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语言结构
一、语音结构
侗语的音节由声母和韵母构成,并每个音节都有声调,即声母+韵母+声调,且声母、韵母和声调的配合有密切的制约关系。
(一)声母
侗语声母由单辅音构成,复辅音声母在侗语中已经消失。各地侗语声母从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来看,有唇音、舌尖音、舌面音、舌面后音、小舌音、喉音、腭化音、唇化音和塞音、鼻音、边音、擦音、塞擦音等。各地塞音声母都分送气的和不送气的两套;其余鼻音、边音、擦音声母有的地方也有送气和不送气的分别,个别地方还有浊塞音声母。侗语最常见的声母有:p、ph、m、w、t、th、n、l、、
、
、ɕ、j、k、kh、ŋ、h等20个左右,其他声母有的只是音位的变体,可以归纳为别的声母,有的只是个别地方出现的声母。
各地侗语声母系统大体上有三种类型:第一类型以榕江车江、天柱石洞话为代表,它除了塞音声母有不送气与送气之别外,如果不考虑现代汉语借词,送气塞音声母也只是音位变体;第二种类型以从江贯洞、黎平水口为代表,它除了清擦音外,各类声母都有相应的送气音;第三种类型是融水聘洞侗话,它是侗语中唯一保存浊塞音声母的一种土语,这种侗话的另一个特点是唇化声母较多,有pw、bw、mw、tw、thw、dw、lw、、
、jw、kw等等。下面以榕江车江话为代表,介绍侗语声母。
车江侗话有26个声母:
(注: pphmw tthnsl hɕj kkhŋh pjphjmjlj kwkhwŋw ʔ)
例词
(注: pa1鱼 pha1'灰色 ma1菜 wa1'花、右ta1眼睛、外公 tha1'私奔 na1厚 sa3'杀 la6 寻找a5那 ha5'上 a1河 ɕa1盖 ja5田ka1 剩 kha1'耳 ŋa6馋 ha1'吓Pja1岩石 phja1'喂 mja2手 lja2舔kwa5骂 khwa1'摸 ŋwa1狗 ʔa1歌)
声母说明:
1.车江侗话除了塞音声母有送气音与不送气音之别外,如果不考虑现代汉语借词,送气塞音声母也只是音位变体。
2.稍有擦音成分,但和汉语的tɕ不同,塞音成分是主要的,擦音成分只能看作是辅音与元音之间的音渡。j的部位和ɕ相当,比国际音标的[j]略靠前些,摩擦较轻微。
3.老年人或与汉族接触较少的人使用汉语借词时用的是当地侗语固有的音位系统;青年人、与汉族接触较多的人则能按照当地汉语读音发音;现在的部分青年和在校学生还能准确按照普通话的读音借过来。如ts、ths、f、tj、thj、wj等声母,是由于吸收汉语新借词而增加的新音位,这些音位多在中青年人以下的发音中出现,故不把它们列入当地侗语声母系统。
(二)韵母
侗语的韵母是由元音或元音和韵尾组成的。元音和韵尾是组成侗语韵母的两个部分,侗语的元音在同语族语言里是比较简单的,长短元音对立的消失而引起韵母的简化合并是侗语的特点之一。但方言内部发展不平衡,有的地方有6个元音,有的地方有9个元音。侗语韵母中,元音和韵尾的组合有一定的规则,元音韵尾i只能接在中元音a(或短)、ə和后元音o、u的后面,不能接在前元音的后面,因此,侗语带-i的韵母有ai、əi(或
)、oi、ui几个;元音韵尾u只能接在中元音a(或短
)、ə和前元音i、e的后面,不能接在后元音的后面,因此,侗语带-u的韵母只有au、əu(或
)、iu、eu几个;有长短o对立地区,短元音o只能和舌后辅音韵尾结合,不能和其他韵尾结合,因此,侗语以短o为主要元音的韵母只有oŋ和ok两个。除短元音o外,其余辅音韵尾-m、-n、-ŋ、-p、-t、-k一般都能接在任何元音的后面。另外,与同语族其他语言一样,侗语也没有带介音的韵母。下面以标准语音车江话的韵母为例。
