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第四届国际牧地会议
所属图书:《相宝留云:一名台湾省籍老教授的杂感随忆》 出版日期:2016-07-01 文章字数:5936字

第四届国际牧地会议

第四届国际牧地会议于1991年4月22—26日在法国南部蒙彼利埃城举行。本人应会议邀请,经省政府办公厅黔府办外出字[1991]56号文及省委组织部组干外[1991]56号文批准,于1991年4月22日赴法国出席会议,4月29日回国,按批准日期共9天完成任务。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日程安排

4月22日 搭乘CA933号航班,于下午18点半由北京起程。北京至巴黎行程9200千米,空中飞行时间11小时,由于向西航行时差推前7小时,于当日下午4点半抵达巴黎戴高乐国际机场。晚23点在巴黎里昂火车站乘841次火车赴蒙彼利埃。

4月23日 中午11点到达蒙彼利埃,住会议安排最便宜的马斯特里旅馆,下午14点到会议“卡隆”中心报到,15点在大组会议厅听取专题报告。

4月24日 上午8点半在广场集中,参加第一组短程野外考察,主要观察地中海北部罗纳河卡马尔格自然生态保护区。

4月25日 上、下午在会议厅听专题报告并大组讨论,中午观看墙报展示及幻灯片放映。

4月26日 上午在会议厅听专题报告并讨论,中午看墙报论文,下午16点半会议举行闭幕式。

4月27日 在蒙彼利埃附近参观牧地利用及观察地中海北部植被概况。

4月28日 上午8点半搭乘864次高速火车赴巴黎,16点到我国驻法大使馆教育处汇报情况,住教育处招待所。

4月29日 上午参观巴黎埃菲尔铁塔、凯旋门及罗浮宫,18点半搭乘CA934号航班回国。

4月30日 中午12点半到达北京机场。

二、会议概况

国际牧地会议是在国际草地会议包括内容过多的情况下,由美国、澳大利亚、印度、阿根廷等国学者倡议分出来的,主要因为不少国家土地资源面积较大,天然草地及灌木草地尚未充分利用,因而着重研究交流天然牧地的开发利用,以便和以人工草地为主的国际草地会议区分开来。第一届会议于1978年在美国科罗拉多召开,第二届会议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召开,第三届会议在印度新德里召开。我国学者从第四届会议开始参加。下届会议我国农业部草原畜牧局授权农科院草原研究所所长积极申请会议能在中国北京召开,组织委员会各有关理事成员国投票结果,非洲肯尼亚获得9票,票数最多,第五届将于1995年在该国召开。我国农业部为推动钱学森教授倡导的发展草业思想,特决定明年(1992年)在北京召开区域性的国际牧地会议,以推动牧地事业的发展。此项决定已由出席会议的代表团团长、中国农科院草原研究所所长李博教授发布,刊载于会议《第3号公报》上,会议主要内容为:①草地农业系统——原理与应用;②草地环境生产力问题;③草地格局及监督系统。

(注: 参加法国第4届牧地会议的中国代表

(从右至左)李博、黄文惠、杨宝珍、刘濂、黄威廉,摄于法国孟伯里俟大学)

会后组织两条野外考察路线:①内蒙古草地、森林草地;②西北陕、甘、新荒漠草地。

消息登载后受到有关国家的赞同,我国拟先约请苏联、印度、日本等国专家代表举行一次筹备会议。在此,我诚挚地希望在我国举办的国际牧地会议能成功举办。

第4届国际牧地会议分为全体大会、大组专题讨论、小组会议、工作会议、壁报展示、幻灯放映、一日短程考察、图书展览、会前会后旅行等。全体大会除开幕式、闭幕式外,有5个大会报告、16个小组交流讨论,再分别合成6个大组讨论,一改过去进行论文宣读的方式,论文另出会议论文专集,本人提供的论文为《贵州牧地资源及牧草,地理评价》以及贵州牧地资源的幻灯片。5个大会专题报告的内容为:

