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一举足而形势顿殊”
所属图书:《黔史纵横》 出版日期:2013-12-01 文章字数:2183字

“一举足而形势顿殊”

1916年1月27日宣布贵州独立,自任都督、督军兼省长的刘显世

贵州护国起义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史上最光彩的一页,在推翻袁世凯洪宪帝制,遏制封建帝制在中国的复辟,避免历史上的又一次倒退,起了重要的作用,是我省各族人民对中国革命的重大贡献。

1915年12月25日,云南首举义旗,宣布独立。在云南独立通电中,当时贵州的军政首脑刘显世及戴戡、任可澄参与联名,因此又称滇、黔起义。

贵州酝酿起义首先是从黔军青年军官中开始的,二次革命后,袁世凯破坏国会,毁弃《临时约法》,实行独裁专制,进而复辟帝制,这不能不激起人民的愤懑,特别受到军官们的强烈反对,其中以王文华反对最力。

云南起义后,王文华力劝刘显世桴鼓相应,愿为后盾。但刘认为,以云南一省之力讨袁,无异“以卵击石,自取灭亡。贵州万不宜从井救人,同趋灭顶”。不仅如此,他还向袁世凯告密,刘的立场激怒了王文华。他愤然地对刘说:“吾誓力与共和同命,事在必行。爵使请以第一团兵变告北廷,杀身灭族,文华自当之,幸而有成,名利仍归爵使。”其队团长也持同样态度;熊其勋为了表示决心,将自己的子女二人改姓寄养,以免除后顾之忧。吴传声表示“义不帝秦”。他们的态度,反映了广大官兵的心声,有力地促使刘显世转变立场。

其次,梁启超、蔡锷也对贵州进行了策动工作。梁启超与蔡锷、戴戡、王伯群、汤觉顿、陈国祥、蹇念一在天津多次召开会议,密谋倒袁。戴戡、王伯群与贵州上层有密切关系,戴曾任贵州民政长和巡按使,被立宪称为“奇士”,王伯群是刘显世的外甥,能在刘的面前直接进言,所以他们便成了梁、蔡与贵州联系的重要人物。

云南的护国起义,决心用武力推翻袁世凯的“洪宪帝制”,共成立了三个军,第一军由滇军主力组成,以蔡锷任总司令,向川进军;第二军以李烈钧任总司令,由云南而东,攻取两广;第三军由唐继尧兼总司令,坐镇云南。另外还组织以黄毓成为司令的挺进军,相机行动。

袁世凯认为,云南护国军的兵力,比二次革命时期国民党五省联合的力量小,而他这次投入的兵力又比上次大,一定可以稳操胜券。因此,他限令曹锟在六个月内平定云南。

争取贵州独立,巩固云南外围,成为护国军刻不容缓的任务,由于刘显世态度暖昧,需要一位得力的人员对其进行工作,而以王文华为首的黔军主力,虽然支持云南起义,但兵力单薄。于是云南方面决定派戴戡和徐进率云南护国军先遣纵队入黔,并携带援助贵州的山炮八门,炮弹四千发,以支持贵州独立。

1916年1月3日,戴戡、徐进率护国军先遣纵队从昆明出发。1月12日,纵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抢占亦资孔,打开了滇军入黔的大门。随即进军两头河,进逼盘县县城。纵队抵达安顺后,致电刘显世,促其速行宣布独立。

1916年1月24日,戴戡率纵队抵贵阳,对刘显世形成军事压力,戴戡是进步党的活跃分子,善于词令,他一方面向刘显世集团介绍反袁斗争的形势,晓以大义,促使该集团内部逐步分化;另一方面,又积极向各界群众进行宣传,争取群众的同情与支持。1月26,戴戡在贵阳各界数千人的集会上,发表了理直气壮、言近旨远的长篇演说,他的演说,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推动了贵州反袁运动的发展。这时,全省人民反袁的浪潮高涨,人民群众的进一步觉醒,有力地促使了刘显世态度的转变。在内外形势之下,表示“愿与父老昆季共生死”,参加了讨袁护国运动。

1916年1月27日,刘显世宣布“反对帝制,拥护共和”,接着,发表了《独立通令》。这时,在兴义就任贵州巡按使的刘显潜,也发表了赞成起义的通电。

贵州独立后,即以黔军配合护国滇军,出兵讨袁。蔡锷将滇黔的护国军合编为“护国军滇黔联军”(即护国第一军),自任联军总司令。1916年1月28日,蔡锷、唐继尧、刘显世联名任命戴戡为滇黔联军右翼军司令,将出征黔军统一改编为护国第一军右翼军,下辖东路、北路黔军。戴戡率北路黔军出黔北、攻綦江。其目标在于配合川南护国军主力,攻取袁军曹锟总司令部所在地重庆,以截断叙、泸之敌后路。

王文华在贵州独立时,慨然以进军湖南为己任。在他的主持下,将黔军一半的兵力第一、二、三团,编为护国黔军东路支队,隶属于护国第一军右翼军,由王文华任东路支队司令兼第一团团长。王率第一团从贵阳出发,兼程疾进,进抵湘黔接界的龙溪口,设司令部于此。同时,命彭文冶率领驻铜仁一带的第二团,在铜仁集中后向湘西的麻阳进军。吴传声率领的第三团,在黔东南的天柱县集中,以湖南的洪江、黔阳为进攻目标。

两路黔军进入战场后,精诚团结,英勇杀敌,连败北洋军。在綦江一线,北路黔军连克九盘子、赶水、大沙沟、东溪等十余处要隘,歼敌3000余人。东路黔军以数千之旅,敌数万虎狼之师,连克晃县、洪江、黔阳、沅州等湘西重镇,迫使袁军将领自戕,军心震动。两路黔军的出击,使入川入湘的北洋军遭受沉重打击。护国战争史上,谱写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英雄篇章。

贵州独立,使滇黔连成一片,稳定了云南的外围,并使北洋军在四川和湖南两个主要战场上受到侧面攻击。护国黔军以有限的兵力,抗击了川、湘前线的约百分之四十的北洋军,有力地策应了叙府、泸州主攻战场上的云南护国军,推动了各省反袁运动,加速了袁世凯统治的崩溃。袁世凯“以失贵州故,致使步步作战,广西、四川、湖南等之袁军大受其牵制”。“讨袁军的胜利,其获助于贵州者尤多。”贵州的独立起到了“一举足而形势顿殊”的重大作用。

黔史纵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