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所属图书:《贵州彝学》 出版日期:2004-07-01

思考,反思传统,是为了更好地正视现实,正视发展与将来,彝族人民的传统文化是非常丰富的,是光辉灿烂的,但有些抑制本民族发展的传统文化观念就面临着挑战和选择,我们不能满足于历史和先人留给我们的资本,以此为自豪,更不能对民族文化采取虚无主义态度,闭关自守,闭目塞听。我们在彝族文化方面的研究,现在主要的着重点是整理彝族古籍,彝文字研究及彝族史的编撰等,对于开拓文化教育及怎样使彝族文化在新世纪的发展研究较少,更没有长远的战略理论和规划,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我们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文化,都是有较大成就的,但由于当时的彝族人民饱受战乱之苦,长时间处在封闭的环境里,使得这些文化较为完好地流传下来,形成一种难得的凝聚力。同时也使得文化的传播逐渐变得保守、落后,在长期的流传中越来越封闭,这种封闭性文化在聚居区内表现得无法替代,我行我素,夜郎自大也就不足为奇了,以至于现代文明的冲击让我们束手无策。落后总不是好现象,要改变落后的、封闭的文化现状,只有我们大家团结一致,打破传统束缚,在文化体系方面创造适合我们自己生存发展的环境,如组织一定的人搞研究、搞项目、搞总体规划。以此改变彝族人民的生活状态,树立彝区和彝族人民开放活跃的形象。

我们对于传统的、民族的文化不要一发掘出来就讴歌,就满足于历史,这是很局限的事情,因为这样只能束缚我们,把我们的视线回收到原来历史的辉煌里去,而忽视了我们将面临的是什么。要知道,我们面临的是改革开放,是搞经济建设,搞发展。我们需要在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继承我们先民富于劳动创造、奋发图强、不畏艰辛的精神;我们需要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民族自尊;我们需要现实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批判那些盲目的自豪感和自卑感,沉浸于已取得的成就不是我们所需要的。时代在变,我们的步伐在加快,怎样才能紧跟时代,是很严肃的事情。作为彝族人民的一分子都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再恪守传统,更不能受旧习俗的支配,干什么事都封闭、保守、被动的环境中进行。我们要主动出击,迎接挑战,在现代文明浪潮的冲击中弘扬民族精神,强化民族文化的肌体。再现我国古代南诏时期彝族绘画和雕刻的成就,展现彝族人民的精神风貌,让我们的彝族文字、医疗技术、文学创作如同服饰的造型和图案设计精致美观,受人欢迎。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加速培养新时期的彝族文化人迫在眉睫,让文化基因迅猛发展,逐步形成体系和风格。在先进地区用科技教学,在落后地区实行双语教学,让更多的人适应新时期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变化,扩展民族的思维广度和心理承受力。如果我们在现代化的社会还是表现得迟钝,我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社会心态还落后保守,那么我们和现代社会差距将越来越大。

贵州彝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