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令人敬重的老教授
所属图书:《相宝留云:一名台湾省籍老教授的杂感随忆》 出版日期:2016-07-01 文章字数:2356字

令人敬重的老教授

(注: 2008年老校友谭绍凯教授教授(右一)马文亮教授教授(左一)来家中交谈)

近读黄威廉先生所赠他新近出版的《拂晓钟声》一书后,深受教益,敬意之情油然而生。这本新著收录了他从事教学、科研和社会活动期间所撰写的80篇文章。他是贵州师范大学备受敬重的老教授,对他的业绩我还是知之不多的,但读完全书后,确实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首先是他那奋发敬业所取得的骄人成就。近半个世纪以来,他撰写、主编或参编的论著多达20本共400余万字。其中,他撰写的《贵州植被》《贵州植物志》《台湾植被》等专著达200多万字,在国内外权威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这些研究成果有22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其中包括4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特别引人注目的是1993年出版的《台湾植被》一书,被专家们认为是有关台湾植被研究的最系统、最完整的专著,其中有不少创新的论述,在学术上达到了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是一部填补空白、享誉海内外的力作,具有一定的国际意义。他的不少研究成果在国际学术交流会上均获得好评。由于成就卓著,他在20世纪90年代就先后获得了国家科委、国家教委授予的科技先进工作者称号,并获国务院特殊津贴。他的这些成就也为贵州师范大学争了光。

黄威廉先生之所以能有如此丰硕的研究成果,最主要的是他有种顽强的刻苦奋进的科研精神。黄先生从事的是生态地植物学研究,除了要在实验室做实验,书斋里查阅大量资料外,还必须跋山涉水进行考察。这是十分艰苦的工作,考察中所遇到的艰难险阻也是局外人难以想象的。例如20世纪60年代,一次他带领考察小组爬雷公山考察秃杉和植被,为了抢时间,他们赶夜路,被毒蛇、野兽惊吓不说,还被满山的竹桩把他们裤子刺破,双脚鲜血淋漓,疼痛异常,像这样艰苦的科学考察,没有坚强的毅力,那是难以完成的。近几十年来,他为了科学考察,走遍了贵州省的80多个县(市),贵州省有名的山川河流都有他的足迹,用辛劳的汗水,写下了数百万字的科研论著,正像他所说的:“用辛苦的汗水换来了前人书上所没有的宝贵资料,为国家、为民族尽了自己的一份责任”。这是何等可贵的科学精神!

黄教授不仅是一位资深的科学家,也是热爱教育事业、师德高尚、教导有方的优秀教师。他在贵州师范大学地理系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几十年,都以自己的言行为师表,受到师生们的高度赞誉,称他:“教学有方,内容有骨有肉,语言生动活泼”,又说听他讲课“是一种很好的享受”!他在教学中非常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经常带领学生深入山区研究各类植被,引导研究生参加有关国家和省(区)的科研项目,这种作风极大地培养了学生们多方面的才能,很受学生欢迎。他培养青年教师也是竭尽所能,不仅在教学上指导他们,还千方百计让他们参加一些全国性的学术活动。他是硕士生导师,担任过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博士生的教学和论文答辩等,不遗余力地指导博士生工作,由于表现优异,他被国家教委两次聘任最高学术职务——理科地理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如今黄教授的弟子遍布寰宇,有不少已成为科技或教学骨干。其中,就有教授、副教授、博士、系主任、科研所长,还有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顶尖人才。他对教育事业有着深厚感情,他曾说在师大工作期间,只要清晨听到清脆的钟声就自觉进入教室上课,他把本书命名为《拂晓钟声》,就寄寓着他对热爱的教学生涯的深深情怀。

20世纪80年代,黄教授曾被任命为贵州省科委主任。他在任期间恪尽职守,不贪不占非分之财,不谋任何私利,做到廉政勤政,就连上班也是骑自行车去。他在省科委工作虽然时间不长,但在促进贵州省的科技发展方面也是政绩显著的,省委所派工作组考察之后,不但表示满意,还戏称他这个教书匠也能当好“官”。但他终于还是辞掉了这个在一些人看来求之不得的正厅级高官工作,有的还不理解,这其实是他深思熟虑之后的抉择,用他的话来说,是深深感到他的位置还是应该在教学和科研上。他不恋高官,而难舍事业!仍然回归教师的位置,这正是他敬业追求使然。

黄教授不仅是成就卓著的学者,也是深孚众望的台湾省籍社会活动家。他身处祖国西南的贵阳,但却心系故园台湾省,念念不忘祖国统一的大业。在担任贵州省台湾同胞联谊会会长期间,写了不少关于祖国统一方面的文章,热情宣传党的和平统一祖国的政策。在北京举行的“台湾的将来”学术会上,他在专题发言中深刻阐述了“和则兴,离则败”的道理,受到了热烈欢迎。多年来,他在促进两岸经济贸易和科学文化合作方面做了不少很有成效的工作。就连他的学术研究也是与统一大业联系起来的,例如以编著《台湾植被》一书来说,这是1977年他接受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下达的一项硬任务。他知道自己不可能到台湾考察和搜集资料,要完成此任务难度极大,加之老伴又重病缠身,离不开他的照料,老伴含泪恳求他:“要求上级另外换人去写”。他确实也不忍心老伴吃苦受累加重病情,思虑再三,才对老伴说:“我要完成的不是一般任务,这是在做促进祖国统一的大业!再说,在编写这本书的人员中对台湾情况了解一些的只有我,难为你,再吃点苦吧!”于是,他只有请人来代为照顾老伴。这是多么动人的一颗爱国的赤子心肠啊!

人们敬重黄威廉教授,不仅是他的学术成就,也缘于他高尚的人品。他为人正直,平易近人,淡泊名利,无私奉献,这不仅体现在工作中,也体现在日常生活中。例如他多次婉谢英国世界名人中心刊录他的名字和成就;应邀参加国外学术会议,不愿多花费国家外汇,吃住行都尽量节俭,而将节省下来的钱上交国家;就连一位美籍友人赠送他的价值3000多美元的电影摄像机和彩色胶卷,他觉得私人用处不大,学校正缺这类教学用具,毅然慷慨转送给了师大,用他的话说:“这是身外之物,何必看得那么重哩!”从这些点滴的生活中,不都能见到他那高尚人品的闪光吗?

相宝留云:一名台湾省籍老教授的杂感随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