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部大开发中以科技教育推进彝族地区经济发展
安尚育
科教兴国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制定的战略决策,在西部大开发中要抓住机遇,促进彝族地区经济的发展,仍然要坚持以科技和教育作为民族振兴繁荣经济的不可或缺的两大支柱。我省的彝族地区也主要在西部,即毕节和六盘水,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来发展很快,这是十分喜人值得赞颂的。当然面对现实我们还要发展,还要在西部大开发中腾飞,因此才要进行研究、讨论。这里结合我省彝族地区的实际,就在彝族地区如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决策,谈点自己的思考和看法。
1.发挥政府在科技开发中的主导地位,以高科技开发为龙头,发展主导产业。固然我们应当支持民间企业的科技活动,这对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落后地区的发展的作用是比较大的。但政府要重视高科技开发的龙头作用,发展主导产业。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等高科技开发和相关企业的高效发展上,去抓住突破口。在我看来六盘水是有条件的,毕节也是可以利用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创造条件的。当然,就目前这两个地区的人力物力特别是财力,要独立发展高科技产业是不现实的,但我们可以向中央、向省里去争取项目,力争高科技产业成为本地区的主导产业,这样可以提高本地区的综合实力,以带动全地区的经济发展。
2.科技与经济相结合。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坚持经济建设依靠科学技术、科技工作面向经济建设这一基本方针。开拓创新是科学的本质,敢于和善于创新是推进科技发展的关键,但这是对于国家、对于全局来说,在局部地区,在不发达地区,则要把加快应用技术的开发与推广作为主要的工作来抓,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笔者曾在前不久到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考察,那里的王府新村的“伊利”牛奶,驰名全国,就靠科技,从挤奶到包装,一条生产线,电脑控制,资源优势成了这个村的支柱产业。我们这里也有许许多多的资源优势,如何开发利用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
20世纪,技术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是决定综合国力和竞争能力的决定因素,对一个地区也是这样。技术不能自动延伸到产业,政府和企业应成为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策划者。在目前,还要建立支持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的有效体制。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对新技术、新工艺及新产品的选择会充满风险,要有对市场的判断力,对经济与技术的正确权衡。
3.科技开发,人才是关键。近年来,各级领导都十分重视人才的引进,出台了各项政策,但实际收效并不十分满意。我认为能引进入才长期进来固然好,如果没有条件,可以用项目吸引人才,应该说一个好的项目对科技人才的吸收也是很大的。我们不要求他长期落户,完成任务就走人,这对我们来说,对科技工作者来说都是有利的,双方都有实惠。把项目作为人才的“孵化点”,对我们来说则是最大的实惠。另外,与科研单位合作,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已有成功经验。建立健全“产学研”结合的科研开发体制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的一大发展趋势,优势互补、相得益彰。贵阳金阳新区的开发中已和贵州大学鉴定了“产学研”相结合的合同,可供借鉴。在民间企业的科技活动中,则要注意对本地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这些科技活动有分散性、功利性的特点,通过政策引导,让人才资源进一步发挥作用。
在人才问题上还有一个观念问题。固然学历是衡量人才的一个主要标准,但不是惟一标准。邓小平理论的核心是实事求是。在人才问题上有一个通俗的说法是“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在我们人才短缺地区,在人才的开发利用上,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在现有人才的培养、提高上也同样存在误区,重视学历教育,忽视实际能力的提高。既重文凭,更重真才实学。要对通过进修、培训,学有所长、学有所用,确有提高的人才给予重视和鼓励。这样的人,比通过学习拿回一纸空文凭的人有用。让有限的培训人才的经费,真正发挥作用,有实效。
4.发展农业合作经济,推进农业产业化,对推广农业先进技术十分重要。可以在调整农业结构中逐步实施。
5.重视社会科学在科教兴国中的作用。要防止忽视和轻视社会科学的不良现象。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自然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之间的相互影响、渗透越来越紧密。现代社会科学的各种理论模式和分析技术,是当代高度复杂的国民经济运行和社会管理的知识基础,是我们各级管理干部要重视学习的。在我们这些不发达地区,尤其要重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作用。
下面谈教育问题。教育在科教兴国中的基础地位,已是人所共知的。重视教育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对教育的职能、体系加以调整完善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应该说,我省彝族地区在教育方面是抓得很有成效的。诸如学校布局结构的调整,中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的提高,普通中小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等方面都是卓有成效的,特别是高中阶段的教育在毕节、六盘水都办出了成效,输送出大批人才到全国高校学习,对本地区的发展是有贡献的。现在的关键是要通过不断和完善教育体制,扫除制约教育发展的控制性障碍,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益,优化教育结构,扩大教育资源。
1.义务教育、扫盲教育不要满足于达标,要继续抓好。这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关键,与本地区经济发展关系很大。
2.高等教育是这里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据了解,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发展较快,高等院校较多是一个重要因素。我们这两个地区高等教育比较薄弱,仅有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毕节地区去年申办毕节学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全力以赴,实在是很有眼光之举。我们已经有了培养师资的师范院校,还应该有自己的综合大学、理工科大学,培养自己的本科生、硕士生。当然,如何创造条件是一个问题。凉山大学,是民主党派援建、合办,这个经验可以借鉴。
3.成人培训问题。要把非学历教育的培训抓好,特别是成人技术培训。职工技术培训和农民技术培训都要抓紧抓好,关系到下岗职工再就业和农民脱贫致富的问题。
4.抓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问题。一方面人才缺乏,一方面毕业生就业困难。要千方百计拓宽就业门路,避免人才流失。既要转变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同时又要为他们寻找出路。高层次专门人才固然需要,中专、技校等毕业生在不发达地区不应当忽视,这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关键。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江泽民同志在《在庆祝北京师范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不断培养大批合格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不断造就大批具有丰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历史任务。”彝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样要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当然,这些年来我们彝族人民居住地区的党委、政府已经做了大量工作,取得突出成绩,但我们在西部大开发中,要进一步发展彝族地区的经济,仍然要坚持科教兴国战略。要结合实际注意研究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真正做到以科技教育推进彝族地区的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