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发展思路
民族地区应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契机,增强抢抓机遇的意识,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基层干部应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指导民族地区畜牧业的发展,为老百姓的利益谋求更多、更好的发展路子。
1.明确指导思想、摆正畜牧业发展位置。
把畜牧发展作为农业结构、农村产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龙头企业来抓紧抓落实,充分认识畜牧产业的拉动作用。抓好畜牧业就可以拉动种植业,从种粮到种草养畜,是种植业结构的调整,而畜牧加工业则是经济结构的调整,现在和将来,畜牧业对增加农民收入的作用是其他行业不能代替的,它是农村现在和将来最活跃的经济增长点。民族地区畜牧业的发展应在这一指导思想下,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结构调整为重点,科技进步为先导,充分挖掘草山草坡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大力发展食草牲畜,努力实现畜牧良种化,防疫制度化,布局区域化,服务社会化,经营产业化;坚持以企业为龙头,户养为基础,适度规模,大力发展专业户和专业村,实现“一村一品”的专业化养殖格局。引导农户走进市场,使小生产与大市场有效连接,提高畜牧业经济效益,推动整个民族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乘退耕还林还草之机,大力发展种草养畜。
民族地区应抓住退耕还林还草的机遇,大力提倡种草养畜,加快草场建设步伐。利用宜林荒山荒地,宜牧草山草坡的优势,加大草场建设步伐,建好示范点,维护种草养畜的生态建设步伐。大方安乐民族乡1999年建成的“千亩草场”,及2000年启动的“万亩种草示范基地”,已见成效,草地畜牧业发展喜人,种草养畜的效益远远高于种庄稼。变粮畜共生为牧草互生,使牧、草有机结合起来,确保畜牧业和生态建设的健康协调发展。目前,全县已建成的草场基本上做到草畜配套,构成了大方县畜牧业发展的一个亮点。
3.加大畜牧业资金的吸引和科技的投入。
畜牧业资金的投入,不能光靠政府,政府的投入主要用于引导、试验和示范,树立典型。更重要的还在于全方位,多渠道地吸引其他资金的投入,吸引农民投入,让投入资金的老百姓真正享受到实惠。同时,通过引进一定的项目来发展畜牧业,也是吸引资金的一种必要方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畜牧业的发展同样离不开科技,品种改良要讲科技,疫病防治也需要科技。因此,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农村畜牧业技术队伍势在必行,通过合理安置高校毕业且热衷畜牧业工作的大中专毕业生、畜牧专业毕业生等到基层畜牧点(站)工作,充分利用好他们的才智和精力,把他们引导到畜牧养殖业上来,为科技兴牧作出贡献。
4.做好畜牧产业化的相关配套工作。
畜牧业的发展,不光是指饲养,与之相配套的工作也应抓好抓落实。如:绿肥种植,可以解决饲草饲料上的问题;抓好市场体系的建设,可以保障流通环节的销售工作;抓好畜牧产品的深加工,可以提高经济效益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一条龙,发挥畜牧业的综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