车江话有56个韵母:
(注: aaiauamanaŋapatak mnŋptk əiəuəmənəŋəpətək eeuemeneŋepetek iiuiminiŋipitik ooiomonoŋopotok uuiumunuŋuputuk I)
例词:
(注: ma1 菜mai4妻子mau6他lam2忘记man3'黄色maŋ1薄 lap9闪电ʔat9割mak10泥土nm4水mn1日nŋ1鼻子 tp7肝tt7砍tk7胸、断məi4树木təu1青苔təm1斗笠 mən5井ləŋ6冰məp7萌芽mət8蚂蚁lək8力气me1熊 men4猫mem4老虎men6想念meŋ5裂开ʔep9使之弯曲 pet9八mjek9姑娘mi4尚未miu2剪刀lim4木楔min4柿子 miŋ6命tip9摘禾刀mit10小刀tik9 满to1门toi5碓 tom4水凼lon6愁loŋ2肚kop9刚才sot9'撮tok7落 mu3日后mui2杨梅wum4喝wun1扛muŋ6猴子up7冬瓜 mut10胡须muk10鼻涕sI6司(机))
韵母说明:
1.车江侗话有a、、e、ə、i、I、o、u8个元音音位,其中可作单元音都是长元音。I是由于吸收汉语借词而增加的,只出现在ts、tsh、s的后面,其余7个元音都能跟辅音韵尾-m、-n、-ŋ、-p、-t、-k结合,有些还能跟元音韵尾-i、-u结合。
2.作韵尾的塞音只闭塞而不破裂。以塞音为韵尾时,短元音各韵只出现在短入调,长元音各韵除ok韵出现在所有促声调外,其他各韵只出现在长入调中。
3.短音值为[e]。元音i在腭化音和舌面音声母后读[I],在其他声母后和作单元音韵时读[ei],带韵尾或作韵尾时读[I]。
(三)声调
侗语是有声调的语言,并且是世界上声调最多的语言之一,部分地区声调多达15个调。侗语的声调分为舒声调和促声调两大类,侗语的声调与声母的发音方法有密切的制约关系,各地声调数目由声母不同而不大一致,大体上有下列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有6个舒声调,4个促声调;第二种类型有7个舒声调,4个促声调;第三种类型有9个舒声调,6个促声调。以第三类型榕江车江话为例。
车江侗语有9个舒声调,6个促声调:
(注: 舒声调 调类 1 1` 2 3 3` 4 5 5` 6调值 55 35 11 323 13 31 53 453 33例词 pa1鱼 pha1`灰色 pa2耙 pa3姑母 pha3`翻 pa4大蝗 pa5叶子 pa5`破 pa6糠ma1菜 ma1`来 ma2舌 ma3软 ha3`轻 ma4马 ya5田 ya5`红 ma6嚼促声调 调类 7 7` 8 9 9` 10调值 55 35 21 24 13 31例词 pk7北 phok7`泼 pk8萝卜 pak9口 mak9`打 pak10白mk7信物 jk7`勤快 jk8怜爱 jak9饿 sak9`舂 mak10土)
(四)声母、韵母与声调的关系
声母和声调的配合有密切的制约关系是汉藏语系诸语言的共同特点之一。侗语中声母和声调的关系主要表现在送气声母和声调的关系上,送气声母只出现在一定的声调上。侗语的塞音声母一般都分送气与不送气两套,其余鼻音、边音、浊擦音声母有的地区有送气与不送气两套;清擦音声母多数地区都有相应的送气声母。送气声母的出现有一定条件(不考虑现代汉语借词),它只出现在阴调(即单数调)里而不出现在阳调(即双数调)中。具体各地还有所差别。
侗语的韵母分舒声韵和促声韵两类,每一个舒声韵可以出现在任何舒声调,而每一个促声韵却只能出现于半数的促声调中。另外,凡是长元音韵出现的声调就不能出现短元音韵,相反,短元音韵出现的声调就不能出现长元音韵。当然,长短元音发生简化合并的地区,某些促声韵完全可以出现在任何促声调中,但痕迹仍有所保留。