报告一 4月22日 10∶45—12∶15

地中海盆地牧地条件的动物生产展望

希腊波亚罗鲁及法国佛拉曼特

报告二 4月23日 8∶30—10∶00

牧地区域管理的系统方法 法国B.修伯特

报告三 4月25日 8∶30—10∶00

牧地的多样性利用 美国S.梯西尔

报告四 4月26 日 9∶15—10∶45

资源发展与牧地的相互关系 澳大利亚 罗塞尔·依松

报告五 4月26日 11∶30—13∶30

各组讨论的综合总结报告 会议科学秘书组

会议16个专题小组的内容如下,本人参加的是第6组。

主题一 牧地科学的生态基础

1组 牧地生态系统方法论与分类编目

  包括植物群落的组成与结构。

2组 牧地生态系统的格局

  包括应用和干扰对群落结构的影响,短期和长期的变化,剥蚀地及荒漠的改造。

3组 牧地系统的功能与生产力

  包括气候与生产力的相互关系,地上植物量的高低变化,土壤水分平衡,土壤特性,营养有机物的循环。

4组 牧地植物的生态生理学

  包括植物构成与发育,氮的同化与固定,木本层与草本层的资源配置,耐药力条件的生理生态。

主题二 牧地资源

5组 牧地的地区与区域,遥感与监测

  包括遥感监测与编目,地图制图,牧地发展计划,地理研究。

6组 牧地固有的草本与木本植物,生态适应与物种起源

  包括植物生态型评价,生态与分布,生产的环境因子,农艺和生理适应。

7组 动植物的相互作用,草食动物对植物群落的影响

  包括放牧动物对牧地组成的影响,结构与生产,对管理的重大影响。

8组 牧地的木本草本组成,地理环境

  包括木本层的位置、演化确立,多层牧地的潜在利用。

主题三 动物资源

9组 食草动物对植物的选择与食入量

  包括牧地资源的饲用价值,食草动物放牧与饲喂的选择。

10组 家畜与野生动物的行为与生产力

  包括放牧动物的管理与利用。

主题四 牧地生产系统

11组 牧地农业系统作用

  包括研究方法,经济技术系统的机能,经济变化结果,与土地利用的关系。

12组 牧地利用系统的诊断和改良方法

  包括改良和修复的运用,作物饲料与牧地的结合,放牧试验。

13组 牧地系统合理的管理方法

  包括一般概念和原则,决断资助系统,区域性水平的推荐。

14组 森林牧地的利用与控制

  包括放牧与喂饲,森林树种的技术控制。

主题五 社会经济与法律

15组 牧地发展的社会经济与法律

  包括销售出口,市场结构,生产鼓励,价格政策,信誉,牧地资源的所有权,牧地社会方面的合理性与利用争执,牧地立法等。

主题六 教育与培训 南北方的相互关系

16组 教育与培训

  包括取消种族隔离、培训师资、扩展政策、调整策略、发展规划等。

  会议主席为法国牧地学会主席荷伍隆教授(H.E.Houerou),科学委员会主席为法国的费内尔教授(R.Fevrier)。开幕、闭幕式在蒙彼利埃会议中心举行,共有68个国家614位代表参加,中国代表团有14人出席会议,其中中科院北京植物研究所(包括所属的内蒙古草原生态研究站)5人,内蒙古大学生物系1人,中科院长春地理所1人,中科院综合考察委员会1人,河北师范大学地理系1人,贵州师范大学地理系1人,宁夏科委1人,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博士生1人,法国蒙彼利埃大学博士生2人,共14人。中国代表团到法国后组成松散的中国代表团,原团长任继周教授因在中国负责小型的草原国际会议未能出席,故由内蒙古大学兼中国农科院草原研究所所长李博教授担任团长,北京植物研究所杨宝珍研究员任副团长。会议开得比较成功,我与参会人员充分交流了学术思想,广泛联系了专业同行,取得了较大收获,特别是法国南部岩溶植被的利用、发展草食动物牛羊业、土地综合规划等经验对贵州来说有较大的借鉴作用。

三、科学考察

会议于4月27日组织野外科学考察一天,分为3个组,第一组考察卡马尔格自然保护区,第二组考察蒙彼利埃北部(地中海腹地)土地利用情况,第三组考察拉萨克山地垂直带农业实验。本人参加第一组的考察活动。

