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认识的魏需逊伉俪
北美华侨领袖魏需逊伉俪,在美国白手起家,努力拼搏,赤胆忠心,爱国奉献,无论在接待去美人士,帮助困难群众,团结广大华人,组织进步社团,以及在促进中美建交,为祖国争光方面,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实在令人可歌可颂。
读了蔡亚娜教授写的《悠悠岁月赤子心》关于魏需逊夫妇的文章,我受到启发,深有同感。现在我将怎样认识他俩和了解他们在美国的点点滴滴,简要记述,略表寸心。
在上海相识
(注: 1956年7月华东师范大学苏联专家植物地理进修研究班同学魏需逊(右)摄于江西庐山大厦前)
1956年早春2月,教育部在上海黄浦江边里哇里哒河畔的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办了一个苏联专家植物地理研究进修班。为了培养我国植物地理学这门新兴课程的教师,来自中山大学、南京大学、兰州大学、贵阳师范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西南师范学院、华中师范学院等14所院校共18人,加上上海、江苏、安徽的5位中学生物教师共23人为进修生,还有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及浙江师范学院抽调生物系毕业班的13位为研究生组成研究进修班,向苏联专家莎芭琳娜学习植物地理学专业课程。
这个班上来自贵阳师范学院(后改为贵州师范大学)的我,与来自华中师范(后改为华中师范大学)的魏需逊正好分配住一间宿舍的上下铺,另外一个上下铺是北京师大的邢其华与安徽蚌埠北面固镇中学的韩也良,就这样我与魏需逊相识了。
在一年半的进修学习中,我们朝夕相处,一起读书,爱好相投,并肩活动,逐渐由相识、相知成为要好的朋友。
我比他年长四岁,视他为弟弟,但仅比他多教了2年书,其余我都不如他。他长得英俊,思想进步,为人谦逊,学习努力,办事能干,德、智、体全面发展,是班上的团支部书记,工作能力很强。
在系总支和党支部的领导下,时值1956年国家的大好时期,年轻人都要求向上,团的活动搞得很好,班上同学团结活跃,学习氛围很浓,又有陈彦卓班主任及6位教授、副教授组成的辅导教师组,使我们进修思想业务提高很快,收获很大。我与老魏在一起,耳闻目睹,思想上受他感染很大,也逐渐得到提高。
(注: 在庐山仰天坪草场实习
左起:黄威廉、魏需逊、严素珍)
苏联专家教了一学期课程后,暑期前去江西庐山实习植物、土壤、植被,我与魏需逊还有2位女同学严素珍、金蕊珠4人编为一小组,在野外采集标本、识别植物、调查样方等,颇有收获。寒假时又去广东英德滑水山和肇庆鼎湖山在常绿阔叶林、季雨常绿林实习,在野外,他对工作都认真负责,做得很好,收获颇丰。
植物地理学习一年之后,需要进行课堂教学实习,班上推选一位进修教师进行课堂试讲,配合课程进度,试讲内容为“亚寒带针叶林的冷杉林”,经过讨论,大家一致推选魏需逊代表进修生试讲。他经过认真备课准备,在课堂上讲得十分精彩,精益求精,举一反三,讲述深透,表达充分,板书也写得很好,得到苏联专家和全班同学一致赞赏与好评。
课外活动他也很活跃,班上推选男女乒乓球代表参加比赛,魏需逊与林楚平都取得了胜利。校足球比赛,我与他参加生物系球队,他踢左翼,我踢左锋,第一场与数学系比赛,本来可以赢球的,踢中锋的队员是生物系四年级校队的队长,摆个人资格独自盘球,有好多机会他不传球,把球丢了,错失良机,结果踢成平局,这种踢法我们下次不去参加了。
1957年暑期进修研究班结业,我们各自返回了自己的学校。
武汉和贵阳
