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安顺古城墙
安顺古城墙
在古代,凡有城池,便建有城墙,作为军事防御之用。现在我国保存最完好的十大古城墙分别在西安、南京、开封、襄阳、大同、荆州、正定、平遥、曲阜和肇庆。安顺地处祖国西南,它“襟带楚粤,控制滇黔”,历来被视为“滇南门户”,在古代也同样建有城墙。随着时代的变迁,安顺古城墙早已淹没在逝去的沧桑岁月之中。几年前,位于塔山东路民族饭店和职业技术学院之间还有一小段近百米的古城墙遗址,后来在残存的基础上进行修建和加固,这可以说是安顺古城墙的历史见证。
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在他的《黔游日记》中对安顺古城墙有所记载和描述。现在,就让我们沿着这位游圣的踪迹去探寻安顺古城墙,走进古老的安顺城。
当年,徐霞客离开平坝,经过杨家关等地之后抵达头铺,来到安顺城。他在当天的日记中这样写道:“又南五里,为头铺。又南二里,西入山坳。逾之,出其西,又南行三里,过一堡,又二里上陇,入普定北门。”这里所说的普定就是老安顺城。据《安顺府志》记载:“安顺府城,原普定卫城。洪武十四年(1381年)命安陆侯陆复择地于阿达卜寨。”“十五年(1382年)城成始置卫。”按说,头铺在安顺城东面,徐霞客老先生经过头铺之后,应从东门进入城内。也许是安顺这座城墙吸引了徐霞客,他很想从外面好好看看,于是便沿着城墙以外由东向北走去,从北门进入安顺城内。这座黔中城池的确很有特色,徐霞客老先生作了这样的描述:“普定城垣峻整,街衢宏阔;南半里,有桥;又南半里,有层楼跨街,市集甚盛。”在这位见多识广的老人眼里,普定(安顺)的城墙高峻整齐,街道宏伟宽阔。进入城内之后,他由北往南走了半里,有一座小桥出现在眼前。这座桥,就是老安顺城北街上的“四官桥”(位于现在中华北路中段)。他继续往南又走了半里,大概到了老安顺城北街炮台街口与卫坝口之间(位于现在中华北路南段),看到一层层楼房跨在街道两旁,集市上的贸易十分兴旺。这里离老大十字不远,显然,他已经达到了老安顺城的中心。徐霞客老先生感慨这座城邑的繁华,“商业之盛,甲于全省”的普定(安顺),果真是名不虚传啊。虽然在他的日记中仅仅留下有关安顺老城28个字的描述,但这28个字却把老安顺城的特征鲜活地勾画出来,可谓弥足珍贵。
徐霞客在安顺住了一晚,第二天一早仍是从南往北穿过城内,出了南门之后往西而去。他所走的这条线路,有两座标志性建筑应该是进入了他的眼帘的,这就是位于老大十字的钟鼓楼和南门的西秀山石塔,但在他的日记中没有记载,大概是离开安顺城以后,沿途风光令他目不暇接,当晚要写的东西又很多,疏忽遗漏了吧。
钟鼓楼位于安顺老大十字,以此为中心,向东到朝天门为东街,向南到永安门为南街,向西到怀远门为西街,向北到镇夷门为北街。东南西北四条大街街长都是一里多,因此安顺民间有“对城三里三”的说法。在四条大街中,北街略窄,宽两丈左右,其他三条大街,街宽都是三丈有余。安顺古城墙把朝天、永安、怀远、镇夷四座城门连接起来。除此之外,每座城门之上都建有箭楼,城门内旁还建有月城。古城墙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建筑风格独特,均用条石垒就。安顺本来到处都是石山,开山打石,构筑城墙,因地制宜,坚固美观。城墙初建时,“城围七里一百五十步”,历经明、清两朝多次增修加固,重修后的城墙“城围九里三分,高二丈五尺”。也就是说,城墙周长约4650米,高约7.5米。山东曲阜明故城是中国历史上最有代表性的城池,它始建于明正德八年(1513年),城墙周长约4800米,高约9米。安顺古城墙比曲阜古城墙早建132年,周长和墙高和曲阜古城墙大体接近。也难怪当年徐霞客老先生到了安顺之后,对安顺城墙连加赞赏。
上世纪三十年代和五十年代,由于修建穿城马路和城市扩建,安顺保留了数百年的古城墙被渐渐拆毁。在笔者的记忆中,还有安顺古城墙的影子。幼时,经常和小伙伴们到安顺县城北门外面去玩耍。当时古城墙已经拆除,但遗址还在。记得在北门进城入口处,有一个宽大的洞口,老百姓称之为“城门洞”。这个洞口上面就是北门城楼,但笔者从来没有见到过这座城楼,所见不过是一个杂草丛生的门洞。
我们今天已经无法看到安顺古城墙全貌,但通过回想和查阅相关历史资料,仍可以大致描绘出安顺古城墙昔日的图景:城东的朝天门地处现在中华东路中段(原西秀区建设局附近),从这里开始,往北经过安顺二中围墙、虹山水库大坝(原为东水关)、安顺一中老围墙,抵达城北的镇夷门(地处现在的中华北路中段,原地区邮电局宿舍与水洞街路口之间),往西是猪市坝,一直抵达城西的怀远门(地处现在的中华西路中段,老公共汽车站附近),往南是011大院围墙、西秀山角下,抵达城南的永安门(地处现在的中华南路中段,塔山广场与建设银行大楼之间),往东是南水关大桥、安顺职业技术学院围墙、民族饭店围墙,最后绕回到城东的朝天门。一张民国时间拍摄的老照片,为我们了解安顺古城墙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从照片上看,整个安顺城被城墙牢牢围住,高峻齐整,蔚为壮观。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和发展,对古城墙的保护、修复、开发、利用的呼声越来越高,引起了广大民众和社会各界的关注。据《人民日报》5月30日报道,安徽省寿县采取“引导居民出城,迁建机关单位”的做法,将古城墙修缮一新,向世人展现这座古城古朴沧桑的风韵。安顺地处黔腹滇喉,是一座山水风光秀美、历史文化厚重、民俗民风独特的古城,若能够像寿县一样,重建古城墙,与已经修建好的贯城河和正在实施的引千入虹工程融为一体,还原一个城墙蜿蜒曲折,街道典雅幽静,小桥流水人家的老安顺城,那可该有多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