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畜牧学与林牧业的发展
长期以来,人们总认为森林与畜牧是大农业生产中的两个方面,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码事。林业就是发展森林利用木材和林副产品,畜牧业就是发展牲畜利用畜力和肉乳毛皮,各有各的生产任务,各司其事,各行其业,互不联系,互不相关。
但其实两者会在山坡的土地利用上发生矛盾,发展林业需要在山坡上造林,发展牧业需要在坡地上放牧,两业的矛盾谓之“林牧争坡”。造成这种矛盾的主要原因是各从各的生产事业上考虑,没有按照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这个辩证法的教导办事,也没有从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全面发展的客观实际来全面安排。有的同志提出:“现在既要发展林业,又要发展畜牧业,贵州的山坡土地哪些山地宜林,哪些宜牧?”又有的同志提出:“这些山坡既宜林又宜牧,到底宜林地和宜牧地怎样划分?两者有哪些具体指标来区分?有了明确的划分,就不至于产生林牧争坡的矛盾。”这当然有一定的道理,但这只是一个方面。林业用地与牧业用地是有一些指标可以区分开来的。如水热条件、坡度大小、土层厚度、植被类型、水源状况等,具体指标在此暂不讨论。从生态地植物学的角度来看,贵州地处北纬24°37′~29°13′,东经103°36′~109°35′的范围,大部分地区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带,南部、西南部、南北盘江、红水河地区属南亚热带亚带,全省总体来看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此区域的地带性植被是壳斗科、樟科为主的常绿阔叶林,即所谓的杂木林。也就是说,植被的演替顶极是亚热带森林,山坡上生长的灌木或草本植被,是森林长期遭到人为经济活动破坏后的次生类型,从而产生了贵州草场资源的次生分散性特点。按这个道理,结合目前草坡的分布状况和有关指标项目,进行合理布局、规划好林牧用地,发展林牧生产,是十分必要的。另外一个方面是林业牧业相互结合,林地放牧,共同发展。
森林畜牧学是门新的学科,它是森林学与畜牧学的边缘科学,是把发展林业生产与发展畜牧业生产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探讨研究,使林地牧地共用,既发展林业又发展了畜牧业,达到增产牲畜又达到增产林木的目的,这是当前林牧共同发展的一个新的方向。按照这一学科指导进行林地放牧,结合我们贵州“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实际情况,搞好山地利用,也对我国南方山地发展畜牧业、林业有很大的经济意义,林木争坡的矛盾也能迎刃而解。当然,林业和牧业单独自行发展也是十分必要的。
林地放牧早在1916年日本就已提出,当时他们称放牧的森林为“混牧林”,是从畜产的观点放牧割草,从林产的观点采伐木材。但当时未得到重视,主要是担心林内放牧会导致幼林被毁或山林荒废。直到1967年日本林野厅用肉牛进行生产育成试验,在全国设立了10个实验林牧场,试行以畜产和林产为目的的综合技术体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既增产了牲畜,又增产了林木,得到了充分的科学证据,以后便在全国各地普遍推广。大阪营林局设在冈山市新见的肉牛育成实验林牧场,1968年在坡度40度以下的200多公顷林地上,用日本黑牦牛60头进行放牧试验。林地密度每公顷3000株,树种为杉木与丝柏,系4~5年生的幼床,下草本植物为芒草、葛、菊科杂草等。放牧时间从4月上旬至12月上旬,在此期间不补给饲料;12月中旬至4月上旬越冬期间,牛只在基地舍饲,喂给干草、稻草及麦麸等饲料。繁殖方法用人工授精,有70%母畜分娩。经过实验得到的结果是:①肉用牛在混牧林放养管理省力有效;②牛采食林下草和践踏草本有助于林木生长;③牛在林中的粪有施肥效果,促进林木成长。放牧对林木的受害情况调查结果是:4~5年林木4791株,受害30株,占0.6%;中害33株,占0.7%,微害58株,占1.2%;共计122株,占2.5%。
放牧林地与不放牧的对照,放牧林地的林木在高生长和粗生长方面的指数均比不放牧为高,4~5龄平均树高增长2.89厘米,胸高直径增粗0.06厘米,7~8龄增长5.38厘米,增粗0.19厘米,总体来看牲畜与林木均达到增产目的。上述日本的实际经验,对于贵州林牧结合发展养牛业是很有参考价值的。
据史料记载,贵州很早以前畜牧业比较发达,从唐初到元末,地方政府向封建王朝进贡牲畜及畜产品100余次,许多城镇的兴起是作为牲畜贸易交换地发展起来的。同时林木生长十分繁茂,木材交易也十分兴旺,据说北京故宫大殿的大梁柱也有贵州楠木。由此可见,贵州牧业与林业在过去是相当发达的。当前为了加速我省四个现代化的建设,大力发展农林牧业,特别是在提倡多食动物蛋白,减少粮食消耗,改变食品组成结构,增强人民体质,必须大力发展畜牧业的时代,利用林地放牧,以促进林牧业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也能较好地解决林牧争坡的矛盾。
贵州不但有松杉柏林,还有大量的杂木林,特别是疏林地。据林业普查的数据,全省有疏林地1200万亩(80万公顷),是进行林地放牧发展林牧业的好条件。但我省为了保护森林封山育林,林边多插上标牌“保护森林,严禁牛马践踏”等告示,禁止放牧。建议首先在部分疏林地开禁,让生产队进行试验放牧,科研人员参加,以便总结经验,逐步推广。
贵州发展林地放牧比日本更为有优势,因纬度较南,林木生长较快,林下草本植物丰富,禾本科的大型牧草如芒、荻、五节芒以及豆科杂类草种类较多,有利于牲畜放养。此外,从林地放牧与草坡放牧方面相比较,林中温度较草坡为高,中生性草本种类多,可食性高,适口性好,均为有利条件。但也有山高路远、坡度较大、水源缺乏等不利条件,因此可选择离村寨较近,坡度较小的林地进行试验,逐步改变不利因素,充分利用有利条件进行林间放牧,既增产牲畜又增产林木,使畜牧业与林牧业均得到发展,为人民的生产、生活做出积极的贡献。
(原载于1979年8月19日《贵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