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风景名胜
所属图书:《侗族文化大观》 出版日期:2016-06-01

第三节 风景名胜

侗族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多是“养在深山人未知”的美丽的山水风光和独特的民俗风情。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和铜仁市辖区内的侗族地方,民俗风情原汁原味,原始自然生态保存完好,天籁之音的侗族大歌、侗族鼓楼和风雨桥蜚声中外。根据世界旅游组织专家组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所做的旅游资源景型等级评定,黔东南拥有A级型(绝品型)景区40处,B级型(精品型)景区55处,C级型(重要型)景区3l处,分布于凯里—镇远和黎从榕两大综合旅游区。

2004年年底,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有风景名胜区16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9个,县级5个,风景区面积为21100平方公里。此外,还有中国与挪威共同建立的生态博物馆两座。这里美丽的自然景观、神秘人文景观和浓郁的民族风情交融结合,形成黔东南浓郁的地方特色,被“世界乡土文化保护基金会”列入全球18个生态文化保护圈之一。

侗族地区景点有国家级风景区黎平侗乡风景名胜区、阳河风景名胜区、榕江古榕风景名胜区、岑巩龙鳌河风景名胜区、从江风景名胜区、剑河风景名胜区、高过河风景名胜区等等。

一、国家级阳河风景名胜区

该景区是国务院1988年审定公布的第二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风景名胜区位于自治州的镇远、施秉、黄平三县境内,规划面积625平方公里,分为历史文化名城镇远、铁溪、上、下阳、云台山等十大景区共394个景点。是中国集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民族风情为一体的全方位、多层次、高品位的风景名胜区,也是贵州东线生态旅游和风情旅游的中心和热点。

阳河风景名胜区以阳河水系为纽带,以峡谷奇峰、云景水色为神韵,以雄、奇、秀、幽为特色而名扬天下。其主体由喀斯特岩溶地貌景观、平湖瀑泉、幽谷林海景观、山岳云岫、幽壑深涧景观和古刹人文、天象生物等景观构成,属于神奇迷离、令人神往的绝色风光。

景区内的国家重点文化名城镇远阳镇,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城内古迹比比皆是。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0余处。其中青龙洞古建筑群更是久负盛名,声震四海,它集佛教、道教文化于一体,依山傍水,贴崖修筑,古老悠久,独具特色,是贵州保存最完好且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同时也是国务院审定公布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外,号称黔南第一洞天的飞云崖,明代王阳明、清代林则徐和何绍基等历史名人曾在此留迹,今存碑刻牌崖甚多,现为贵州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景区腹地有新兴的旅游服务城施秉,每年一次的生态环境游杉木河漂流节就在这里举行,施秉因之被公认为“中国漂城”。

风景名胜区内世居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至今仍保留着各自浓郁的民族风格,包括形态各异的民族建筑、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五彩缤纷的民族服饰及歌舞、精致典雅的民族民间工艺、原始古朴的民族宗教、信仰等等,这些保存完整、形态各异的民族民间文化,形成了贵州东部丰富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

阳河发源于贵州省瓮安县,流经黄平、施秉、镇远等县出黔入湘,注沅江入洞庭。造物主将景致最美的40余公里河段留在了施秉。观光区长26公里,分为鸳鸯峡、望夫峡、无路峡三景段,有以“姜太公钓鱼”为代表的景点20多处,这里以“绿的山、绿的水、绿的树、绿的竹”为特色,走进这里,哪怕是枯黄的心,也会绿起来。城东6公里入下阳河船游观光区,依次为诸葛峡、坨王峡、西峡三景段,有以“孔雀开屏”为代表的景点近20处,这里以远去的传说、雄奇的河山、动人的形象为特色,在这里,你会领略到大自然的神工。阳河上有十二胜景,由桃花渡口登舟,至原东坡农场折返,即依次可以欣赏到每一个景点的独特之处。

