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四通一建”基本情况
自1998年以来,毕节地区民宗局、纳雍县民宗局投入了大量的物力、财力对半边街村进行以通水、通电、通路、通广播电视和建房为主的综合帮扶,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水。通过上级投入1 000元资金和村投工投劳,到目前全村100%的人家用上了清洁卫生的自来水,比1998年的90%增长了10个百分点。全面解决了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问题,从而带动了农村庭院经济的发展。其中箐脚组有1/3的人家种上了天麻,天麻种植大户赵庆荣每年仅天麻一项收入万元以上;彭家寨、杨家寨二组则种植反季节蔬菜,收入都在5 000元以上;办鱼塘2个,0.3公顷;赵国军等3户人家也因此办起了加水点;5户人家办起了酒厂、养猪场,增加了农民群众的经济收入。
(2)电。截止2001年,该村100%的农户解决了照明加工用电,并由此带动了农村加工工业的大力发展,1998年至今,有汽车维修专业户3户,小水泥砖厂6户,张学科等两家人搞起了面粉加工厂和面条加工厂。现全村共有12 1台小钢磨,114台电视机(其中彩电53台),VCD 53台,音响设备12套,冰箱冰柜7台,洗衣机120台,电风扇27台,电话60门,手机23部。
(3)路。1998年为该村投入资金10 000元用于村公路建设和维修,通过群众义务投工投劳和村投入1 000元资金,目前,全村6个村民组均已通公路。并修通一条2公里多1米宽通往公鸡岭的放牧路。全村现有大卡车1辆,农用川路车6辆,比1998年增加了4辆,另有3户准备购买川路车的人家正在筹备中,有二轮、三轮摩托车56辆,马车13辆,全部投入运营中,村级公路营运每天都在100车次以上。
(4)广播电视。1998年拨出2 000元经费补助该村建成广播电视站一个,经过协调其他部门和村的配套投入,现全村处处通广播,有卫星接收器35台(套),电视机114台。广播开通后,村里每天早晚二次进行法律、政策、科技知识、村务公开等各种内容的广播宣传,让群众应知尽知,提高法律政策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切实履行监督村务职能,心情舒畅,在别的村10天才能完成的工作在半边街村1天就能做完。投入资金40 000元,协调其他部门和个人投入7 000元,群众义务投工投劳为该村修建了一所村级完小,加上原有的校舍,共计500多平方米,大大提高了该村的教育普及率,入学率达到98.7%以上,升学率100%,分别比1998年增加50%。其中有1/3的学生去了县城或更好的学校上学。全村有初中毕业生170人,高中生20人,中专生14人,大专以上学历者10人。青壮年文盲半文盲全部扫除。
(5)少数民族建房。1998年以来,县民宗局先后解决了3户有住房困难的建房补助,协调民政补助5户,全村共新建房40栋,均为砖混结构,共2 950平方米,临路住户均出租房屋、门面,其中赵国福一家每年房屋出租收入上万元,有25户人家有两处以上房产,有7户人家还盖起了两层的小楼房。
(5)自1998年以来,民宗部门在该村共投入各项资金12.5万元,办公桌椅10套,为该村搞四通一建的同时建立党员活动室1个,20平方米;建立图书室1个,40平方米,有各类图书、资料300余册;建立卫生室1个,并配备2名医务人员和2张床位,每月接待病人150人次,开展好防疫工作,控制了疫病的发生和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的问题;举办科技培训班10期,参训人员1 000人次,使大部分农民掌握了1~2门农业适用技术;引进资金500余万元开办煤井4个,年产量在百万吨以上;大牲畜存栏1 264头(匹),户均3.5头,年出栏生猪850头,出栏家禽2 100只,年产值8 1万元,比1998年增长了112.5%。1998年县民宗局将该村列为创建“文明村寨”试点后,投入资金4 400元,改厕改坝220个;投入资金1 000元开展篮球、乒乓球、拔河、象棋、扑克、卡拉OK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在工作中做到年年有投入,事事有帮扶,既丰富了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又融洽了干群关系。
经过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扶持和半边街村各族群众的共同努力。目前,全村除4户低保对象外,已全部脱贫,并有1/3的人家(121户,517人)达到了小康水平(人均纯收入2 500元以上)。人均占有粮食达到325.5公斤,比1998年增加了46公斤,增长了14%;人均纯收入2 200元,比1998年增加了700元,增长了3 1.8%,在村班子的带领下,村积累也由1998年的30 000元猛增至22万元。
1998年该村支部被纳雍县委评为“五个好”示范村党支部,被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评为“治安模范村”,被毕节地委评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单位”;1999年荣获毕节地区司法局“先进入民调解委员会”称号,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平安工程创模先进单位”;2000年被毕节地委、行署授予“文明村寨”称号,再获县“平安工程”创模奖,1998年先后荣获中岭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党支部”和“先进党组织”、“计生合格村”等14项奖,合计共25页。该村支部书记陈开荣则获得了“贵州省禁毒法律知识竞赛纪念奖”、“全区禁毒法律知识竞赛优秀奖”、“全区优秀党支部书记”、“全区优秀党员”;县、镇“优秀党支部书记”、“优秀党员”等15项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