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英年早逝,惋惜痛兮
所属图书:《相宝留云:一名台湾省籍老教授的杂感随忆》 出版日期:2016-07-01 文章字数:1917字

英年早逝,惋惜痛兮

(注: 1954年黄伟强与夫张敦厚)

伟强妹幼时居住在南京,父亲国华先生时任东南大学(后改为中央大学)农学院蚕桑系主任、教授。伟强1932年8月进入中央大学实验学校幼儿园,后入小学部,在小学四年级时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南京沦陷前,父母带着我们全家逃难,经汉口、长沙辗转来到贵阳。此时,中央大学实验中学也由南京、屯溪、长沙迁到贵阳,在马鞍山建校招生,伟强考取初中一年级,并于1939—1945年在该校(后改名为国立第十四中学)读书毕业。碰巧的是,入学考试时,该校杨校长意外得知伟强的父亲是他在中央大学读书时的老师黄国华,非常欣喜,当即决定聘请父亲到学校任教。于是,逃难中生活无着落的家父就在中央大学实验中学和(国立十四中学)担任生物学教员,直至抗战胜利的1946年暑期。

伟强进入初一年级读书时是在沈祖仗老师担任级任老师的祖仗级。沈老师教英文,水平很高,对日后伟强学习英语专业有一定影响。沈老师后来调任中国驻美国波士顿领事。进入高中后,是在章祖愈老师担任级任导师的祖愈级。

1944年12月,日本兵进攻贵州省独山,史称“黔南事变”,学校被迫迁往遵义。伟强遂跟随姐姐、姐夫去了昆明,插班进入昆明第二女中,暑期毕业后,考入从北京迁至昆明的中法大学外语系。抗日战争胜利后,伟强返回久别的南京,转入南京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社会系。

抗战胜利后,当年祖愈级的同学回到南京读书的不少,经常到家中玩的有左映霞、翁斯玉、姚常颖、丁章等,还有去上海读交通大学途经南京的陈伯华、吴恒顺,以及在南京邮政局工作的丁章的姐姐丁雪等,伟强那时正与丁章谈恋爱。祖愈级在南京的同学人多,来来往往,非常热闹。章祖愈老师那时也在中央大学实验中学与金陵中学工作,后来才去东北师范大学体育系教书。

1949年3月解放军即将渡过长江,逼近南京。借住在我们家的房客,金陵大学文学院中文系鲁教授的太太徐鸣贞要去台湾,见伟强一个女孩子在南京,怕不安全,遂带她一同去了台湾。在台湾,伟强暂住在新竹县关西镇从未见过面的同父异母的二哥黄金学家。黄金学曾被日本殖民当局征兵到海南岛驻防,当时才返台不久,居家务农,生活困难。伟强见状,只住了1个月即从台湾搭船经上海返回南京,是大姐和丁章在上海接她的。

重回南京后,南京刚解放,此时北京的大学在南京招生,伟强遂决定离开南京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去北京,进入外国语学院学习英语。1952年毕业后,被分配到外交部交际处工作,担任秘书,后来交际处扩大改为礼宾司。伟强在司长王卓如的领导下做接待外宾的工作,曾先后接待过越南胡志明主席和捷克总理柯别斯基等政要。柯别斯基很满意伟强的工作,还送她一本介绍捷克的画册作纪念。

伟强在外交部工作积极努力,认真负责,组织准备培养她入党,在政审时,她如实报告1949年3月南京解放前曾去过台湾,住在三哥家1个月。此外,还谈到与中学同学丁章谈恋爱,丁章从中央政治大学外交系毕业后先在广州,后去了贵州省。当时组织上认为,伟强去台湾1个月闲着并没做过什么,没有什么问题,但她的恋爱对象丁章自国民党重要的中央政治大学外交系毕业,伟强在外交部工作,维持这种关系不妥,建议最好与其断绝关系。伟强慎重考虑后,决定与丁章断绝来往,不久,组织上批准伟强入党。后来,她与苏联东欧司的干部张敦厚相识交往并结婚,张敦厚是山东青岛人,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

1956年4月,伟强和丈夫张敦厚一同调到保加利亚使馆工作。12月,伟强即将临产,使馆领导考虑她曾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为安全和易于亲友照顾起见,嘱其回国生产分娩。伟强考虑回国分娩国家花费较多,决意在保加利亚当地医院生产,谁知12月中旬,就因难产病逝于索菲亚妇产医院。伟强所生的男孩取名念伟,带回国后由其在上海的单身大姑抚养。张敦厚回国后一直在北京工作,念伟长大后在上海公共汽车公司工作,任车队调度。

伟强是我们兄弟姐妹中最有才干的一个,头脑灵活,口才好,善沟通,办事认真,工作能力强,精通外语,可惜英年早逝。伟强是新中国第一个在国外去世的外交干部,也是新中国成立后我第一个病逝在国外的校友。伟强病逝于异国他乡,安葬在索菲亚公墓,这么多年,一直无亲人上香祭扫,可哀可叹,痛惜惋惜。


[1] 黄伟强:女,1927年8月生于南京,中共党员,台湾省新竹县人(台湾光复前填报的籍贯为广东省梅县)。1945—1949年在云南大理中法大学外文系,南京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社会系读书肄业,随后考入北京外国语学院,1952年8月毕业。毕业后参加工作,分配在外交部交际处(后改为礼宾司)任秘书。1956年4月调任中国驻保加利亚大使馆任三等秘书,1956年12月病逝于该国首都索菲亚。

相宝留云:一名台湾省籍老教授的杂感随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