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松山战役
所属图书:《黔史纵横》 出版日期:2013-12-01 文章字数:1414字

松山战役

第八军主力开赴松山前线

1942年2月,中国国民政府根据中英军事同盟组成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但初期由于指挥失当而未能取胜。1943年4月开始的滇缅边境反攻战,由于周密部署,准备充分而大获全胜。其中,陆军第八军在松山战役中以全歼日军3000多精锐的辉煌成绩,令日本朝野震动,大大振奋了中华民族的抗日精神。而第八军是以贵州军队为基础组建起来的,军长何绍周是贵州兴义人、国民政府军政部长何应钦之侄,军参谋长梁筱斋、八十二师师长王伯勋及副师长王景渊等大批将士都是贵州人。因此,松山战役是黔籍将士在抗日战争时期树立的一座丰碑。

1942年夏,日军在滇缅交通线咽喉地带腾冲、龙陵、松山、芒市等要点构筑工事,并特别在松山构筑号称坚不可摧的松山防线,以第五十六旅团3000多精锐驻守,将滇缅交通截断,企图切断国际援华物资大动脉。

1943年夏,蒋介石下令成立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部,调陈诚为司令长官,统一指挥陆军第二军、第五军、第六军、第八军、第十三军、第十八军等美式装备的12个军,准备在滇缅交界地带开展反攻,打通滇缅交通线。1944年春,第八军奉命由昆明调往滇西,参加滇缅反攻战,成为远征军司令长官部总预备队。反攻开始后,蒋介石令宋希廉指挥的十一集团军强攻松山防线,力图取得反攻战役的重大突破,但宋部连续猛攻20多天,却伤亡惨重。蒋介石情急之下,急令军政部长何应钦调其侄何绍周所部第八军接替宋部攻打松山。一开始,何绍周仍采取轮番强攻方式,猛攻一周后仍无多大进展。蒋介石急令何应钦电告何绍周,要求第八军务必在一周内攻下松山,否则将对第八军师长以上军官以贻误战机论处。何绍周接电令后立即召开紧急会议研究部署,采纳了八十二师师长王伯勋用工兵近迫作业和对壕作业办法,挖地道装填大量炸药从地下炸毁日军堡垒的建议,并命令该师副师长王景渊指挥所部二四四团配合工兵团实施。接受掘地任务的官兵在我军炮火掩护下,挖出两条地道深入距松山顶日军堡垒之下垂直距离30米处,并修筑了两间炸药室,装进7.5吨TNT炸药。9月7日,炸药引爆,号称坚不可摧的松山顶上日军堡垒被彻底炸翻,碉堡内驻守日军全部炸死。但是,松山主阵地上的日军仍据险顽抗。何绍周与刚由遵义师管区赶到第八军报到的三〇九团团长王光炜研究战术后,决定采取蚕食战术,步步推进,最终全歼松山守敌。三〇九团在对敌进攻中伤亡惨重,但斗志昂扬。何绍周亲临前线督战,命王光炜率所部继续进攻,王抽调三〇九团将士编成九个突击队,先由三个突击队利用暗夜秘密抢占有利地形,拂晓前根据统一部署作佯攻之势以掩护其余六个突击队实施蚕食跳跃进攻。在总攻之前先用大炮猛攻,再令一〇三师围困其他日军阵地,做出全线开火之势。王光炜则果断率六个突击队突入日军主阵地与敌人展开肉搏,同时另三个突击队也突然转为强攻杀入敌阵,日军措手不及,经过艰苦卓绝的拼杀,我军直到深夜才最终攻占松山核心阵地,紧接着第八军各部分别全线出击,陆续占领黄家井、滚龙坡、竹影山等全部日军阵地,日军松山精锐第五十六旅团3000多人被全部歼灭。当天晚上,日本广播播出消息:“松山防线玉碎,五十六旅团全员战死……”

松山战役的胜利,是中国远征军在滇缅反攻战中最辉煌的胜利,也是黔籍将士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树立的一座不朽的丰碑。战役之后,第八军副师长以上军官个个得到晋升,何绍周任云南警备副总司令,两年后又升任总司令,参加战役的团营长也大多提升了职务。

黔史纵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