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校友情谊
所属图书:《相宝留云:一名台湾省籍老教授的杂感随忆》 出版日期:2016-07-01 文章字数:1753字

校友情谊

南明河畔,马鞍山麓是我中学时代求学的美好地方。那时我们年级有2个班,一个是人仰级,一个是金鉴级。虽然是同年级或同班同学,但在求学时代我们受的是儒家教育,孔孟之道,男女授受不亲。因此,男女生很少说话,虽是同学,好像又不认识。

1947年秋,我由台湾大学森林系转学回到贵州大学农学院农艺系学习。一天,在路上遇到了金鉴级同学叶应俊,我看看她,她看看我,都是十四中同学,这才认识似的点了点头。我记得这是我们初次相遇时的情景。

1948年初春,叶应俊已是法商学院工商管理系四年毕业班的学生了。在她快要毕业前的5月,有一天下午,我借了照相机去她在女生园的寝室,约她出去游游花溪公园并照几张相留作纪念,她欣然同意。我们在公园各处溜达了一阵,风景好的坝桥、九溪等地都拍了些照。等几天到照相馆取照片,才知底片被照相馆冲坏了。我去找她告知情况表示抱歉,并带去纪念册请她写个临别赠言作纪念。我接过她的赠言,感谢她,祝她鹏程万里,前途无量,以后再见。她在纪念册上写的是“原野发放芳香,迎面吹来清风。憧憬在您生命前面的够美丽、够幸福,愿聪明勇敢的威廉同学迈步前进!应俊留三七年五月于贵大”。

1948年7月初有一天下午1点多钟,我走在贵阳中华南路至大南门的路上,后面忽然有一辆马车停下,回头一看,马车上坐着的是叶应俊,车上还有几个送她的人,她说她要回苏州去了,现在就去飞机场,并拿出一张毕业的学士照送我作纪念。我们就这样道别,以后就失去了联系。

(注: 贵阳马鞍山中大实中—国立第十四中学校友1995年聚会于贵阳甲秀楼)

1950年,我大学毕业后,到贵州师范大学地理系任教,1956年2月考入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苏联专家植物地理研究进修班学习。当年暑假最后一天,我由南京姐姐家回上海注册上课,在火车站附近,想不到邂逅了8年未见的叶应俊,她要搭火车去苏州。在火车上吃过中饭,苏州站到了。她要下车,约我一道下车去她那里玩玩,我说明天是9月1日,开学上课,不能去了,待明年放春假我一定到苏州来看望你。1957年春假前我按她留下的地址(苏州阊门第一丝厂财会室)写了封信告诉她,但一直没有回音,因此我就没有去苏州。以后音讯渺无,不知她的情况了。

我所知道的叶应俊,也只能写到这里停笔了。金鉴级的同学们!如果你们知道叶应俊的消息,请转告我,并代我向她问声好!我还一直在惦念着这位中学入学的老同学。

(注: 附:1948年5月叶应俊校友为黄威廉校友写的临别赠言及赠送的学士照。)

1996年8月第三期金鉴级级友通讯上,我曾写了一篇对叶应俊同学的回忆,重点是介绍这位女同学崇高的美德,高尚的人品和优美的灵魂。我认为这不是一种单纯的情怀,而是值得称颂的美德和人品,也是母校中大实中、十四中培养人的道德规范和德、智、体、美、劳的具体体现,也属于马鞍山的精神范畴,令我非常崇敬、非常感动。

我的文章刊载后,热心的蒋振良同学按照当时叶提供给我的地址进行联系,没有回音,又两次写信询问其单位人事科,得到的回答是:“叶应俊已于1994年4月17日病故”“叶应俊原住处拆迁,家属迁住新址不详”,因此叶应俊大学毕业后的情况不明。

最近我接到谭绍凯校友的哥哥谭绍元同志的一封信,他告诉了我一些叶应俊同学的情况(谭绍元幼年曾拜叶应俊父母为干爹干妈,1958年前曾多次去苏州拜望,之后因故中断,1981年又去苏州时见了叶应俊最后一面)。根据他提供的情况,加上我原知道的一些,写成叶应俊同学的简要生平及家庭情况如下:

叶应俊1925年5月出生于江苏苏州。1944年在原国立第十四中学高中毕业,1948年7月毕业于贵州大学法商学院工商管理系,毕业后回苏州老家。1948年8月起,任职于苏州中国蚕丝公司第一丝厂,担任成本会计,直到1980年因患高血压身体状况不好而退休,1994年4月17日病逝于苏州。叶俊应之父叶纪元,北京大学毕业,抗日战争时曾任贵州省政府建设厅厅长。母亲苏州人。弟叶应雄在贵阳时读花溪中学。妹叶应芳。

叶应俊1964年结婚,夫君姓张,苏州蚕丝学院普通物理学教授。他们生有一子一女,子女情况不明。

相宝留云:一名台湾省籍老教授的杂感随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