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重征收 轻培植
这一点,主要是指彝族古代政权的财源建设。以明代水西彝族政权为例,明代以水西为重心封了贵州宣慰使统辖水西地区,翻开《明实录》等有关水西方面的记载,我们可以找到水西贡马、贡茶等的不少记载。明代水西政权建立了则溪制度,则溪之“则”即是彝语“仓库”之意,是贮藏粮食之仓库。整个水西地区据史料记载建立有十三则溪。则溪即是以粮食为基础建立起来的集财权、政权、军权为一体的基层政权组织。而粮食在古代称之为皇粮国税,是一个国家,一个政权的财政象征。虽然明代的水西政权有许多关于贡马、贡茶,关于建立粮仓等有关经济及财权方面的记载,但这些马、茶、粮主要是通过征集得来。有关征粮征税的具体记载也有不少。可是,在彝文古籍和汉文史籍中,却难以找到水西彝族政权如何养马种茶,发展粮食生产,如何培植财源,壮大经济实力,这样的计划是绝少的。由此可以反映出了一种重征收,轻培植的关于财政与经济的思想观念。
对于彝族传统经济观念中各方面的内容,是彝族古代社会经济生活及民族传统生活方式等多方面的因素共同起作用而形成的。与现代主流经济学的思想相比较,重农牧、轻工商,重生产、轻市场,重馈赠、轻交换,重名誉、轻实利,重征收、轻培植等思想观念显然已经赶不上时代潮流了,应该尽快转变过来,顺应时代的发展。市场经济的大潮和经济全球化的到来,迫使彝族人民、彝族社会不得不在经济思想观念上转变过来,迎头赶上时代的浪潮。因此,对传统经济观念有所认识,有助于我们检视传统,对照当今,促进思想解放,激励有效行动,推动经济社会文化向先进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