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维护贵州生态平衡的几点建议
最近贵州环境科学学会在贵阳召开了“贵州环境生态学术问题讨论会”,与会同志讨论了有关环境生态平衡方面的问题,会上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
一、成立贵州省国土管理局,全面管理“人与生物圈”的有关问题
我省17万多平方千米土地的环境和自然资源,是人民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是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物质源泉。当前我省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当,环境污染已相当严重,致使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并已达到妨碍工农业生产和影响人民身体健康的程度。建议成立贵州省国土管理局,全面管理“人与生物圈”的有关问题。诸如森林生态系统的管理,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维护水域生态系统环境;充分合理利用水资源;加强城市总体规划,维护城市生态系统平衡;控制人口的过速增长;等等。以管理整治贵州土地上“人与生物圈”的全面问题。
二、建立雷公山、月亮山自然保护区,保护珍贵的常绿阔叶林资源
森林植被是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我省森林覆被率仅为13.1%,其中40%为阔叶林,又多为森工采伐的对象,阔叶林中的常绿阔叶林,具有太平洋季风与印度洋季风的过渡性质,结构复杂,种群丰富,有高度的科学价值,不仅全国少有,全世界也绝无仅有,是贵州省的宝贵财富和骄傲,应视为国家珍宝,大力保护,严禁破坏。建议首先将雷公山、月亮山珍贵的常绿阔叶林划为省级管理的自然保护区加以保护,两地的常绿阔叶林不但是关系到我省两流域下游水系的水源林,而且是长江、珠江上游水系的水源林,关系到维持两流域下游生态平衡的问题。
三、充实加强环保局大自然保护处,保护稀有珍贵动植物
我省动植物资源丰富,蕨类、种子植物6000余种,脊椎动物800余种。国家列入保护对象的动物有27种,植物有30种,其中灰金丝猴、黑颈鹤为一类保护动物,银杉、珙桐为一类保护植物。目前,丹顶鹤、小熊猫、水鹿已绝迹,华南虎、大鲵(娃娃鱼)已逐渐减少,还有50多种动物的生存受到威胁。最近《中日候鸟协定》已签订,我省仅草海区域就涉及32种候鸟。建议充实加强环保局大自然保护处,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保护条例,大力保护珍贵的动植物资源。
四、成立草海综合管理委员会,加速治理草海,综合开发利用草海资源
草海素称“高原明珠”,后因片面强调“以粮为纲”,所以排水放干草海以种植粮食。由于草海底部覆土层泥炭很厚,中心部位不易排干而常年积水,因而成了沼泽荒地,既不能利用,又使草海失去了原有的生态系统平衡。建议在贵州省人民政府领导下,成立草海综合治理委员会,坚决执行省政府综合治理草海这一决定。全面考虑统筹安排草海整治的工作,以“长远规划,近期实施,远近结合,综合利用”为指导原则,加速治理草海,综合开发利用草海资源。
五、加强环境生态科研和教育工作,普及环境生态科学知识
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环境生态、“人与生物圈”的科学研究工作,建议由省科委统一管理和组织协调。一方面,环境教育培养人才,建议由省计委、高教办、教育厅筹划,在贵州工学院设置环境工程专业,贵州大学设置环境化学专业,贵阳师范学院设置大自然保护专业,在贵阳市建立一所环境保护学校培养中高级环保人才。另一方面,对大众普及生态、环境科学方面的知识,建议通过报刊、广播、电视、出版、文艺等向广大群众,特别是干部,广泛宣传环境生态的基本理论和科学知识,在小学、中学有关教材中适当增加环境生态内容。省话剧团编导的话剧《雁来归》对宣传普及生态环境知识有很大作用,建议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局尽快审查通过,以便《雁来归》早日与观众见面。
(原载于1981年9月5日169期《贵州科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