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红军长征过惠水
所属图书:《黔史纵横》 出版日期:2013-12-01 文章字数:2849字

红军长征过惠水

红军长征过惠水写的木板宣传标语“共产党是中国革命的唯一领导者,拥护共产党”

1935年1月,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在长征途中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同志的战略战术思想在红军中得到了继承和发扬。在极其危险复杂的历史条件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为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月中旬,中国工农红军南渡乌江,踏上了西进云南渡过金沙江北上抗日的伟大征程。为了实现西进云南,北入四川的战略目标,红军采取了声东击西、迷惑敌人的战术。4月初,红军分数路南下西进,一路伪装主力东进,一路则直趋息烽、修文的扎佐一带,威逼贵阳。4月8日,红军用一个团的兵力佯围贵阳东面的龙里县。9日,一、三军团各一部,分别在贵阳的沙子哨、观音山一带,与贵阳外围守敌孙渡部队(滇军)接触,佯攻贵阳。中央军委纵队主力则从贵阳以东与龙里之间的空隙地带经高坡直插定番(今惠水县)。

红军主力进入定番县境后,在天空上有飞机,地面上有追兵的情况下,采取交叉掩护前进的战术,昼夜不停地开进。4月10日,先头部队抓住定番赶场的机会,头上插着柳条,手里拿着“青天白日”旗,沿着公路两侧分成两行伪装前进,到了定番牛场桥北桥头。在桥上执勤的定番县警备队士兵胡老九以为来的是“中央军”,就在桥头上喊话:“你们是哪个部分的?”走在最前面的红军战士大声回答:“我们是中央军九十三师的。”一面快速冲上桥上去。其中一个红军几大步跃到胡老九的面前,一手把他的枪抓住,一掌将他推下桥南二洞桥下河里,另一个警备队士兵尹继奎见状吓得逃之夭夭。就这样,中央红军顺利地冲过牛场桥,进入牛场街,直奔县城东门外,站在城墙上的警备队士兵洗金山,见势不妙,慌忙打了一枪转身就跑得无影无踪。另几个警卫团和警备队人员手忙脚乱地关闭城门。红军先头部队在向导张顺臣的引导下,迅速冲到城墙脚下,不顾敌人射来的冷枪,一面开枪还击,一面从东门外右侧卢俊家房上,采取叠罗汉的办法,搭成人梯登上城墙,打开城门。随着嘹亮的冲锋号声,红军大部队迅速占领县城。除攻城部队驻守县城外,后续部队穿城而过往西进发。

红军入城后,立即对群众开展宣传活动,写标语、贴布告。第二天上午,在天主堂天井院坝里召开群众大会,共有三四百人参加。会上红军演说完后,把没收地主土豪的钱财分给老百姓。在红军的主持下,由群众推选黄顺之和卜云清的妻子卜大娘当总管,主持分发,分发后大家都很高兴。红军还在东门口,老场坝玄女寺门前和体育场等地搭起台子进行演说,宣传共产党的政策,还打开牢房释放被国民党关押的所谓的政治犯。在宣传活动中,城里城外的群众纷纷前来听讲,红军说:“我们是劳苦人,是被剥削压迫的人;我们是一家人,我们是帮穷人闹革命、打土豪,闹翻身的……”老百姓听后,个个笑逐颜开,都说红军是好人。

红军进城后的第三天,遍街张贴有这样的字条:“纪律严明算红军,秋毫不犯得民心;公买公卖不苟且,打倒土豪救穷人。”这首诗,后来还有很多人记得。遗憾的是一直未找到作者。红军还在三官殿和关庙两处分发猪肉给群众。

红军长征途经定番,足迹遍及近百个村寨,纪律严明,秋毫无犯,每到一处,都受到各族人民的拥护和爱戴,在群众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住宿在县城三都路六十二号姚叔棋家的红军,曾在他家房屋板壁上、墙壁上、窗子上等处写上标语,其中写在柜子两扇门当中圆形木板上的两条标语,一条是:“共产党是中国唯一的领导者。拥护共产党!”红(工)宣。另一条是:“红军是工农自己的武装力量!”红(工)宣。红军走后,姚叔棋一家巧妙地将这两条标语反装在柜门后面,一直珍藏了20多年。直至1957年将它献给人民政府(今收藏贵州省博物馆)。