二、国家级黎平侗乡风景名胜区

景区位于黔、桂三省(区)交界处,是贵州高原向湘西丘陵和广西盆地过渡地带,在长江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上,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5℃左右,空气清新,侗乡黎平土地肥沃,植被茂密,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森林资源。风景区森林覆盖率为62%。县境内山清水秀,自然风光绚丽多彩,气候宜人。景区面积120平方公里,共73个景点,其中特级景点2个,一级景点25个(自然景点15个,人文景点10个),二级景点37个(自然景点18个,人文景点19个),其余为三级景点。黎平侗乡风景名胜区是贵州省东线旅游的窗口和主要景区。景区距省城贵阳466公里,距枝柳铁路靖州站8l公里,距桂林风景区400公里。它是桂林、张家界黄金旅游线进入贵州东南部的旅游中转站。新建的黎平旅游机场已于2005年10月建成通航。

黎平侗乡风景名胜区融民族风情、民族古建筑、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侗乡文物古迹等为一体,这里有宜人的气候、自然的环境,淳朴浓郁的侗族风情,是世人观光、游览、度假、开展科学研究活动、陶冶情操不可多得的好地方。

黎平聚居着以侗族为主的14个民族,侗族人口共44万人,占黎平县总人口的72%。肇兴是全国最大的自然侗寨,居住着798户3608人。侗族人民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浓郁的民族风情,大型的节日有“萨玛节”、“芦笙节”、“六月六”等,节日活动有抢花炮、摔跤、赛马、斗牛、斗雀等丰富多彩的项目,自然风光融山、水、田园、林木、溶洞、石桥景观为一体。南泉山是黎平侗乡风景名胜区人文景观最为集中的景点。南泉山位于黎平城南0.5千米处,该山重峦叠嶂,古树参天,有寺、殿、阁、亭等建筑,是享有盛名的佛教名山。

喀斯特地貌是黎平一绝。有形态各异的喀斯特溶洞,溶洞有阴河洞、山中洞、洞中之洞,洞内钟乳石造型奇特,景观万千。有奇峰、峡谷、溶洞、天生桥。黎平天生桥是目前发现的举世无双最大的天然石拱桥,该桥自然天成,巧夺天工。桥宽118米,跨度103.7l米,拱腹距水面33.4米,与美国犹他州石拱桥(跨度88米,拱高30米,宽6.7米)相比堪称世界之最。专家考察评价说,黎平天生桥不仅是黎平的宝贵遗产,同时也是中国和世界的宝贵遗产。

八舟河风光是黎平侗乡风景名胜区集自然景观和民族风情景观为一体的景点。八舟河贯穿于喀斯特地貌与田园风光之间,河水清澈透明,似银链般巧妙地将“平湖飞瀑”、“草园春色”、“仙人岩”、画壁长廊、少寨田园风光、桂花台、鸬鹚架、江心岛等景点串联起来,水光山色,交相辉映,加上浓郁的侗乡风情,令人流连忘返。

保存完好的弄相山万亩原始森林是黎平侗乡风景名胜区的重要景点,弄相山万亩原始森林面积30多平方公里,处处生长着珍奇树种,名木奇竹,是天然的物种基因库。弄相山万亩原始森林景区还包括太平山“楠竹之乡”和数万亩人工林等。

人文景观和文物古迹是黎平侗乡风景名胜区的点睛之笔。有明清时代古建筑群东门翘街、保存完好的两湖会馆、中共黎平会议会址等等。黎平会议是中央红军长征进入贵州召开的首次会议,为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奠定了基础,被称为遵义会议的前奏,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鼓楼和花桥是侗族村寨的标志,是侗族古建筑和我国木制建筑史上的精华,是黎平侗乡风景名胜区的重要标志。侗族鼓楼结构独特,榫孔层叠交错,不用一钉一铆,且衔接无隙,多为五至十一层,重檐多为四方和八方形,呈宝塔形直耸于空,蔚为壮观,堪称建筑艺术之瑰宝。著名的鼓楼有述洞独柱鼓楼、地坪风雨桥等等,其中,地坪风雨桥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述洞独柱鼓楼、天生桥、5000年阴沉木进入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纪录,成为世界之最。