法国位于欧洲西部,国土面积为55.12万平方千米,人口5600万人,全国设22个行政大区,95个内陆省和5个海外省。森林覆被率占国土面积的27.6%,草地占26.6%,耕地占32.6%,湖泊水面21万公顷。全国有7个国家公园,26个地区公园,100个自然保护区,保护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5%。动物中有113种哺乳动物,49种被列为保护对象;365种鸟类,245种被列为保护对象。4700种植物中,有430种被列为保护对象,可以看出法国对自然保护事业极为重视。

卡马尔格自然保护区是法国著名的一个自然保护区,属于MAB(单克隆抗体)人与生物圈等级,位于法国南部罗纳河三角洲中心的卡马尔格地区,占地面积13117公顷。由于南临地中海,受地中海气候影响很大,秋冬雨季使这里成为大面积的潮湿沼泽地;春夏(大概3—9月)旱季干热,又使其成为大面积的荒漠和盐碱地,仅有少数湖泊保持着动物和鸟类的生存条件,因而季相变化极大,保护区内秋冬有大片的水面,一般水深0.4~1.8米,长满跟子菜、川蔓藻等水生植物。在自然保护区内栖息的鸟类有百种以上,随季节有变化,常见野鸭有上万只,以候鸟数量最多,是候鸟在非洲与南欧往返的栖息地,并有相当数量的野生动物。卡马尔格自然保护区是法国国家保护协会于1927年设立的,受国家环境部委托进行管理;1966年获得欧洲议会证书,1977年被列为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20世纪60年代以来许多科研机构在此进行生态工程实验,如瓦拉图尔(Tour du valat)实验室、卡马尔格生实验室、马赛科学院、蒙彼利埃科学院等都在此进行过长期研究,为保护区的生态环境研究做出过贡献。

四、同行交往

这次会议中,结识了一些国外朋友,在相互交往和考察活动中加深了彼此的了解,增进了友谊。但是在野外的考察活动中,法国人对英语不熟悉,也不愿讲,本人不懂法语,因而交往受到一定的影响。现将结识的比较有代表性的友人的情况列举如下。

(1)海德教授(Harold F.Heady):本届会议主席团成员,基金委员会主席,闭幕式总结发言人。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伯克莱大学森林系教授,森林利用专家,为人热情友好,活泼健谈。

(2)格兰特教授(Oean D.Gallandat):瑞典鲁切特大学植物生态教授,为人诚恳,态度严谨。对地中海区域的植物分类生态知识了解深广,带有2个博士研究生前来参加会议。在野外考察活动中,我们经常在一起交谈分类生态见解,这对帮助我认识鉴定法国地中海植物种类非常有用。

(3)杜米维斯库教授(Nicolae Dumitvescu):罗马尼亚农艺研究所栽培学教授,是我参加会议遇见的第一人,他非常热心地带我去会议厅报到处报到,以后的交谈中也表示欢迎我去罗马尼亚农艺研究所访问。

(4)萨比梯博士(E.N.Sabiiti):非洲尼日利亚国际畜牧研究中心农艺专家,赞比亚人,会议期间以及用餐时我们多在一起接触交谈,并几次在一起拍照留念。

(5)米歇尔·安吉温研究员(Michel Angevain):法国国家农艺研究所蒙彼利埃研究中心饲草改良研究室研究员,我曾向他提出法国南部岩溶牧地生态条件与贵州省极为近似,今后可以相互进行交流,他也表示同意,由于我们语言方面的障碍,未能进一步的讨论。

(6)广田英森教授(Hidenori Hirota):日本草地协会副主席,新潟大学农学部草地利用教授,为人热情友好,真诚和蔼,多次出席国际草地会议,他因而与中国许多教授熟悉,喜欢与中国朋友结交。当知道明年中国要召开区域性的草地牧地会议,十分高兴,表示明年一定前来参加。

(7)巴塔罗里教授(K.H.Batanouny):埃及开罗大学植物学教授,国际人类生态协会主席,埃及植物学会理事长。他对地中海附近植物十分熟悉,野外考察中常帮助我鉴定植物种类,使我获益良多。