红军进入上马司一带宿营时,一位年仅三十多的李师长,住在涟江河岸山边寨农民方云洲家里。只有方的母亲一人在家,李师长在百忙中同她促膝谈心,讲一些通俗易懂的革命道理,安慰老人家不要害怕。临走时,李师长将一匹有病的大红马和一口烙锅送给她,并在锅里留下糯米饭,李师长还说:“这马喂下就好了,你们家可以得用。”方母很感动,李师长走时,方母相送到家门口依依不舍。红军走后的第二天,滇军来了,闯进山边寨,把红军送给方母的马和锅全部抢走。

红军经九龙山的马门、岩脚、谷种往广顺方向前进时,有一个年纪大约十七八岁红军战士因病掉队,马门关的苗族同胞将他隐藏在寨背后的一个岩洞里,给他送水送饭、洗衣理发,整整照顾了三个多月。他病愈归队时,挨家挨户感谢苗族同胞的深情厚谊。住宿在岩脚寨的红军,在布依族罗九茂家损坏一只铁三脚架,走时用布包了三十多个钢元放在被损坏的铁三脚架上,以示赔偿。

经冷水河往长寨方向前进的红军,住宿在山口寨苗族同胞的家里。有五个女红军住在罗永俊家,罗的母亲还主动帮助红军挑水、劈柴、煮饭。红军见他家仅有一床用碎布扭成绳子编成的“疙瘩被”,立即把一床蓝色的长皮袄盖在刚出生一个多月的罗永俊的身上,罗的母亲感动得不知说什么才好。红军临走,发现罗的母亲会抽烟,又送给罗母一支钢制的水烟袋。后来,罗永俊的姐姐罗小玉,又把水烟袋带到丈夫梁明祥家,1980年送县文化馆收藏。那件长皮袄,罗永俊的母亲打算把它洗干净,好好保存,不料被水烫坏了,每次一提起这件事,他家还十分心痛和可惜。

住宿在冷水河许登云家的红军,一进门就向他问寒问暖。许的父母很感动,又见红军非常辛苦,准备杀一只鸡给红军吃,红军发现后极力阻止,并耐心地解释说:“红军是老百姓的队伍,不能随便吃老百姓的东西。”过后,许的父母还是暗地杀了一只最大的母鸡给红军吃,红军出发时,送了一条枕头帕给许的母亲作纪念,表示感谢。

经九龙山马门、岩脚、谷种往长寨方向前进的红军,九名战士因伤病掉队,住在岩脚寨一户名叫牙笑(又名笑妹)的农户家里。这家只有母女二人,三间草房,因天黑了,九名红军准备稍休息后再追赶部队,不幸被岩脚寨的土豪、保长罗子华发现,罗指使他的儿子罗绍铨纠集匪徒30余人,将三间草房重重包围,经过激烈搏斗,终因寡不敌众,九名红军战士被罗子华、罗绍铨等匪徒杀害于马头关,尸体被丢入岩洞。九名红军战士牺牲时,年龄最大的30岁左右,最小的才有十七八岁,至于他们的姓名、籍贯、职务等,已无法考证。

解放后,土匪头子罗绍铨等被人民政府镇压,经过发动群众,深入调查,以罗子华为首杀害红军战士的凶手罗树先、罗朝高被揭露出来,老老实实交代了他们参与杀害九名红军战士的罪恶经过和地点。

1970年10月16日,当地政府组织各族群众,怀着悲痛的心情来到马头关,砍掉纵横交错的荆棘,找到了丢弃烈士遗体的岩洞,九龙小学的两名教师下到五六米深的洞底,历时四个小时,捡回了八具红军战士的遗骨(有一个牺牲在半岩上,遗骨尚未找到),并发现了他们随身携带的军用小刀、私章盒、纽扣、银元和铜元等遗物(现收藏在贵州省博物馆)。

1972年,惠水县委、县政府拨出专款,在当地党委政府和各族群众的支持下,将九名红军烈士的遗骨安葬在九龙山下,并建红军烈士纪念碑一座,供后人瞻仰。

黔史纵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