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六盘水市茶叶产业化的对策及建议
所属图书:《贵州彝学》 出版日期:2004-07-01

三、六盘水市茶叶产业化的对策及建议

作为农业产业化来讲,要有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龙头企业,有高标准的产业基地,产品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并能带动千家万户脱贫致富,整个产业链健康循环良性发展。六盘水市茶叶产业应怎样发展呢,我们提出如下对策及建议:

1.立足本市资源优势,拓展优势资源,以科技为动力,建立富硒茶生产基地。

(1)六盘水市气候地理条件不仅适宜茶叶的发展,而且土壤含硒,是中国三大富硒地之一,茶叶的发展应在硒的保健功能上作文章,把硒作为一个健康概念,一种文化理念来操作。为此需要对全市土壤含硒情况进行普查,为建立富硒茶园打下坚实基础。

(2)根据硒的分布及土壤含硒情况,建立茶叶生产基地。在对全市含硒或有发展潜力的低产茶园进行改造的同时,对新茶园实施巩固提高。同时对宜茶地区采用优良品种以高标准要求发展新茶园。在发展新茶园的同时,要注重茶叶的品种结构调整,采用科学技术,实施名茶工程,以确保茶叶的内在品质。可引龙井43、迎霜、乌牛早、福云、福鼎等名优品种进行无性系栽培。据行业统计,全国有近113.9万公顷茶园,而龙井43不到6 670公顷,在建立新茶园时,应本着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发展什么茶的原则,关键是市场需求。龙井43应列入我市发展新茶园重点考虑的茶种之一。名优茶具有一个特点,即产品不易衰退,名优茶向来销售行情看好,名优茶不仅对企业利润丰厚,带动作用和效果也显著。无性系栽培虽然投入成本较高,每亩需1 500元左右,但低投入不是现代农业,只有高投入,才能有高效益。在建立新茶园时不能走密植免耕的老路,要因地制宜,结合当地实际来发展。建立新茶园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在茶树种植上,品种要优、管理要好、科技含量要高;

——有水的地方,无性系栽培对水有严格的要求,需要水利设施配套,比如滴灌或喷灌设施;

——交通便利,以便交易

——茶叶基地附近要有居民,茶叶产业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采茶高峰期需要大量劳动力。

在实施中,要确保农民的利益,如确定茶叶的保护价,增加农民收入等,提高农民的积极性。水城县杨梅乡依托水柏铁路、两水线、水盘中线等为主的“大通道”建设,举西部旗、打富硒牌、唱特色戏、建生态乡,把茶叶生产与农户增收结合起来,采取“一二三”模式和“三分四统”制,即一口锅、二亩茶、三千元(一户农户种植两亩茶,用一口锅进行加工,可获得3 000元收入);分户种植、分户管理、分户加工,统一收购、统一分级、统一包装、统一销售,从而对促进茶叶产业化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2.组建集团公司或联合体。

全市现有4个茶叶品牌,但没有形成合力。并出现各县区品牌相互碰撞的不利因素,不利于全市茶叶产业化发展。组建集团公司或联合体,则可以形成合力,共同开拓市场,共同抵御风险,形成规模经济,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可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对茶叶产业化的促进作用。

3.制定相关优惠政策,集中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应站在较高的角度,从全国茶叶市场行情着眼,并考虑中国加入WTO产生的各种影响因素,着眼长远利益,制定符合我市茶叶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同时政府各部门应进一步解放思想,切实为企业发展作好服务,为企业的发展创造并提供宽松的环境。优惠政策的制定,应以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是否对企业发展有利,是否对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有利,是否对农民增收致富有利,是否对国家财源建设有利,作为优惠政策的原则。

在增加投入上,应鼓励各种投资形式和渠道,应从农民综合开发、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退耕还林还草、以工代赈坡改梯等多渠道争取茶园建设项目,增加资金投入。在资金使用上,应集中使用,扶持好龙头企业及茶叶基地建设,而切忌撒胡椒面。以达到扶持一处成功一处,推广一处。

4.组建六盘水市土特产品批发市场,建立农经网站。

建立规范的功能齐全的土特产品批发市场,将对健全城市功能,促进我市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也解决了外地客商到我市后却不知何处购买土特产品的问题。组建农经网站,可将我市土特产品通过现代信息高速公路,拓宽与各地客商乃至世界交易的商业平台,创造更多的商机,为我市茶叶等到产业发展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5.依托农科院、中国茶科所等科研机构,提高茶叶品质。

同时引进科学管理经验、方法,促使茶叶产业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科技型转化,从而带动产业结构升级。

总之,六盘水市茶叶产业化发展有着良好的基础,又有着难得的发展机遇,虽然面临着一些困难,但总的来看,六盘水市茶叶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只要我们注重优势资源开发,在特色上下功夫,扶持龙头企业,加强基地建设,六盘水市的茶叶产业大有可为。

贵州彝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