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树绽新芽
(注: 此照系黄威廉教授出访美国,在旧金山沿岸森林公园留影)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记者到贵州师范大学采访黄威廉教授。踏进校园,但见万木吐绿中,一棵棵高大的老槐树上绽出点点嫩芽,煞是好看。
作为我国著名的生态地植物学家,黄教授从20世纪50年代初自贵州大学农学院毕业后,就致力于科研,即使在繁忙的教学乃至担任省科委主任等众多职务时仍孜孜以求。40多年来,他撰写、主编或参加编辑的论著多达20本共有400来万字;其中,他亲笔写作了《贵州植被》《贵州植物志》《台湾植被》等专著达100多万字,另在国内外权威刊物上发表论文98篇50余万字。这些科研成果有20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其中有2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同时,他还9次到日、美、法、澳大利亚等国讲学或参加学术会议,把他的科研成果介绍到世界各地。
当我在黄教授简朴的家里见到他时,这位暮年老人好欣喜,搬出一本刚出版的厚重似砖头的《中国植物红皮书》给记者看,因为里面收进了他撰写的12篇介绍贵州和台湾稀有濒危植物的作品。
他还告诉记者,作为台湾省籍学者,他自青年时代离开台湾近50年,方于去年得以返台探亲,借此机会与台湾科技同行切磋。台湾“中央研究院”植物所、台湾大学植物系的同行称赞他不在台湾却能写出令人赞赏的《台湾植被》。当然,到了台湾他也发现了该书的不足。于是,他与台湾东华大学植物资源管理研究所徐国士教授商定,在该书的基础上,共同完成《台湾植被志》的写作。如今,他不顾自己71岁高龄且癌魔缠身,已搜集到200多篇相关资料,马不停蹄地钻研起来。
毕竟,黄教授在贵州省生活了近半个世纪,他十分热爱这片养育过他的贫困土地,热切希望这片土地变得更富饶。他认为,当前贵州要加快科教兴黔步伐,应当赶快查清全省土地资源情况,以便能科学地发展各项产业。他打算在这些方面开展深入研究,为省里决策多提供资料。
走出黄教授家,记者抬眼又见到了那些皮皱如裂但缀满新芽的老槐树,不禁触景生情产生联想:黄教授不正像这老槐树么,一生科研到老不息,不断从自己身上绽出科研新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