三、万山特区国家矿山公园

万山特区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旅游资源。2003年投入上百万元成立项目并成功申报夜郎谷贵州省级风景名胜区、中国汞都万山国家矿山公园、老山口贵州省级森林公园等项目,其中仙人洞等汞矿遗址已于2005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高楼坪刘氏宗祠于2005年被确定为贵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等。2005年以来,共接待游客23.2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411.1万元,年均增长14.77%。

《明史》记载,明洪武年间(1368~1398),大万山长官司有水银朱砂场的历史遗址。万山历史上盛产朱砂,储量和产量均居国内之首、亚洲之冠,素有中国“汞都”之美誉。数百年来,万山矿区范围内共开采矿洞400个,其中1949年前共开凿238个,层层叠叠长达970公里,堪称“地下长城”,规模宏大,世界罕见。悠久的汞矿开采、冶炼史,形成独特的文化内涵。仙人洞、大洞、小洞、黑洞子、云南梯等遗迹令人流连忘返。国土资源部批准为国家矿山公园。

四、榕江古榕群风景名胜区

榕江古榕群风景名胜区位于都柳江中上游的车江大坝,距省城贵阳367公里,东靠黎平,西接三都、南连从江、北邻剑河县,杂居着侗、汉、苗、水、瑶等15个民族。榕江古榕风景名胜区资源特色突出,主要是秀甲天下的古榕树遍布在第一片区的古州镇、车江乡、忠诚镇等景点上。榕江百年以上的古榕就有1000多株,其中在清代种植的古榕树就有40多株。树龄最长,也就是被称为“千年古榕”的有10多株。与县城一江之隔的“三宝”千户侗寨有百年以上树龄的榕树有190多株,仅车江乡口寨村至车寨之间就有110多株,尤其是寨头村古榕最为密集,一株紧挨一株,连接成片,是罕见的古榕树群,堪称全国之最。

在美丽富饶的榕江这片热土上,除了有秀甲天下的古榕树外,还有精美别致的侗族古建筑和独特浓郁的民族风情,以及龙塘“一日三色水”、“下毛雨的树”、“千年矮子松”等景观。在该景区第二片区的“七十二寨”侗乡里,有古朴典雅,十分别致的侗家吊脚楼房、雌房和高堡坎房。特别是古色古香的侗族雕房,四周和长廊的板壁上都雕刻着龙凤、人物、花卉、飞禽走兽等各种精美迷人的图案,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令人赏心悦目。

在风景名胜区里,另一个特点是古朴、浓郁、独具风格的民族风情文化。侗族情歌、酒歌、坐夜歌、拦路歌、晚寨琵琶歌、侗族大歌等等应有尽有,是侗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每当人们来到这里听到悠扬、婉转、抒情、动听感人的侗族歌声,伴随清新悦耳的琵琶声和“牛腿琴”声的时候,总是陶醉入迷,流连忘返。

悠久的民族历史文化沉积,独特的古榕英姿和秀美的山水风光,造就了这方神奇诱人的土地,使这里得到“山水独秀,风情浓郁,无迹不古,璞玉浑金”的美誉。

五、岑巩龙鳌河风景名胜区

该景区为国家级水利旅游区,自然风光旖旎多姿,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民族风情古朴浓郁,旅游资源可谓“古、美、奇、特”。有历史悠久、被誉为“东方文化八大未解之谜”、“世界上最神秘的文化遗产”的思州侗族、苗族傩技傩戏;有保存完好的、神秘的五溪蛮悬棺葬;美丽的龙鳌河风光集峡谷、秀水、飞瀑、溶洞、峥嵘怪石、古树异木等自然景观为一体,有“人间天上”之美誉;有令人流连忘返的“水尾大树林风光”和“平庄懈年湖风光”;有相传为古夜郎国国都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木召古庄园遗址;有三个特大特长的万米溶洞,这些溶洞洞中有洞,景中有景,美不胜收。这些自然物和人文的景观相互补充,成为广大旅游者游山玩水、寻幽访古,旅游休闲、度假娱乐的好去处。

