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目前彝族地区市场经济秩序存在的问题和后果
所属图书:《贵州彝学》 出版日期:2004-07-01

一、目前彝族地区市场经济秩序存在的问题和后果

西部大开发,主要是合理开发利用西部地区的资源,使资源在市场的配置作用下,按照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使西部地区的经济资源自由地在各个经济主体之间流动,从而达到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市场主体之间经济利益的冲突和矛盾,会导致资源的不合理配置,破坏市场经济健康有序运行,也会破坏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所谓经济主体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独资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股份公司、合伙企业等。市场主体在市场上从事经营活动,必然会产生各种产权关系、经营关系、交换关系。按照市场规划,都必须以公平竞争为条件,反对垄断,保护消费者利益。但是,由于处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各种经济主体纷纷登上彝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大舞台,经济双轨道运行,法律法规滞后,监督制约措施软弱,权力腐败等诸多因素,造成了彝族地区市场经济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市场经济秩序中的市场主体严重失控。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优惠政策出台。彝族地区的市场主体就如雨后春笋般,纷纷粉墨登场。相对东部沿海地区而言,彝族地区的开放慢了一拍,在管理方面经验不足,许多地方是摸着石头过河。因此,市场主体准人环节把关不严,东部沿海地区及内地的“三假”、“三无”等虚假企业充斥市场。这些假虚企业主要表现为:(1)虚假出资。有的用暂借款或预付款作注册资金,骗取工商登记后抽逃注册资金还债,有的是凭政府领导人的批条或招呼,“先上车后买票”,骗取工商注册登记,实际上根本就没资金注册,典型的皮包公司多如牛毛。(2)假合资。一些内地企业先将款项汇给境外企业,然后以境外企业名义汇人合资企业账户等方式成立合资企业,以享受国家对西部大开发中合资企业的优惠政策承揽重点项目工程,骗取国家重点项目资金。(3)组建企业集团时注册资本重复登记,以下属企业的注册资本甚至总资产之和作为集团总公司或企业集团的注册资本,企业集团和各下属企业均以独立法人身份同时存在,企业集团注册资本纯属虚增。(4)改制企业虚登注册资本。大量的零资产出售企业都按原企业注册资本或新企业资产总额注册,导致新企业自成立之日起就无净资产。(5)虚登投资主体,为规避公司法关于设立有限责任公司至少要两名股东的规定,出现了许多形式上有两名股东实为一人公司的企业。这些虚假主体充斥彝族地区市场的直接后果,是给东部沿海地区不法之徒到内地坑蒙拐骗,造假贩假,扰乱市场经济秩序有可乘之机,使诚实经营者畏惧交易,从而阻碍了彝族地区经济的发展。(6)市场主体退出环节中违法、违规现象突出。一方面,大量资不抵债企业因种种原因不能通过破产程序及时退出市场,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企业为了逃避债务实行假破产,班子、厂房、设备不变,只是换了一块牌子,所谓“破产不停产,换块牌子照生产”。很多企业未经清算即注销,债权债务无人清理。对歇业、被吊销企业的管理处于真空状态,有关管理机关未依法及时收缴企业营业执照和公章,致使企业公章、账户被他人冒用进行非法经营,从事合同诈骗,虚假担保,骗贷银行贷款等危害市场经济秩序的活动。尤其是一无资金,二无经营场所,三无具体经营内容的皮包公司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

2.市场经济运行中竞争无序。

市场的经济有效运行,要以公平竞争为条件,否则市场难以充分发挥作用。近几年来,为了保护本地利益,一些地方政府大搞地方保护主义,以行政手段阻止外地商品进入本地市场,甚至以政府发文形式搞地方封锁;一些部门行业从局部利益出发,肢解国家法律和政策,搞部门行业垄断。在市场经济开始之初,各地曾一度鼓励行政事业单位兴办经济实体,解决福利问题,于是一夜间冒出了许多经济实体,他们利用权力搞不正当竞争,如以红头文件的方式强制规定不准进外地烟酒等,规定本地职工要购买一定数量的本地政府所办企业的产品,以行政特权保护本地企业,形成不正当竞争。其次,以权力插手经济活动,充当地方或部门的保护伞。比如与他人合伙人股,其特点就是以权力人平股分红,或者由自己的配偶、子女直接从事生产经营,或者以亲戚、朋友的名义作掩护,暗里自办企业。党政领导的妻室儿女、亲戚朋友组建公司,交通局长的亲戚、朋友搞公路工程,以安局长的妻子、子女经营娱乐场所,煤炭监察局长开煤矿等现象屡见不鲜。在这样的市场经济环境里,怎样能公平竞争呢?假冒他人注册商标,仿冒知名产品特有的包装和装潢,以联营特约经销、总代理等名义假冒他人企业进行非法牟利。侵犯他人商业信誉现象时有发生。彝族地区有的企业不在提高自身经营水平,产品质量上下功夫,而是通过捏造、散布虚假事实,贬低他人商业信誉的方式打击竞争对手,由此引发的侵权案例常见报端。市场竞争无序,有关媒介披露,西南某地区出现了一些带有黑社会性质的营运企业。黑社会是需要一定的资金作运转的,他们除以抢劫、贩毒、诈骗、偷盗等典型的黑道手法诈取钱财外,还成立了垄断企业,取得高额利润,靠其他“正道”发财。就像这些黑社会性质的非法客运公司,垄断了该地区的客运市场,他们随意抬高票价,对车主非法收取保护费,甚至非法行使行政罚款权。

