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贵州省植物学会成立廿周年暨一九八四年年会开幕辞
所属图书:《相宝留云:一名台湾省籍老教授的杂感随忆》 出版日期:2016-07-01 文章字数:2162字

贵州省植物学会成立廿周年暨一九八四年年会开幕辞

贵州省植物学会20周年暨1984年年会现在正式开幕了。在这喜庆的日子里,我首先代表贵州省植物学会理事会向前来参加此次会议的各位来宾、各位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贵州省植物学会是1963年开始筹备,1964年8月正式成立的,今年已经20周年了。在这漫长的岁月里,由于贵州省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视,全国科协和省科协的直接领导,以及各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我们学会工作有了很大的发展,队伍逐渐扩大,人数不断增加,成员从1964年的61名增至现在的288名。会员们遍布在全省各地区的有关机关、大专院校、科研部门、生产单位,为党的植物科学事业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落实了党的各项政策,尤其是知识分子政策,调动了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全体同志为完成科研任务,在各自的岗位上,在研究工作中,发扬了共产主义的大协作精神,艰苦奋战,夜以继日,废寝忘食,进行野外科学考察和室内科学实验。在全体会员的共同努力下,我省各有关单位的植物科学事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如植物资源调查、引种驯化、植物化学、作物栽培、植物生态、环境保护、园林绿化、药物栽培等方面的科研工作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还采集了大量的植物标本,积累了很多的科技资料。我们的会员先后编写出版了《贵州经济植物图谱》《贵州常见有毒植物和食用菌栽培》《天麻栽培》《贵州农业自然区划》《红枫湖的考察》《梵净山科学考察》《趣味生物学》《黔东南森林植物资源》《贵州植物志》等重要图书资料,为我省的科研教学、生产部门开发利用植物资源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这在当时对于支援农业生产、普及科学知识、改善人民生活、繁荣国民经济都起了应有的作用。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就是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检阅我省植物学工作者的科研成果,交流学术思想,总结工作经验,表彰从事植物学研究30年以上的植物学工作者和先进工作者,从而促进我省植物科学事业的快速发展,为振兴贵州,建设“四化”,迎接新技术革命和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贡献力量。为此,今年5月3日召开的理事会决定,将在今年年底召开贵州省植物学会20周年年会。经过半年多的筹备工作和广大会员的积极支持,我们的工作进行得比较顺利,现在共收集了论文106篇。其内容丰富,通俗易懂,言简意明,图文并茂,科学性强,大都联系了生产实际,解决了科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很有推广应用的价值。由此可见,我们贵州省植物界还是人才辈出、大有希望的。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贵州省距离先进省份的差距还很大,特别是科学和教育比较落后,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我们必须振奋精神,奋起直追。我们贵州省也有很多优势,山多宝多,地上地下资源丰富,特别是植物资源较之长江以北的省份为多,例如:内蒙古植物种类为1600余种,我省有6000余种,这就是我们植物学工作者开展科学研究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再加上我们树雄心,立壮志,奋发向上,发扬主观能动性的决心,一定能迎头赶上兄弟省份。事物的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经过全体会员的共同努力,我们相信贵州省的植物科学事业一定能够兴旺发达起来,落后变先进是完全可能的。

现在我国已进入全面争创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时期,党中央提出的“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政策是顺民意、得人心的。目前各行各业都在进行体制改革,提出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加强岗位责任制,大抓经济效益,改变了过去“吃大锅饭”和端“铁饭碗”的落后状况,这对奖勤罚懒,调动职工积极性,发展工农业生产,促进新技术革命,繁荣社会主义经济,改善人民生活都具有重大政治意义。

大家都知道,党的十二大明确地把农业、能源、交通、教育、科研作为新的历史时期的战略重点,并反复强调要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科技人员在“四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要求科学技术为经济建设服务。我们全体会员一定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坚决响应党的号召,努力学习,更新知识,提高学术水平,为我省植物科学事业的迅速发展和“四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今天,我会会员欢聚一堂,精神焕发,喜气洋溢,前来庆祝自己的学会成立20周年。回忆过去,展望未来,研究植物学今后的发展方向,对探讨近期和长远科研规划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大家知道,人类本身是世代更替成长的,我们在三大革命运动中获得的知识也是不断发展和不断更新的。因此当前植物学的发展,迅猛异常,我们的知识体系必须不断更新,科研课题必须由浅入深。纵观国内外植物学发展的日新月异,近十几年来,由于科研的方法和手段的迅速发展和分子生物学为代表的前沿科学的突破,植物分类学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形成了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产生了若干分支领域。如化学分类学、细胞分类学、胞核分类学、数学分类学、统计分类学、综合分类学、遗传工程、生物固氮、远缘杂交、人工合成科学实验等,都试图阐明植物的亲缘关系,改良其品种和品系,借以达到合理开发利用植物资源,造福人类之目的。

我们希望全体代表,在这次会议的讨论中,根据贵州省的实际、国内外现实,解放思想,畅所欲言,提出问题和建议,使我省的植物科学事业突飞猛进,欣欣向荣,为祖国的“四化”建设和我省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做出应有的贡献。

最后预祝会议圆满成功,祝各位同志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原载于1984年《贵州植物学会会刊》)

相宝留云:一名台湾省籍老教授的杂感随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