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针对老式月琴在现代生活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我们从多方面着眼,在保持传统风貌和彝族特色的前提下,对它进行了较全面的改进。经5年多来的反复实践,现在已是基本定型的第三代产品了。这种新型彝族月琴的特点是:
(1)采用“力矩式系弦拂手”,琴弦张紧之后,拂手即产生向下旋转的力,压迫面板,能有效且较强地激励面板和琴体的振动,从而使月琴音量大、音质好。
(2)用国际通用的“十二平均律”测定音品位置,但省去某些不常用的半音,让品位呈“宽窄相间式”,在52、15、26、63、41这五个常用弦法的调上,保证了自然七声音阶中全音和半音齐全,转调迅速准确。这样,即符合彝胞们通常的演奏习惯,又大大丰富了彝族月琴对音乐的表现力。
(3)在外观设计上,让琴的整体形象高雅华贵,富有彝文化特色,并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琴头是活动的,有虎头、火龙图、贵州彝学会会徽、日月星云图等等,可任意调换,增加趣味性,亦可在琴友中互相交换或作礼物馈赠;琴的面板和背板都漆得晶莹滑润,有彝族花边图案和刻纸艺术装饰,重点突出彝族图腾和吉祥物等。
(4)为方便在舞台和广场演奏,特在琴体内安上电拾音装置,可用有线联接或无线(摇感)接收的方法用扬声器(功放音箱)直接扩大音声。
(5)琴弦是与北京星海福音琴弦公司共同研制的。合金质、发音响亮、饱满、纯正,而且经久耐用。
(6)为适应各地不同习惯的需要,现在试产的新型彝族月琴,从形状分有八角体和圆体两种,从弦数分有三弦琴和四弦琴两种。三弦琴按626或515四、五定弦,音域从g或 #f到f 3或E 3,近三个八度;四弦琴不是像老式琴那样为内外双音(22-66或11-55),而应定为2626或1515。这样,音域可从低音空弦的 bB到C到最高音的f 3或E 3,约三个半八度。我们在新型琴上不提倡内外双弦音,认为双弦音的演奏虽有一定特色,但在按弦时(尤其在下方把位上)两弦的音高很难绝对统一,会致使琴音不纯正。再者,月琴上的推拉、滑等技巧也不便使用。将四根弦都按单音来定,对广大月琴爱好者来说并不难掌握,可把它们看做是两对内外弦挨在一起,粗的一对比细的一对低八度就行了。
三根、四根单弦音的应用,一则可保证有较宽的音域,二则能方便地演奏琶音、双音和在扫拂等技巧中取得适宜的和弦效果,还便于从柳琴、中阮等乐器上借鉴某些手法来丰富和加强其对乐曲的表现力。
综于以上特点,可以看出,新型彝族月琴从外观到声学品质和演奏功能都将为彝族器乐曲的创作具有高难度的演奏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为彝族音乐文化在现代的发展提供了应有的物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