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特有及稀有种子植物》序言
新世纪伊始,历史长卷展示出知识社会的端倪,人类社会的知识经济时代正在来临,知识已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因素”。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兴衰日益取决于知识的创新、生产、传播和应用。
有着勇于探索、锐意进取和敢于创新精神的我省优秀科技人员,与民族同命运、共荣辱,艰苦奋斗,踏实工作,在21世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责无旁贷地承担着知识生产、传播和应用的重任。与此同时,粮食、人口、能源、环境已成为当今世界的四大问题。就环境而言,人们进一步认识到,为了人类的生存必须保护物种的多样性。经过科学家们的调查研究,又提出当今世界保护珍稀濒危植物的重要性。特有植物,由于分布范围狭小,它成为稀有物种,由于环境的恶化,它将成为或已成为濒危物种。因此,抢救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特有植物种质资源的工作,就显得十分迫切而有重要意义。《贵州特有及稀有种子植物》一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产生出来的,其出版发行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
贵州由于自然地理条件的特殊性,从而赋予了“贵州植物种类丰富,植物区系起源古老,特有和孑遗种类较多,植物区系地理成分的分布交叉叠置,因而其热带—亚热带性质的过渡成分占明显优势”的特征。因此,对贵州植物资源的研究与开发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19世纪后期开始,贵州植物资源方面的研究工作就有了较详细的记录和描述,并逐步取得成果。经过若干植物学家及其相关学者的不懈努力,特别是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通过“贵州植物资源普查”“贵州中草药资源调查”以及贵州林业、贵州农业、贵州药业等方面工作的深入开展和一系列科技成果的取得,《贵州植物志》(1~9卷)《贵州植被》《贵州森林》《贵州珍稀濒危植物》《梵净山研究》《贵州茂兰喀斯特森林科学考察集》《贵州中药资源》等一系列著作的出版,可谓成绩斐然,硕果累累。
今天,《贵州特有及稀有种子植物》的出版,标志着我省和我国稀有濒危植物资源调查、保护与利用的研究工作又有了一个新的进展。
全书共分五章,第一章“特有植物与植物资源”,比较完全准确地论述和概括了植物资源、特有植物、稀有植物的定义与内涵,详细描述了植物资源的特点、类型以及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等,并引入植物资源的稀缺特征价值与资源经济学、资源生态学等最新发展动态的相关内容;第二章“贵州特有种子植物区系植物学”,比较详细地论述了贵州特有种子植物的起源与演化,植物区系地理学特征,特有植物的狭限分布与引种及其扩大栽培的可行性与关键技术和措施等;第三章“贵州特有及稀有种子植物的种类与分布”,裸子植物采用郑万钧系统、被子植物采用恩格尔系统的分类方法,详细地按照植物科、属、种(变种)的原则记录和描述了贵州特有及稀有种子植物67科146属340种(含变种)的植物学形态特征、资源发现、资源分布、资源价值与评价;第四章“贵州特有及稀有种子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较详细地论述了贵州特有种子植物的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途径,优选60余种开展试验工作并列举例证;第五章“贵州特有及稀有种子植物资源与利用评价”,站在植物种质资源有效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的高度,采用科学实验、统计分析、模型检验以及预测与运筹等方法详细论证和分析了贵州特有植物资源的现状、资源价值、资源保护、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等。
首先,《贵州特有及稀有种子植物》一书从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入手,用科学思维的方法构起框架,总结同行前辈们的经验,吸取精髓,确定研究目标和突出创新内容,拟订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此后再深入实地开展资源调查和科学实验工作。《贵州特有及稀有种子植物》的研究是以植物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可持续利用为研究目标,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和传统科研方法相结合的技术和措施,以研究结果的新发现和理论应用于实践并得到丰富和发展为创新内容等,所有这些都付诸实施和完成,并取得了新的成果。
其次,该书以贵州特有及稀有种子植物资源为研究对象,以资源价值意义→资源价值发现→资源利用评价→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为线索,由浅入深,由一般概念到特定内容,逐一详细而科学地进行阐述和论证,并且提出了新的观点和建议。这在学术交流和探讨以取得新的进步等方面,无疑是具有实际意义的。在此基础上,详细介绍了贵州特有及稀有种子植物的资源生物学与利用价值,并遴选60余种重要经济植物开展了较深入的植物引种驯化、种苗扩繁与栽培技术、优良经济性状特征、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研究和探讨等,在理论上和实践应用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在农林业、园艺、医药等生产中新特优品种选育与开发,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新资源研究及开发利用等方面得到推广应用。因此,该书可提供给农、林、医药、轻工、环保等部门的植物学与植物资源研究者,植物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人员以及高等院校有关专业的师生参考使用,此乃实用有益。
全书有机融合,贯穿一体,深入浅出地论述了贵州特有及稀有种子植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还谈及理论应用于实践并取得实效的全过程。篇章绘声绘色,科学严谨,实验数据翔实,内容丰富,科研结果和理论成果都具有新颖性、客观性和创新性,内容广泛而又具体化,逻辑严密,语言规范流畅,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理念内涵。值该书即将出版之际,特予推荐,并乐致数语以为之序。
2001年4月于贵州师范大学
资源与环境科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