1956年暑期庐山野外实习结束后,为准备毕业论文,班上分成10个小组进行毕业论文的野外调查工作,由辅导教授带队指导。也有少数由个人来进行,老魏就是个人来完成论文的,他的毕业论文《武汉附近的植被及城市绿化》完成得很好,也就是蔡亚娜教授在武汉大学周进博士论文《武昌珞珈山植被研究》中提到的魏需逊对武汉植被的研究。我本来也准备回贵州省进行梵净山植被的调查研究,后感到该山山大林茂,困难较多,遂改为参加徐祥浩教授指导的“广东滑水山常绿阔叶林的调查研究”,这组人最多,计有钟章成、王灵昭、覃朝锋、陈士杰、吴荔明、洪淑惠、林楚平等。
7月1日离开庐山后,徐教授领导的这一组去广东要从武汉坐火车转,遂与魏需逊一道去武汉。在武汉由老魏帮忙安排住在华中师范学院桂子山校舍招待所。老魏约我们到他家玩,从此我认识了他的夫人伍萍芳,她是华中师范学院化学系毕业的,广东台山人,是华侨,在中学教化学,长得很漂亮,也很能干。
1959年初老魏有机会去云南大学生物系进修生态地植物学,去昆明必经贵阳,他在贵阳停了2天专门来看我。我们想不到能在贵阳相见,真是十分高兴。在贵阳他认识了我爱人汪复珍,她是安徽滁县人,新中国成立前在上海光华大学经济系读了2年,后转到贵州大学经济系。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光华大学等私立大学都合并到华东师范大学,我们都可算是校友了。这次一别,我们就失去了联系。
在昆明相会
(注: 在魏需逊的东风书局前)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落实政策,各项工作逐步展开,科研教学恢复正常。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在桂林召开中国植被科研会议,会上遇到华中师范学院生物系的老师,我急忙询问魏需逊的情况,方才得知困难时期他因患胃穿孔去香港治病,后因他夫人为继承遗产到美国去了,地址要生物系另一位教授才知道,可写信去打听。
就在这不久后,老魏从香港送我飞鸽牌自行车一辆,手提电影摄映机一架,10盒科达小型电影胶片,由香港寄赠到广州海关。那时物资十分缺乏,老魏送的东西在全系都传开了,《贵州日报》记者采访时还提到这件事。
1983年10月,我去四川成都科委开会,忽然得知受国务院侨办邀请,以魏需逊为团长的美国和加拿大的10多位老侨领组成的代表团将回国观光,由西安到成都住在锦江宾馆,约我相见。我赶到锦江一问,说代表团在成都参观游览已三天,昨天飞至昆明。我急忙到邮电局打电话,询问到他们住在昆明翠湖宾馆。于是,我赶到昆明与他们见面,这是大家别后的第一次见面,时间已相隔25年了。华东师范大学同学有在昆明师范学院的王灵昭,大家见面十分高兴,随即拍了照,那时看了他的照相机觉得很新奇,拍过之后的照片立即就出相片了。
在美国相知
(注: 1986年8月在旧金山渥伦市帝王大饭店前,魏需逊(右))
改革开放后国家形势大好,我有机会出国参加国际会议和考察访问,前后去了美国3次。3次都见到魏需逊伉俪,受到他们热情接待,住在他们高雅华丽的家中,并参加了他们有关的活动,因此才得知他俩在美国并未接收家人财产,而是白手起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努力拼搏,一步步在美国打天下,成为杰出的华人领袖,并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十分辉煌的成就,实在令人钦佩。
(注: 1986年秋摄于魏需逊(右)渥伦市帝王大酒 家餐厅)
