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校友癌友两相逢
所属图书:《相宝留云:一名台湾省籍老教授的杂感随忆》 出版日期:2016-07-01 文章字数:2008字

校友癌友两相逢

去年秋季因身体不适,右肾功能不全,加之还有高血压、冠心病、脑供血不足,老伴也因肾盂肾炎泌尿系反复感染,抗生素用得过多,细菌抗药,几乎到了无敏感药可用的地步。因此,我们到北京协和医院治疗,以确保老年身体安康。

到了北京,因反复看病治疗,身体状况不好,不少同学朋友多未去看望,有的仅在电话上联系,有的甚至未通信息,但是有几位一定要去见见,金鉴级的陆凯蓉就是其中之一。这是基于以下几个原因:①除校友外,我们还是同年级的,是金鉴级的《级友通讯》把我们连在一起的;②我们都是癌友,世廉兄在1996年8月通讯三期上写了篇《拼搏》的诗文,鼓励陆凯蓉和我战胜癌魔,我应去了解她近来的身体健康状况;③《马鞍山校友通讯》二期登有一幅十四中校舍平面示意草图,这图画得很好,清楚准确,比例恰当,是陆凯蓉画的,编辑错写了我的名字,我应该向她当面说清并道歉。

今年4月底,老伴肺部支气管感染,住进西直门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有天我去该院妇科病房找一位魏主任,想和她详谈一下老伴的病情并帮助尽快治好老伴的病。在护士站对面的墙上,贴有一组妇科癌友的活动照片,抬眼一看,正好看到一张最大的照片,就是陆凯蓉在做经验交流活动,我喜出望外,一定要把这情况告诉她,让她高兴一下。

5月2日,我决定去看望陆凯蓉,可身边没有她的地址和电话,怎么办?于是我求助在北京的万先俊,他对母校校友情况非常熟悉,电话拨通,随即陆凯蓉同学的地址和电话都有了,我按图索骥,找到陆凯蓉住地,打了一个电话,正好是她接的并说马上下楼。我走到二楼,见到一位老妇人眼睛盯着我看,我一眼就认出了是陆凯蓉。她问我:“怎么55年未见过面,你能一眼认出我?”说真话,我脑海中对她的印象,还是马鞍山时少女的陆凯蓉,面前这位头发花白的老妪,我几乎有些不相信,要不是我在医院见着她的照片,那的确不敢认她。同时,她见到我也是一样,正如她所说的:“刚下楼,就见一位老头子持联络图,正左顾右盼,莫非这就是威廉同学?”我们虽是校友,但在校时近在咫尺,却都不熟悉,没有说过话。以上就是我们刚见面时的写照,相隔快60年了,见面也真是不容易,特别是碰见时一刹那惊奇的情景,如果用电影中那种久别重逢、老友相遇的蒙太奇手法放映出来,该是多么有趣。

我们相互确认后,进了她家,她向我一一介绍了她的家人,并让我到里间她的卧室兼书房坐下。我们虽然陌生,但一见如故,话匣子一下就打开了,毫无拘束地攀谈起来:从南京逃到贵阳读中大实中、十四中学,毕业工作,“文化大革命”,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落实政策,一直到目前的身体状况,时间跨越50年,空间飞过几万里。谈起往事,最使她伤心的不幸遭遇是在浙大电机系毕业后,在一个军事科研单位工作,以中尉军衔领薪,“文化大革命”中红卫兵造反派以这点残酷打击,使她下放劳动,那时她最可怜的是小儿子跟着她受苦,也能体会我从台湾转学回来后遭遇“文化大革命”的滋味,我们像兄弟姐妹般地慰藉着。她的小儿子现在很好,在家正在操作电脑,媳妇也很不错。老伴俞同志,高大的个儿足有180厘米以上,想当年这位总工程师一定是个英俊的小伙子,一表人才,也是陆凯蓉心目中理想的白马王子,他在“文化大革命”中也同样遭罪,所幸邮电通讯研究单位了解他,落实政策后,倍受重视,被派往坦桑尼亚担任工程专家,援外工作多年。

谈起癌病身体状况,陆凯蓉同学近况还好,看起来还是有些虚弱,心血管也有病,坐骨神经不好,但思想上很乐观,总工程师的风韵犹在。她是1992年患了子宫内膜癌,在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动的手术,手术动得很好。陆凯蓉老伴1994年患了直肠癌,手术后恢复得也很好,看上去身体很不错,腰杆子挺直的。

我们交谈更多的还是抗战时期,在马鞍山下南明河畔共同度过的时光,那时严谨治学的学风,艰苦朴实的校风,德高望重的导师,奋发向上的精神,激励着我们成长,这是什么精神?这就是马鞍山精神。不知不觉我们聊到11点半,可以说是几十年来和老同学聊天最尽兴的一次。凯蓉同学定要留我吃饭,我因老伴在医院,眼耳不灵,便坚决告辞了。临行前她从书架上取出一串佛珠赠我,此物寓有祝福、保佑、健康之意,我欣然接受,十分珍惜这个礼物,并致谢意,可惜我来时匆匆,未能想到带件有纪念意义的礼物相赠,深以为憾。凯蓉同学送我出门上车,并说外面在修马路,不好走,怕我摔跤,扶了两步又一步,送了一程又一程。我见她体虚瘦弱,十分不忍,又想送她回去,她坚决不让,我只好一步一回头,看了一程又一程,才最后远程招手告别。

当天下午,她对我老伴身体很牵挂,又赶到医院去看望,我没告诉她我老伴名字,住哪个病房,几号病床,她凭着在这个医院住过和一腔的热情,竟然找到了我老伴。我因上街买药,3点半钟才回来,老伴说凯蓉同学才走,我追到大门都没有见到,真是又感激又抱歉。凯蓉同学请你原谅吧!希望你保重身体,健康长寿!

(原载于2001年1月《金鉴级级友通讯》第10期)

相宝留云:一名台湾省籍老教授的杂感随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