(8)勃列顿肯教授(G.J.Bredekamp):南非普里托里亚大学植物系教授,在墙报论文展示处与我谈论他的工作方法及南非西部草地分类与管理的有关问题和研究心得。

五、几点感想体会

(1)本人原对法国印象不好,又听说法国人傲气,特别是北京发生动乱时,法国支持一些动乱分子,令人有些反感。到法国后至巴黎火车站转车,见到车站杂乱,地上垃圾不少,印象更坏。但到法国南部蒙彼利埃城和接触到一些法国人士后,情况有所改变,在一些问题上政府和人民得区分开。特别是到会议报到处,罗马尼亚杜米维斯库教授将我带到后还未开口,会议组织委员会主席格尔斯夫人便热情地上前与我握手,并说:“你一定是中国的黄威廉教授,我们昨天就等了你一天,未见你来报到(通知报到日期是4月21日下午1—7点,由于我搭乘的飞机是22日,因而未赶上报到时间,中国参加的代表都已报到了),今天见到你来了,我们十分高兴,非常欢迎你来参加会议。”这一席话说得特别友好,热情周到,是我没有料想到的,也是在参加其他国际会议上没有遇到的,心想法国人礼节还真有一套。于是我将带去的小礼物(北京风景纪念章)送给格尔斯夫人及其他两位报到处的女工作人员。她们非常高兴,因为在报到工作中还没有遇见过这种友好的情况,觉得中国人待人友好礼貌,于是把纪念章戴在胸上。他们在办理登记、缴费、分发资料及参观考察有关手续方面都显得非常周到妥善,使我改变了不少对法国人的印象,对他们增加了一些好感。

(注: 1991年4月第四届国际牧地会议在地中海北部地区考察)

(2)法国南部即蒙彼利埃北部地区有大片的石灰岩分布,岩溶地貌与贵州省南部岩溶分布地区十分类似,植被也稀疏零落。法国农民对这片土地利用有丰富的经验,发展多种经营,作物种植有一些但不多,畜牧业较发达,牛羊放牧多在岩溶灌丛中,并没有较好的放牧地;另外葡萄种植很多,葡萄多矮小不搭架或搭矮架,但茎干粗大,分支多且产量高,地上多铺满小石块以防止蒸腾,这些葡萄均加工制成法国各种有名的葡萄酒。这对贵州省岩溶地区具有很好的参考借鉴作用。法国与中国最大的差异是他们地广人稀,个体农户拥有的土地面积较大,经济条件优越,但种植方法仍值得我们学习。建议省里能组织专门小组到法国进行学习考察,吸取经验,发展生产。

(3)法国南部也即地中海北部一部分的自然植被,最典型的是夏旱灌木群落,在法国的名称为加里哥宇(Garrigues)群落,代表种类为灌木栎,具有多刺的硬叶,还有百里香、迷迭香、欧瑞香、染料木、矮棕榈等,以及草本的春季短生植物,开黄花为该种类较大的特点。过去在植物地理教学中常讲述地中海区域的夏旱灌木群落,也即包括加里哥宇群落,科西加的马克维斯群落,西班牙的托米里亚尔群落,希腊的佛利干那群落等。现在实地观察,才有了具体的了解,我利用这个机会采集了一些地中海的典型标本,以供教学上用。

(4)法国工资待遇高,超过美国、德国、日本,物价对中国人来说是很贵的,一块点心或面包5法郎,一般的一个菜50法郎,上厕所2法郎(以法国人的工资待遇来衡量,算是比较便宜的)。我国短期出国人员国家给的每日用汇标准为住宿250法郎,伙食170法郎,杂费80法郎,标准虽不算高(特别是与外国学者一道进餐馆用膳),但用低标准设法少开支,费用是绰绰有余的。例如给我9天的出国费用中,住宿费节余1440法郎(有2天是在火车上过夜的,同时住的是最低标准的小旅店),伙食费节余306法郎,公杂费节余286法郎,共节省了2032法郎,等于9天仅报销了5天的费用,节省了4天的开支,这个经验可提供短期出国人员参考。

相宝留云:一名台湾省籍老教授的杂感随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