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后缀
后缀是附加在词根(或词干)后面的语缀,盘县次方言彝语的后缀可以根据本身的内部结构分为固定声母型词缀和普通型词缀两种。
1.固定声母型后缀。
固定声母型后缀是指由固定的声母“l”和词缀所依附的词根的韵母及声调共同组成的词缀。用“△”表示词根的韵母和声调,则这个词缀的形式是“l△”。声母是固定的,韵母和声调随词根的不同而改变。这种词缀可以加在部分形容词后面,也可以加在部分动词和象声词后面。比如“XU 21(缩)”是个动词,可以在后面增加一个声母是“l”,韵母是U,声调是21(即韵母和声调与“XU 21”相同)的音节,构成派生词“XU 21lU 21(蜷曲)”。实际上是把原词根的声母改成“l”,再把改变了声母的音节加在原词根后面。下面是“l△”词缀与不同词性的词结合的例子:
(注: )
以上例子,第1类是动词加词缀,第2类是形容词加词缀,第3类是象声词加词缀,这三类词都可以加同一类型的词缀,但加这个词缀后的情况各不相同,形容词和象声词加1△以后词性没有改变,也没有发生变调,而动词加1△以后变成形容词,并且这个词缀的声调要发生变调,即与所依附的词根的声调不同。
这类词缀还可以有不同的音节形式。即单音形式、双音形式和叠音形式三种。虽然不同的音节形式有不同的适应范围。单音形式可以加在动词形容词和象声词后面;叠音形式可以加在形容词和象声词后面;双音形式只能加在形容词后面。反过来说,形容词适应性强,可以带单音、双音和叠音三种形式;象声词次之,能带单音和双音两种形式;动词只能带单音形式。下面根据词缀的音节构成形式分别举例说明。
(1)单音形式。前面所举的例子都是单音形式的词缀。单音形式的1△可以加在动词、形容词和象声词后面。但是除动词外,另外两种词加上词缀1△的单音形式以后形成的派生词,意义都不太明确,一般在言语过程中都不使用这种形式。不过其他形式都是从单音形式发展来的,单音形式是基础形式。所以前面所举的例都是词根加单音词缀的形式。动词和象声词加1△以后构成的派生词,在语句中都是重叠起来使用,不能拆开。例如:
(注: )
例句中的前面一列是动词词根,中间一列是过渡阶段,意义不明确,最后一列是具体的使用单位,功能相当于形容词,一般作状语。
(2)双音形式。这种形式的词缀,第一个音节没有声母,而韵母和所依附的词根的韵母相同,声调是自然发音的音高。第二音节的声母与单音形式相同,这种双音形式的词缀只能与形容词结合。例如:
(注: )
这种双音形式的词缀加在形容词后面,表示程度比原来有所加深,如果词缀的第一个音节读重音则程度更深。第一个音节也是因为前面的词根读重音、读长音、读曲折调而产生的,后来逐渐独立出来,成了一个音节,与前面的依附于形容词的前缀的形成过程相同。现在也还同样有两种形式并存,有时说话快一点的时候也不能分出是词根的声调延长,还是独立的音节。
(3)叠音形式。这种形式是单音形式的重叠,只能加在形容词后面。例如:
(注: )
叠音形式与形容词结合也是受限制的,一般只能与表示状态的消极形容词结合。与之相对的积极形容词则与普通型式的叠音词缀结合。有的象声词后面也会出现叠音与词缀相同的成分,如:“p‘u 21(噗)——p‘u 21lu 21lu 21(噗、噗、噗)”后面可以有“lu 21lu 21”两个音。但出现在这个象声词后的这种成分与形容词后面的叠音词缀不同,它是象声词加1△构成派生词后,又在派生词上加1△构成的,与直接在词根后面加叠音词缀不同。象声词后面带这种成分表示象声词所摹拟的声音是连续的。下面的例子都是这种情况。
(注: )
2.普通型后缀。
普通型后缀是相对同声母型后缀而言的,是指除同声母型后缀以外的后缀。盘县次方言彝语普通型后缀与同声母型后缀的依附形式不同,每一个词缀所依附的词根是固定的。一个词根却可以带几个不同的词缀,但这个词根能带哪个或哪几个词缀是固定的,能加在某个词根后面的词缀就不能加在另外的词根后面。例如:
(注: )
这些例子中,有的词根能带十多个词缀,有的词根能带几个,有的只能带一个,不论能带几个词缀,词根与词缀的答配关系是固定的,不能随便更换。并且所举的例子都只列单音形式的词缀与词根结合,在实际应用当中都没有用单音的形式,只有把它变成重叠形式或混合形式以后才能加在形容词后面。
(1) 重叠形式。重叠形式是把没有实在意义的普通词缀重叠起来加在形容词后面。例如:
(注: )
重叠形式与汉语的“(红)彤彤”、“(绿)油油”类词缀相同,形式和意义都一样。这类词大部分都可以彝汉两种语言对等翻译。
(2)混合形式。混合形式是指1△和能在这个词根上面的普通型后缀组成的双音词缀。例如:
(注: )
盘县彝语的词缀,从适应范围看,每一类词缀都有各自的适应范围,大部分都可以和形容词结合,有的可以和动词结合,有的可枞和名词结合,有的可以和象声词结合。从所表示的意义看,有的起足音作用,有的表示积蓄加深,有的表示不同的色彩,还有的能改变原来词根的词性。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用图表形式表示如下:
(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