1986年10月我第一次去美,是受纽约州立大学邀请参加亚洲学术讨论会,提交的论文是《对中国和平统一有关问题的几点看法》,为了稳妥起见特去纽约总领事馆征求意见,请他们帮助审查论文。纽约总领事馆王铁良领事接见了我,他了解贵州省少有人出国,这次来美仅批假6天(往返路途各2天,会议2天),很诚恳地对我说:“出国一次不容易,在美国仅有两天,要办点事,参观访问,访亲问友都没有点时间。”于是他特批准我在美多留5天,有关手续总领事馆会与贵州省外事办洽办,并祝我在美国的工作顺利。我非常感谢这位领事给我增加的停留时间,因为初次出国确有不少事要办,如购买台湾植被资料,参观美国大学,访亲问友,特别是要在旧金山拜会老友魏需逊、伍萍芳夫妇。
在纽约由纽约州立大学教授、我的小同乡范光焕教授带领参观了纽约州立大学科特兰分校地理系,系主任道摩特教授特别赠送了台湾1∶500000的地形图,校长克拉克夫妇在俱乐部设宴招待、还带我们参观了哥伦比亚大学和在依沙卡的康奈尔大学。范教授开车在纽约南部,观察了北美水青冈群落。随后的3天在旧金山老魏家、帝王酒家、东风书店、泰紫站、加州大学、华商总会等地活动收获很大,不虚此行。
(注: 1986年10月,拜会魏需逊伉俪于旧金山魏府)
魏家客厅里放有各种字画、屏风、照片、书籍、名片、排球、乒乓球拍等,都是接待过的科学家、文学家、名艺人、画家、运动冠军等留下的纪念品。例如,有桥梁专家茅以升,外科专家黄家驷,生态经济专家许涤新,文学家丁玲、沈从文,著名电影明星白杨,歌唱家才旦卓玛,排球专家袁伟民,体操王子李宁,乒乓球冠军谢振华、童铃等的各种纪念品。还有1982年中国女排在秘鲁获第九届世界女排锦标赛冠军后,在旧金山受到华侨的热情接待,全体女排签名的一个排球放在客厅的条桌上,有袁伟民、曹慧英、郎平、张蓉芳、孙晋芳、周晓兰、梁艳、陈招娣、杨希……的签名,这么多有价值和荣誉的纪念品,确实令人感动,令人羡慕不已。
(注: 北美水青冈调查时,开车者为纽约州立大学科特兰分校地缘政治学教授范光焕(左),黄威廉(右)与之在超市购买食物)
家中还有中国出口商品交易展览会展出后高价拍卖的大件家具雕花屏风、红木家具,是他们夫妇的爱心举动买下的。他们置产在旧金山湾渥伦市(或称奥克兰),开了帝王大酒家,其风格高雅,大唐情调,菜肴佳美,服务周到,是当地受人喜爱的中式酒家。酒店进门墙上绘有立体敦煌女神壁画,大厅铺有地毯,配有钢琴伴奏,是不少人喜爱、向往之处。餐厅常组织高级宴会、政治名人聚餐、新年晚宴等活动,特别是加利福尼亚州大学华人田长霖(湖北人,与老魏同乡)担任校长后,学校有关活动常在酒店进行。数学大师陈省身夫妇也常爱光顾,台湾化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远哲夫妇,以及加利福尼亚州大学许多华人教授也常来。每天下午5点老魏夫妇都开车来酒家照应,那几天也天天带我前来,设佳肴招待。我想为老魏做点什么,于是去厨房洗了一次盘子,但因为洗得太慢被洗碗工指责。
(注: 纽约州立大学克特兰分校校长克拉克(右二)接见范光焕(左一)、黄威廉(右一)、毛健全(左二))
(注: 纽约州立大学科特兰分校地理系主任道摩特接见毛健全(左)、黄威廉(右))
老魏觉得大厅墙上还缺少大幅题字,于是托我帮他请书法家题写李白的诗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我回来后,请贵州省环保局局长,后为省顾问委员会秘书长的刘凤亭书法家题写大幅诗句寄给老魏。有次贵州省文化厅厅长去美国,在渥伦市帝王酒家看到墙上刘凤亭的题字,大为吃惊,怎么贵州省的字都到美国来了?一问才知原委,以后他也经常宣传,到美国一定到帝王酒家光顾一下,也要看看刘凤亭题的字。此行老魏夫妇赠我摩托车一辆,由日本起运到广州海关交货。