3.市场交易活动中丧失诚实守信原则。

突出表现为:(1)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彝族地区市场。彝族地区的造假贩假,大多数来自于东部沿海地区不法商人,他们利用文化落后,信息闭塞,市场监管不力,商品品牌意识淡漠的弱点。制假贩假活动猖獗,不但造假贩假手段越来越高明,涉及的商品种类越来越广,除假农药、假种子、假化肥、假家用电器外,又出现了销售有毒大米和食用油的案例,各类假文凭、假证照更是泛滥成灾,给国家利益和彝族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2)商业欺诈层出不穷,防不胜防。近几年来笔者参与审理或主审的民事欺诈案件中,一物二卖,一房二租,恶意串通骗取担保,提供虚假的资质证书等越来越多,利用合同进行诈骗犯罪日益猖獗,其中贷款诈骗,信用证诈骗,保险金诈骗层出不穷,屡禁不止,防不胜防。(3)违约毁约,司空见惯。不少单位法人和组织缺乏信用意识和合同观念,不严格按合同约定履行义务。如某地区的一个县与沿海开发商签订了房产开发合同,合同生效后,由于某种原因,县里没有履约,开发商到法院打官司的结果是,县里违约输了官司又赔了钱,严重损害了政府形象。(4)逃避债务,不择手段。在一些地区逃债已成为企业改制,破产的主要目的,有的借改制之名,实行母体裂变,只分资产不分债务;有的采取所谓的脱壳经营证,部分车间或部分带着有效资产,成立新的法人实体,留下空壳企业应付债权人;有的把改制企业的债务挂到无法人资格、无清偿能力的政府部门,悬空债务;有的企业破产时整体协议转让,交置费与资产相抵,接受无偿接收后换块牌子,继续生产,逃避了所有债务。

4.在市场经济运行中金融、建筑等市场违规经营问题严重。

彝族地区比较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而言,金融机构违规经营现象没有这些地区严重。但也不能忽视这个问题。金融机构对企业资金、账户的使用监管不严,企业普遍多头开户。以流动资金贷款的名义骗取保证人为以贷还贷的贷款进行担保,已成为金融机构转嫁逾期贷款风险的惯用手段。建筑市场上存在各种违规操作行为给人们的财产和生命安全埋下隐患。相当一部分建设工程是在建设单位未取得有关项目批文,施工单位未取得许可证的情况下施工的;没有施工资质或资质不高的施工单位通过挂靠有资质的单位,作为其下属工程队或项目经理的方式来承接工程,已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建设单位以施工单位垫资作为发包条件的现象日益增多,加剧了建筑市场的不正当竞争;建设工程重复发包,层层转包,层层剥削资金,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相关人员互相串通,违反招投标法规的现象也很突出。如此这般,豆腐渣工程,腐败工程的出现也就不足为奇。

市场经济秩序混乱,将给西部大开发中彝族地区带来以下严重后果。

1.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受到严重威胁。

据媒介披露,西南地区制假贩假窝点,以及由这些窝点制造出来的假药、假酒害死了不少的人;那些由腐败分子一手制造出来的豆腐渣工程,非法开采的小煤窑,非法制造出来的爆炸物品,使多少个家庭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2.广大人民群众的经济利益受损。

假冒伪劣产品采取欺骗的方式诈取消费者钱财;官办企业或权力人物所办企业采取的是抵制外来商品,以行政手段强买强卖本地产品,剥夺消费者对产品的自由选择权,从而使广大人民群众经济利益受损;黑社会组织利用垄断经营,抬高价格或者无理收取保护费,甚至乱罚款等黑社会手段,使人民群众经济利益受损,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3.侵害了守法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市场经济的实质就是法制经济,依法经营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但在市场经济混乱的情况下,守法经营者一要遭到非法制假贩假假冒伪劣产品低廉价格上的冲击。二要遭到官办企业或权力人物所办企业的不正当竞争。三是遭到黑社会性质组织的黑吃。四要面临皮包公司欺诈的威胁,真可谓四面楚歌。守法经营吃亏,违法经营赚钱的恶劣后果是给经营者一个错误的导向,诱导人们不择手段非法从事经营活动,形成落后的经济文化意识。

4.严重影响外资投入,影响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

市场经济必须具有一个公平竞争、宽松发展的良好环境。如果市场经济秩序混乱,政府部门吃、拿、卡、要。任何一个明智的投资者都不愿把资金投入“陷阱”的,如果没有大量的外资投入,高科技产品的建设生产,仅仅依靠国家的开发资金,西部大开发则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彝族地区经济发展也只是镜花水月。

5.加入WTO后无所适从,阻碍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我国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如果彝族地区连外地企业都不敢引进市场竞争,何谈与国外企业竞争?如果不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到时会无所适从,先进生产力发展将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阻碍,进而影响我国跻身世界经济强国的进程。

贵州彝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