二、词汇结构
(一)词汇的构成
侗语有着丰富的词汇。这是侗族人民在长期生活实践和交际过程中对外界事物分析认识的结果,是侗族人民经历多少代的创造、继承以及在与有关民族,特别是与汉族接触过程中逐渐吸收和积累起来的。它们是由不同性质不同来源的若干部分组成的。
1.基本词汇。基本词汇是侗语词汇中最稳定的核心部分,它们都是表达侗族人民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词,是侗族人民进行交际必不可少的部分。如常见的自然界的名称:mən1天、ti6地、月、pjən1雨、pja3雷以及动植物的名称məi4树、ʔəu4稻谷、ma1菜、pa1鱼、ŋu5`猪,及其人体主要肢体和器官的名称、事物的一般属性、最普通的行为动作名称kau3头、ta1眼睛、mja2手、tin1脚、sai3肠子、ya5`红、
黑、phaŋ1`高、
矮、nun2睡、
走、ɕuk9洗等等,这些基本词汇具有相当的全民性和稳固性。同时,在侗语的基本词汇当中,有很多词跟同语族的壮语、布依语、傣语、仫佬语、水语、毛南语、黎语同源。例如:
水、pui1火、
烟子、məi4树、lak10儿女、ta1眼睛、lam2忘记、na1厚、
苦等等。此外,侗语也有不少自己特有的词汇,例如:
山、mak10泥土、piuŋ1狼、je1青蛙、pau2柚子、po1ljo1肚脐、pun1枕头、woŋ5`桶、ʔəm2药、suŋ1`话等等。
2.借词。侗族人民长期以来就和汉族以及苗族、壮族、水族、瑶族等民族杂居在一起。在共同缔造伟大的祖国以及亲密的交往过程中,特别是在吸收汉族先进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同时,不断地吸收了大量汉语借词,同时也吸收了一些其他兄弟民族的语词,这对侗语词汇的丰富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借词的数量上和程度上都不能和汉语相提并论。虽然各地侗语对汉语的吸收数量和程度不一,但侗语吸收汉语借词的历史是相当悠久的,从借词的读音来看,大体可分为两个时期。一类是早期的汉语借词,例如:piət1笔、墨、
金等,老借词在语音方面已适应了侗语的语音规律,其中很多已成为侗语的基本词汇,不但使用频繁,而且具有派生新词的能力,能跟其他借词或本民族词素构成新词。例如:
银匠、to6 hu6豆腐等。另一类是现代汉语借词,它的语言特点除部分适应了侗语固有语音系统外,基本上是按当地汉语——西南普通话系统的读音来读。例如:ɕo2 ɕau1学校、tsI1tsI1tsu6自治州、
科学技术、ɕo2ɕi2学习等等。从汉语借词的形式上来看,主要有三种形式。第一种形式为音借词,例如:
立春、kai4ke2改革等;第二种形式为半借半译词,如:pən2məi4木盆、hai2pi2皮鞋、
银匠等;第三种形式为音借加注词,例如:ma1(菜)pe2tshai1(白菜)白菜、ʔuk3(衣服)ɕi6tsaŋ6(西装)西服等。
(二)词汇的意义
侗语词义随着侗族人民对事物认识程度和客观事物的发展而发展。侗语的语义在发展中产生了同义词、反义词、同音词以及一个词有几种意义的多义词等。
1.一词多义。侗语里一词多义的现象是很多的,这是侗语长期使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词义引申变化的结果。大部分词的引申意义是根据事物、动作的类似等等而联想产生的。例如:tin1本来是表示人的身体的一部分,由于部位在人体的下部,因此用它来表示其他许多事物的下部或底部,引申出tin1je1`网脚、山脚、tin1ʔəp7下嘴唇、tin1tuŋ6柱脚等等,使tin1的意思引申扩大。
