放初期,余庆相继成立了农民协会、负责武装的县大队、民主妇女联合会、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民兵等组织,各区、乡(镇)随之成立了相应组织,这些组织在县委、县政府统一领导下,深入群众召开会议,一方面广泛开展阶级教育,在群众中广泛开展“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的“诉苦”教育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国际形势教育,歌颂新生的革命政权,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另一方面,教唱“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等抗美援朝歌曲。第三方面是到处张贴标语,如“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打败美帝野心狼”等标语随处可见,鼓舞了群众斗志,有的青年志士还喊着:“走!打美国去!”经过宣传,群众发动起来了,出现了父母送子女、妻子送丈夫、哥送弟报名参军的动人场面。1951年6月10日,余庆成立了临时接收委员会,开展了扩军工作,当年就有1300多名青壮年民兵踊跃报名参军。

另外,余庆县一边在宣传发动征集兵员的同时还认真做好烈、军属及伤、残军人的优待及困难补助工作。1950年成立了余庆县复员委员会,内设有安置、组织教育、招待等机构,由县长兼任主任,“抗美援朝”开始后,复员委员会的工作就交给了县民政科具体办理。

余庆县对烈、军属,残废军人优待及困难补助是:1951年至1955年,对烈、军属,残废军人及复员退伍军人优待方式是给予集体优待,优待的方式是根据当时的条件,即代耕(包括大包干、小包干、固定代耕),对烈、军属困难补助采取购实物发放,如:耕牛、铧口、耙、钉耙、锄头、镰刀、柴刀、粪桶、双轮双铧犁、玉米脱粒机、搭斗等农具,对贫困烈、军属子女学杂费给予减免补助。由于宣传工作跟上与后方的优抚政策落实,使家长放心、家属放心、应征入伍青年放心。通过宣传,1951年3月12日全县首次捐“抗美援朝”资金465.05万元,1951年至1953年11月先后三次动员民兵和适龄青年响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共有4500余人踊跃报名参军,960人赴朝参战,其中有340人是青年团员。

黔史纵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