六、从江风景名胜区

从江县境内有A级景区3处,B级景区4处,C级景区1处,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处,贵州省级风景名胜区1处,有国家保护文物增冲鼓楼等100多座,风雨桥50多座。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8个。从江风景名胜区以占里侗族生育文化、小黄大歌文化、增冲鼓楼文化等为景区的突出特征,加上随处可见的风雨桥、吊脚木楼建筑,孔明山原始森林、部优产品从江碰柑、从江香猪以及景区内参天的古榕、红豆杉等独特景区组成,具有极高的观赏旅游价值、科学研究价值。景区资源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大类。景物景观共51个,其中自然景观13个,人文景观38个,连片分布在四个片区上。

增冲片区

面积31平方公里。以侗族的建筑环境和民族风情为主,保存完好的侗寨及鼓楼、花桥建筑群、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包括增冲鼓楼、增冲侗寨、信地寨、信地鼓楼、平楼斗牛场、古井群、花桥群、增盈鼓楼、除暴安良碑9个景物,其中一级景观1个,二级景观4个,三级景观4个。

银潭—小黄片区

以独特的侗族大歌及浓郁的民族风情为主,有“中国侗族大歌第一村”美誉的小黄、“传统计划生育第一村”的占里、神秘侗寨银潭、红豆杉、四寨河水库、小黄侗歌、小黄营盘、高增侗等9个景物,其中一级景物2个,二级景物3个,三级景物4个,面积40平方公里。

龙图片区

以溶洞群和遗址为主,以十里果园和龙图民间习俗为特色。有十里果园、溶洞群、石牛井、鹭鹰雁墓、款兵头盔、张鸿干墓、梁维干墓、回龙桥、香炉岗营盘、岜嘎炉营盘、大象山营盘等景物和“祭萨”、“抬官人”民族风情,其中二级景物3个,三级景物8个,四级景物1个,面积19平方公里。

都柳江片区

以都柳江自然风景与沿途民族村寨为特色景观。有关帝庙、千年古榕树、摩崖石刻、金鸡滩、犀牛磨角、档水档、畴子岩,沿途民族村寨,古榕树景物9个,其中一级景物1个,二级景物3个,三级景物5个,面积32平方公里。

七、高过河风景名胜区

景区位于镇远县境内,总面积45平方公里。风景名胜区地处高原山地,海拔高度在900~1200米之间,地貌属中切割低中山深蚀台地。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温度14℃~15℃。属亚热带高原河谷景观。它是山体、水体、森林植被和生物资源的有机组合。重山复岭,高旷冷峻,莽莽林海巍然深秀,高峡深涧奥秘莫测,构成了风景区原始美、野性美的基本格调。由峻岭险峰、急流险滩、流泉飞瀑、岩溶溶洞、原始森林、寺庙遗址等45个景点集中组成的风景名胜区形成了险、峻、奇、幽的景观特色,整体富有美感,观赏价值高,物种丰富,自然植被保存良好,环境优越,适于开展生态游、漂流、探险、科研等活动。

八、剑河风景名胜区

景区位于剑河县境内,这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林业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80%左右。该景区主要由氡硫温泉、百里原始阔叶林及云海等组成,其山水秀丽,景色迷人,资源丰富,是旅游观光的佳境。区内还有平塘坡万米溶洞、十里平潭、十里长滩等景观。

温泉是剑河景区的点睛之笔。温泉属于氡硫温泉,泉水四季不涸,莹澈透底,水性温热,含有氡、硫等多种元素,具有消毒去疾、健肤之功能,浸浴其中可治疗多种疑难杂症。

百里原始阔叶林是景区的一大亮点。这里古树参天,葱郁蔽日,层层叠叠,飞瀑流泉,山涧潺潺,是一座保护完好的“森林公园”。登高远眺,崇山峻岭间云雾萦绕,如浩瀚波涛,汹涌澎湃,透过缕缕红光,身居其中,如临仙境。这里森林资源丰富,有18种国家一、二类保护树种,9种国家一、二类保护动物,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和观赏价值,是人们追求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理想目的地。

景区内还有盘溪瀑布群,雷打塘等自然景观,与碧绿葱郁的森林公园、浓郁的民族风情构成一道完美和谐的自然生态旅游风光。

侗族文化大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