2.同音词。在侗语词汇中同音词占的比例也很多,有些虽然是发音的偶合,但绝大部分是由于语音演变和多义词汇的解体,以及对外来词的吸收造成的。例如,“眼睛”、“外公”在侗语里都读“ta1”;“芦笙”、“水枧”、“后面”在侗语里读成“lən2”等等。这些同音词只能根据语言环境来区分。
3.同义词。侗语的同义词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意义和用法完全等同的等义词;一类是意义和用法稍有区别的近义词。但完全同义的词在侗语中并不太多,例如:表示“叔父”的ʔo5、bu4ʔo5、bu4ʔun3、;表示“说”的wa6、ʔaŋ3、ɕot9等,这些词大部分都是从各方言中吸收来的。用法和意义稍有差别的近义词在侗语中相当丰富。例如,表示“洗”的就有
、ɕuk9、kaŋ6、ljo4等;表示动作方式“打”的程度差别的就有ʔui5、heu1`、ləi1、mak9、wek9`等等。当然很多同义词只能用在诗歌或其他文学作品里,使韵律和谐,文辞表现得更加优美、深刻。有的同义词甚至在口语中少用,仅仅只是为诗歌的需要而从汉语吸收来与本民族固有词构成同义词的,例如,
是本民族固有的词,是“眼泪”的意思,为诗歌韵律的需要吸收汉语借词“ŋen4lui6”(眼泪)来构成同义词等等,即可避免词汇上的单调,又表明了侗语的发展、丰富和优美。
4.反义词。侗语里也有很多意义完全相反、概念相互对应的反义词,用它来揭示事物的对立面,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和映衬。如phaŋ1`高—矮、lai1好—ja4坏、ljaŋ1`爱—
恨等等。
三、语法结构
(一)词法
在侗语固有词中,单音词比较多,其他语言用合成词表示的,侗语也往往用单音词表示。侗语的复音词在侗语词汇中占的比例不多,复音词可分为单纯词与合成词两类。
1.复音单纯词大都是双音词。双音词有下列几种形式:
声母相同的:lem2leŋ6蝉、ma3mən3蝴蝶
韵母相同的:kəm6ljəm6滚圆、kok10ljok10滚爬
声韵母不相同的:螳螂、tən1laŋ6打鱼郎(鸟名,翠鸟)
叠音:khəp1khəp1步调一致、phjoŋ1phjoŋ1绵绵不断地
2.合成词。有附加式和合成式两类:
(1)附加式。至少有一个音节有具体意思,再加上某些附加成分共同构成新词。附加成分有些是意义虚化的词素,有些仅仅是某些词类的标志。
加前缀:清早、
白天、lak10ɕa3纱锭、məi4ljaŋ1`爱情
加后缀:təŋ5təp7漆黑、弯曲、kho1`khoŋ1`油滑、jai6ji1`锋利
(2)合成式。每个音节都有具体的意思,几个音节依一定的关系共同组成新词,表示一个复合的概念,它们之间一般不能插入其他成分,构成新词之后,其意义大都有所引申或改变。
联合式:tin1(脚)mja2(手)手艺、ʔoŋ3(公)pu4(父)祖宗
na3(脸)(鼻)面子、sai3(肠)loŋ2(肚)思想或性格
修饰式:(水)ta1(眼)眼泪、mən1(天)kwaŋ1(亮)世间
toŋ2(筒)jen1(烟)烟杆、lak10(儿)sip9`(接)养子
动宾式:to3(着)ta1(眼)注意、ɕoŋ1(装)kha1`(耳)洗耳恭听
we4(做)na3(脸)客气、sa5(停)so6(气)休息
补充式:we4(做)tiu4(聪明)骄傲、ma3(软)sai3(肠子)满意
təi1(死)khwau3`(酒)醉酒lon6(乱)sai3(肠子)忧愁
主谓式:sai3(肠)jai3(长)拖拉、ʔəp7(嘴巴)kuŋ2(多)多嘴
loŋ2(肚)sok7(窄)心眼小ta1(眼)lja4(模糊)瞎眼
