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黔南少数民族武装抗日
独山深河桥抗日文化园
1944年秋,日本侵略军攻进湘桂后,即沿湘黔桂铁路直逼黔南。12月2日独山、荔波、三都相继沦陷,小股日军还窜入都匀的茅草坪。自11月26日至12月10日,短短半月中,使黔南受到空前灾难,军民被杀害,妇女被凌辱,财物被损毁,特别是千万难民流亡贵州,沿途离散,冻馁身亡数以万计,日寇入侵黔南的罪行,罄竹难书,史称“黔南事变”。
在“黔南事变”中,国民党军曾在荔波黎明关,阻击日军前进,在独山黑石关与日军作战,取得一些成果,但最后由于军心已乱,不战而退,日军尚距数十里,国民党军即仓惶逃走,致使独山失守,荔波、三都相继沦陷,并执行“焦土抗战”,将独山县城烧成一片火海,全城变为废墟,是为一大浩劫。黔南各族人民对日寇入侵无不义愤填膺纷纷组织武装抗击日寇。
黔南人民武装,素有力量可以自卫,当时国民党政府如能放手发动群众,组织人民武装即可与国军配合作战,抵御日寇入侵。但国民党当局唯恐群众组织起来,动摇其统治地位,迟迟在日军逼近黔南,准备放弃独山、都匀时,才允许成立黔南抗日自卫军,以独山专员张策安兼任自卫军总司令,莫风楼、罗士斌任副司令,罗士斌兼第一支队长,负上司区以上责任,莫风楼兼第二支队长,负上司区以下责任。12月26日日军开始进攻黔南,自卫军司令张策安竟先行逃跑,只剩莫风楼担当保卫贵州南大门的重任。
莫风楼是独山县麻尾区南寨人,是威望很高的布依族人民的领袖。1944年11月30日日军入侵麻尾,莫风楼立即率领麻尾、上司、下司三个自卫队青年一千多人,在公路、铁路沿线开展对日军阻击和袭击活动,狠狠打击了日军入侵黔南的嚣张气焰。自卫军还担负麻尾铁路机务段机车和设备以及职工的安全,帮助居民和难民疏散转移,维护社会治安。12月5日,日军由独山撤退到麻尾时,又遭到莫风楼的自卫军追击,击毙日军百余人,缴获机枪五挺,步枪百余支,弹药数十箱,指挥刀、太阳旗等多件,还缴获战马三匹。
莫风楼在日军撤退后,积极为难民找亲人,掩埋公路旁死难者尸体,难民深受感动。抗战胜利后,香港、澳门、两广、湖南、江浙等地生还的难民写来的感谢信数千封,赞扬他率众挺身杀敌,保卫乡土安全,仗义解囊相助,拯救千万难胞的义举。当时湘桂黔铁路局局长袁梦鸿代表铁路员工赠给莫风楼一方金宇匾额,上题“见义勇为”四个大字。群众纷纷赞誉莫风楼是保卫贵州南大门的抗日英雄。日军侵犯荔波县时,荔波全县各族人民群起抗敌。11月29日有一股1500人的日军进犯住荣、岜鲜、九阡等乡,均被布依族抗日自卫队围歼,据不完全统计,水族、布依族自卫队共打死日军一百多人,夺获日军步枪数百支,机枪三挺,骡马数十匹以及太阳旗、防毒面具等军用品多件,战果辉煌。
日军入侵三都县时,国民党军不战而退,群众自发组织抗日自卫队,有的埋伏于山上向日寇射击,有的击杀日军掉队散兵。12月6日有一股60余人的日军从三合出发,自卫队埋伏于营坡上,向敌尾队追击,激战两小时余,打死日军十多人,缴获轻重机枪各一挺,步枪十一支,子弹数箱,战马一匹,打死战马两匹,逼使日军狼狈逃窜。
三都县石板寨水族的潘老发见日军来犯,即指挥50余抗日自卫队员坚守石板寨,傍晚发现日军进犯信号,他调遣五个战斗小组分守四门,待日军以木棒架设墙外准备翻墙而入时,潘下令开打,几十支步枪向日军猛射,十多个鬼子应声而倒。敌人又调来三挺机枪,架在马背上密集射击,寨上立即发射自造的土炮,轰隆响声,日军三四匹战马倒地,机枪手随之丧亡。群众赞扬潘老发是抗日勇士。
黔南各族人民抗击日军侵略的英勇事迹很多,显示了英雄人民爱祖国、守疆土、抗强敌的崇高精神,为保家卫国作出卓越的贡献,为贵州抗日战争史谱写了光辉的一页。
1995年独山各族人民已在深河桥畔建竖起一座雄伟的丰碑,纪念黔南人民抗日胜利5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