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六盘水市茶叶产业化经营的基本情况
所属图书:《贵州彝学》 出版日期:2004-07-01

一、六盘水市茶叶产业化经营的基本情况

六盘水市位于贵州省西部,地处滇东高原向黔中丘原和广西丘陵的过渡地带,为低纬度高海拔地区,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全市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风季、春秋相连的特点。雨量充沛,昼夜温差较大,境内多酸性土壤,所有这些自然禀赋使六盘水市具有种茶得天独厚的环境条件。实践表明,六盘水市的春、夏、秋三季均能生产出优质的茶叶来。六盘水市茶叶的发展还具有一个非常好的优势,即土壤含硒,是全国三大富硒地区之一(其中两个是湖北恩施、陕西紫阳)。硒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

六盘水市的茶叶栽培历史悠久,据《水城志》记载,早在清朝乾隆年间,水城县蟠龙木城茶叶曾是进京贡品。六枝特区茶叶生产也有300多年历史,是历史名茶“朵尔茶”的主要生产地。大用镇境内尚保存有百龄茶树群落和200年以上树龄的老茶树,盘县老厂“大叶茶”在史书上有过记载。中国农科院中国茶科所的专家考察后都说,六盘水市自然条件具有开发名优茶的优势。

1.基地建设初具规模。

到2000年11月,全市有茶园面积2 000多公顷,其中六枝特区360公顷,盘县760多公顷,水城县1 000多公顷,钟山区30多公顷,其中水城县面积较大。这些茶园,主要分布在盘县的老厂镇、民主镇、羊场乡;六枝特区的木岗镇、洒志乡、大用镇、落别乡、郎岱镇;水城县的杨梅乡、新街乡、米萝乡、龙场乡、顺场乡、蟠龙乡、勺米乡。

茶园建设呈现两个良好发展势头。一是新建茶园科技含量增加,如采用良种和无性系良种苗建园,引进龙井43#、乌牛早、迎霜、福云等无性种苗建园80多公顷,建园标准普遍提高,连片集中有规模。二是低产茶园改造已起步,盘县农业局、农业中心以工代赈坡改梯项目由茶叶公司在老厂镇改造低产茶园6.67公顷和老茶园更新6.67公顷,用世行贷款改造民主糯寨、老厂色绿等地低产茶园186公顷。六枝茶叶公司采用对部分乡、村茶场承包的办法,加大对低产茶园的投入。这些都对全市低茶园改造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2.茶叶产业化有所突破。

六盘水市茶叶产业化经营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当时六枝、盘县、水城都成立了茶叶公司,水城县还专门成立了茶叶生产办公室,产茶乡也成立了茶叶办。茶叶加工、名优茶开发、品牌的创立、市场的开拓都有了突破,六盘水市茶叶开始步入了产业化发展。

——创建公司,带动茶叶产业发展。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是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担负着开拓市场、技术创新、引导和组织基地生产与农户经营的重任。创建公司对六盘水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到2000年底,全市已成立了六盘水津黔科技茶叶有限公司、六枝特区茶叶开发公司、盘县剑春茶叶有限公司、水城县茶叶公司。各公司成立后,都致力于品牌的打造和市场的开拓。1998年六枝特区茶叶公司和市科技实验茶场开发的乌蒙牌“乌蒙剑”和金福牌“乌蒙硒毫”(毛峰)双双荣获农业部茶叶质量检验监督测试中心的名优茶证书。1999年全国第三届“中茶杯”名优茶评选活动中,市科技实验茶场的“乌蒙硒毫”获一等奖,六枝茶叶公司的乌蒙剑获二等奖,盘县茶叶公司研制的“信友牌”碧云剑获银质证书。水城县茶叶公司研制的“春意牌”水城春高档茶,色、香、味、形俱佳,产品远销川、鲁、津、沪等地,市场前景十分看好。全市名优茶产量逐年增加,1998年约1吨,1999年2.5吨,2000年4.5吨,产值约144万元。据行业统计,2000年茶叶产量3 17吨,预计产值约800万元。贵州省委、省政府作出大力发展绿色产业的决定,明确把茶叶作为绿色产业中一项主导产业,省农业厅把茶叶产业化建设作为重点实施的三大产业之一,市政府明确提出把茶叶产业作为我市农村的一项支柱产业加快建设和发展,继而编制了《六盘水市1998年~2010年茶叶产业规划》,并于1999年3月下发各县区政府及有关工作部门组织实施。按计划,到2005年争达4 669公顷,高档茶产量有大的提高,到2010年,力争达6 856.76公顷,投产面积5 456公顷,总产量达3 926吨,其中名优茶589吨,实现产值1.3亿元。利税4 165万元。有关部门从人力、资金、项目安排上给予大力支持,六盘水市茶叶生产出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产业化迈出关键性步伐。

——茶叶加工工艺有所改进,档次普遍提高,市场拓展有突破。

六盘水市现有24个加工厂,其中精加工车间6个,比较有规模的有3个。茶叶加工工艺特别是大宗炒青茶加工工艺有了较大改进,档次普遍提高,科技茶场(现属六盘水津黔科技茶叶有限公司)的乌蒙春“富硒保健茶”,六枝茶叶公司加工的“天然富硒保健茶”,盘县茶叶公司加工的碧云春“天然含硒保健茶”从采叶、杀青、揉捻、烘炒、精选等各道工序,严把质量关,努力树立企业形象和市场商品形象。同时不断改进包装,从高档次礼品茶到大宗茶,都精心设计,各具特色,很快就与国内茶叶市场接轨,从而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附加值。

六枝、水成、盘县茶叶公司都有经销自产茶叶为主的门市部和经销点,盘县茶叶公司还设有品茶室和茶道表演等,水城县茶叶公司也开设有类似茶艺馆的业务。各茶叶公司通过宣传,不仅把企业形象、产品品牌推向市场,提高本地产品知名度,而且也在消费者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市场占有率迅速提高,很多消费者也形成非本地茶不喝的习惯。据调查富硒茶有很高的声誉。六盘水市茶叶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茶叶产业综合效益比较好。茶叶不仅对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覆盖面广、带动性强、效益快、后续性强的特点,对解决农村农业人E1的稳定脱贫致富奔小康具有积极作用。2000年科技茶场共支付茶叶采摘费和管理费40万元,如近500/人/年计,就需要劳动力800人,如一户投入3人,则仅采茶一项就可收入1 500元。科技茶场在杨梅的基地也是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

贵州彝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