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发展庭院商品经济的意义
庭院经济的兴起和发展,愈来愈展现出重要意义。中国加入WTO后,瓜果、蔬菜、花卉、手工艺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则会出口增大,这正是民族地区优势所在。当然,退耕还林还草也有利于园艺作物(水果、花卉)的发展,但小麦、玉米、大豆、棉花、油料、食糖之类耕地资源密集产品的数量会增大,价格就会降低,而劳动密集型的庭院经济产品不会受这个影响。
产业比较优势的系数计算也表明:民族地区第一产业比较优势系数虽然普遍大于1.0,但由于小麦、大豆、棉花、油料大量进口后将呈下降趋势,就是说在国际市场中不具有比较优势(特别是90年代以来民族地区第二产业比较优势一直呈下降趋势)。只有第三产业(除广西外),多民族地区优势系数均在1.0以上,有的地区还比较高。如西藏还为2.3,说明第三产业在民族地区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并还可能呈上升趋势,以第三产业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将成为民族地区产业发展的主导方向。这就意味着:大田作物粮食价格国内比国外高,自己竞争不过别人,但养殖业特别是家庭养殖业及其他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经济价值就比较高,庭院经济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是大有前途的。
(1)可以充分利用农村特别是边远山区的剩余劳动力。我国人口多,耕地少,造成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据有关人士报道:农村剩余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30%一50%,特别是边远山区少数民族地区,很多劳动力除了农忙季节外,找不到事干,出门无路,在家无聊,出现了更多的剩余劳动力和剩余劳动时间。据调查,每年平均每个劳动力的劳动时间可剩余114天。如湖南省湘县的调查,1986年全县剩余劳动力为5.6万个。如何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过去曾设想发展乡镇企业和搞劳务输出来解决,现在发展小城镇也是一种解决的办法。这些无疑都是正确的路子,但乡镇企业的发展要很多资金,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不可能发展得很快,也不可能所有的地方都适合发展乡镇企业,乡镇企业也不可能容纳所有的剩余劳动力。据有关资料表明,每转移一个农村劳动力,就得投资2 330元,对边远山区的少数民族来说,这无疑是个难题。虽然外出打工也能解决点问题,但也不是所有的剩余劳动力都能外出打工,外边的容纳也是有限的。发展小城镇也同样面临资金的问题,而且也不是马上可以完成的,同样有一个过程。发展庭院经济可以消耗很多劳动力,并且在商品消化中搞一条龙生产,抓产前、产中、产后的社会化服务还须转移大量的劳动力。这说明:只有发展庭院商品经济,才是最适宜的捷径。
(2)可以充分利用闲散土地。随着人口的增加,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日趋小型化,居住和多项建筑用地越来越显出可利用空间的优势。农户庭院面积不断增需,村庄占地越来越多,耕地不断减少,全国村镇占地为土地面积的15%,其中可以利用的面积为5%。如山东日照市的村庄土地11 585.8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6.12%,其中可利用的部分就达3 755.2公顷,户均0.046公顷。边远山区的这种房前屋后的闲散土地面更大,空间更多。据安徽省凤阳县的调查,其房前屋后的土地相当于全县耕地面积的9.3%,达6 670公顷。我们西部地区的比例应该比这个还大。因此可以看出这些闲散地还可弥补耕地减少带来的损失。
(3)可充分利用闲散资金。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民的收入虽然不断增加,但这部分闲散资金没有充分发挥再生产的作用,如果用于干大点的事,资金有限,如果用于干小点的事,其他方面又难于找到适合的项目,而庭院经济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风险小,户户都可以投资发展生产,使闲散资金变换其物质形式,数量上得到增值,边远山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特色优势才能派上用场。
(4)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和技术优势。现在的庭院生产应立足于本地优势特点,根据市场需要大力发展名、特、优产品,这就要求生产者从实际出发,开发利用当地的资源和技术优势及农业区划成果,因地、因人、因户制宜,宜工则工、宜种则种、宜牧则牧、宜商则商、宜加工则加工。也就是说房前屋后都可以平面开发或立体开发,宜果则果、宜树则树、宜药则药、宜瓜则瓜、宜豆则豆可五花八门,形式多样,不拘一格,绝不能让房前屋后空隙造成浪费。如果无“方寸地”可用的,可从饲养、加工、贮藏或房内种蘑菇种竹荪等方面发展。
(5)是脱贫致富的突破口。由于庭院经济有投资少、见效快、易管理、适应性强、经营买活等优点,要脱贫致富,最好以此为突破口。在资金短缺,财政又不很景气的地方,应该考虑这个思路,特别是在没有项目,老百姓又没有其他经济收入的地方,如果把此作一件大事来认真抓,潜力是很大的。如钟山区大可镇大桥村的妇代会主任杨应嫦,1987年开始养猪时只有两头。那个时候,她的家不像家,下有两个孩子,上有80岁的老父亲,特别还有生病的小姑的拖累,因为她小姑初中毕业那年,全身肌肉萎缩,长期生病,行动极不方便。杨应嫦要养家糊口,供孩子读书,还要给小姑治病,她肩上的担子够重了。1998年她辞去妇代会主任职务,一心扑在养猪上,利用房前的院坝建起了一个大猪圈,养了20头猪。这20头猪每年产猪仔120头。现在她仅此一项每年就有2万元收入,孩子读书不愁了,小姑治病有钱了,还带动了全村村民走上了致富之路。现在全村有一半人家养起了猪。
(6)丰富市场,改善市场产品供应。庭院生产的产品小而全,国家对这些产品不可能组织生产。庭院产品可以调剂余缺,丰富市场,改善产品供应,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不同层次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如辽宁省东沟县孤山乡赵屯是个水田多的地方,水草很多,很多人家历来都有编织草帘的习惯,于是他们就充分利用充足的草资源,全村87户人家都从事编织草帘生产,从而1983年一举摘掉了贫困的帽子。
(7)美化环境,陶冶情操。庭院生产形式多,特别是从事种植、花卉栽培的庭院经济,不仅增加了收入,而且净化了空气,美化了环境,调节了气候,促进了身心健康。如果在西部大开发中把此作为重要项目来考虑,再结合我们的民族风情,对旅游开发的作用将是很大的。西部很多地区气候是很宜人的。如六盘水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夏天和冬天都是最好的避暑和避寒山庄。
(8)促进思想观念更新。由于现在的庭院经济是商品经济,要求生产者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接受新事物,思想不僵化,经济活力强,因此生产者就会不断地想办法开拓新的经营门路,在竞争中得到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