(二)句法
侗语句法与汉语句法有很多相同的地方,都是以主语+宾语的结构形式为主。侗语词的结合方式,一般依靠词序,而不依靠形态变化为标志。因而侗语和汉语词序,表示方法也各有不同,从而影响到侗语句法与汉语句法的不同。例如,侗语表示领属关系的人称代词修饰名词时,都是把人称代词放在名词的后面,如pu4jau2(父亲我)“我的父亲”、jan2jau2(家我)“我家”等等,修饰语与中心语的关系往往是倒置的。
1.主谓句。主语通常由名词、代词或某些词组充当;谓语通常由动词、形容词或某些词组充当。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尤其是在对比的句子中,谓语及谓语性词组也可以做主语,体词及体词性词组也可以做谓语。在一定的条件下,量词也可以单独作主语和谓语。例如:
Mau6 pai1 jaŋ4 | 他去了。 |
khwət7` kwe2 lai1,jak7 ɕi6 lai1. | 懒不好,勤才好。 |
Pjeu5 hoi5` ji1 li3 lən4. | 跑得快容易跌倒。 |
ʔaŋ3 ləu4 kwe2 lai1. | 撒谎不好。 |
jau2 sam1` ɕəp8,mau6 ɕəp8. | 我三十,他五十。 |
muŋ4 məi4 muŋ4 məi4. | 每人一件。 |
2.主谓宾句。侗语中做宾语的通常是体词或联合词组、主谓词组等;能愿动词多用谓语或谓语词性词组作宾语,有时也可用体词作宾语;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也可以用谓语或谓词性词组作宾语。如果动词有两个宾语时,一般是指人的宾语在前,指物的宾语在后。总的来看,侗语句法宾语在谓语后面,即宾语的位置一般在动词之后,但有时为突出宾语,也可以借助介词把宾语提到动词的前面。例如:
Jau2 nu5 ja2 tu2 kwe2 | 我看见两头牛走过去了。 |
| 你敢去,我就敢去。 |
Pu4 jau2 pai1 ʔai1 | 我父亲上街去买锄头和斧头了。 |
mau6 phje5` ʔi1 pn3 le2 sai1` jau2. | 他送我一本书。 |
3.主谓宾补句。侗语里充当补语的一般是副词、动词、形容词、时间名词、声貌词、介词结构以及各种词组等。补语位于谓语之后,如谓语带宾语时,补语一般位于宾语之后。例如:
Jau2 | 我吃饭饱了。 |
Mau6 pai1 | 他去上学有三年了。 |
4.带定语的句子。侗语句子中通常充当定语的是数词、量词、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和其他词组等。如果句中同时有几个修饰成分时,它们的次序一般是:数+量+名(中心词)+谓词+各种词组+人称代词+指示代词。但在实际语言中少见,常见的只有两种修饰成分。例如:
ʔau4 sum4 | 房间里 |
ŋo4 tu2 lak10 ʔai5 | 这五只黑色的小鸡。 |
5.带有状语的句子。充当状语的通常是副词、时间名词、形容词、表示性状的指示代词和介词结构等。状语一般放在谓语之前,有些也可以放在整个句子的前面,修饰全句。例如:
| 明天我们都去插秧。 |
| 你别这样做。 |
Le2 jau2 sai1` mau6 jam1 pai1 la4. | 我的书让他给借走了。 |
另外,侗语句子的语气和结构跟同语族诸语言及汉语都很相近。句子都有一定的语气,侗族按语气可分为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四种。按结构来分有单句和复句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