1993年10月我第二次赴美,也是参加纽约州立大学举办的亚洲学术讨论会,这次是与贵州省统战部副部长奚虎一一同参加。我们一同去老魏家,当时仅老魏一人在家,夫人伍萍芳有事去纽约了,她在电话中叫老魏好好招待我们,多弄些好吃的。这次见到他时他在忙湾区华人协会的工作,全美华人协会旧金山湾区分会是魏需逊伉俪1977年去华盛顿参加全美华人协会之后,回到旧金山由老魏组织,夫人传达会议精神而成立的,选举魏需逊为副会长。这是一个重要的华人组织,与加利福尼亚州另一个洛杉矶华人社团(亲台湾的)是对着干的。这个社团在美国西部起了重大作用,多年来举行的国庆活动都是他们操办的。我们在旧金山期间,他们正筹备明年45周年万人庆祝大会,由会长周锐、副会长魏需逊、秘书长池洪湖、副秘书长谢侨运等10余人组成筹委会,经费预算20万美元,租用旧金山牛宫万人大会场,准备请前总统里根、老布什和基辛格做报告,邀请国内文艺团体表演,并邀请江泽民主席在参加西雅图亚太经合组织第五届部长会议后来旧金山出席此次活动。
第三次见面是1995年7月我参加在美国犹他州举行的第五次国际牧地会议。会议结束后由盐湖城转机回国,在旧金山逗留两天,又受到魏夫妇的款待。这次正值旧金山侨界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活动,经他俩推荐,受湾区华人协会会长及商会会长池洪湖邀请,我于7月27日出席三藩市客属联谊会主办的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抗日歌曲回顾演唱会,地点在旧金山世界剧院举行,演出者为:中国留美歌唱家、三藩市民歌合唱团、南湾爱乐女子合唱团,演唱歌曲全为抗日战争时期名歌,有《义勇军进行曲》《救亡进行曲》《故乡》《黄河恋》《松花江》《大刀进行曲》等,演唱十分精彩,很鼓舞人心。旧金山总领事宋存寿在会上致辞,散会后,魏需逊伉俪和我还受到《星岛日报》记者张天惠采访。
第二天我又应邀参加他们组织的湾区华人协会游园联欢会,在金门公园联欢,主办单位还有华商协会、渥伦五邑同乡会、侨报等。参加活动的有600余人,举办有太极拳表演、抗日歌曲演唱、舞蹈、灯谜、野餐等活动,以联络感情、团结侨胞。总领事宋存寿、副总领事袁荣也来参加了活动。
结束语
2008年5月初,旧会山来电话告知,应全国侨联邀请,中国侨联海外顾问魏需逊,旧金山中国统一促进会理事伍萍芳要来北京开会,会后去四川九寨沟参观。后因九寨沟道路冲坏活动取消了,他俩在武汉老魏弟弟家休息。我得知这一消息后,为了感谢多年来他俩对我的恩情,赶赴武汉拜会见面。6月5日我带了7000元,其实这是他俩送我的摩托车变卖后的钱,我爱人一直不让我骑,后来卖了6000元,这是奉还给他们的。谁知他们坚决不要,还送我人参粉、红参、海味、咖啡等物品。没有机会报答他俩多年来的深情厚谊,令我十分遗憾,只有深深一鞠躬,祝福老朋友多多保重,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2010年5月初,接到广州蔡亚娜教授电话,告知老魏在旧金山突发脑溢血,4月27日在凯萨医院不治病逝!后得知老魏于5月16日下葬于松柏墓园。消息令人万分悲痛,千山万水相隔,无法看望,谨赋词一首,作为纪念。
[1] 魏夫妇在旧金山渥伦市加利福尼亚州大学旁开有“帝王酒家”饭店,不但是品赏佳肴之地,还是加利福尼亚州大学华人集散之地。
[2] 1989年10月17日下午5时04分旧金山发生里氏7.1级大地震,舜息帝王大酒家化为乌有。
[3] 渥伦(Oakland),又称奥克兰,是帝王大酒家所在地,地震使帝王酒家损失100万美元。
[4] 魏氏夫妇为美两届桥领袖,旧金山华人协会副会长,商会顾问等。
[5] 老魏长期患下肢静脉曲张,行走困难。
[6] 老魏功勋卓著,1994年起中国侨联聘其为海外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