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阳宝山佛茶”的品牌建设
一、“阳宝山佛茶”的历史
中国·贵州·贵定阳宝山论坛暨佛茶文化研讨会暨阳宝山庆典活动工作部署会在贵州省贵定已经召开。本届《阳宝山论坛佛茶文化研讨会》的如期举行,表明“阳宝山”、“佛茶”已然成为贵定的新的代名词。
位处贵定城北5公里的阳宝山,又叫作“黔东之胜”,明清时代就和云南鸡足山、四川峨眉山并称“西南三大佛教名山、朝香圣地”。阳宝山的莲花寺香火鼎盛时期,曾有二百多名僧众。
贵州是我国茶叶大省,位居“贵定云雾贡茶”系重要地位的阳宝山茶,是贵州茶品中璀璨一星,曾获慈禧太后、光绪皇帝恩宠,“贵定云雾贡茶”之名因此坐实。随后,丘禾实、白云僧一同将“阳宝山茶艺”研制成功,更为“贵定云雾贡茶”增添了许多人文、文化意蕴。阳宝山僧历来是“阳宝山茶艺”技术的传承者。
1997年,中国共产党一生的朋友,中国民主促进会创始人之一,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原中国宗教和平委员会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佛学院院长,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顾问,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杰出的书法家,中国卓越的佛教领袖——赵朴初先生,在品味“阳宝山茶”时,偶然发现,袅袅雾气中有“佛”光隐现。尽管传说意味较浓,但不可否认,这位现代中国的一代宗教大师饮“阳宝山茶”即“醉”,说明阳宝山茶本身品、味绝佳,饮茶人佛心深沉浓烈。也正因如此,沉“醉”之际的赵老饱蘸浓墨,挥毫疾书,“佛茶”二字顿时跃然纸面。从此,“阳宝山佛茶”之名也不胫而走,犹如步出深闺名伶,日益流传,从此渐被天下人识。
阳宝山山麓茶园片片,与“佛”之缘可以追溯到明朝建文帝时期。失却帝位的建文帝看破红尘,明里遁迹人间,暗里隐身阳宝山飞凤寺后仙人洞,自此隐身、修善、养性、品茶,白云大师就此成阳宝山的代名词。“贵定云雾贡茶”自此开始沾染佛气、福气,正式跻身名门,血统日趋高贵。《贵州古代史》认为,阳宝山云雾茶味香、色清,尤属上品。而因其产量低,且一直位列“贡茶”行列,因此更加弥足珍贵。
自明以来,贵州佛教日渐占据中国佛教的主流地位,阳宝山佛教更是其中翘楚,直辖金山寺、城隍庙、高贞观、牟珠洞、南山寺等脚庙的阳宝山,紫气氤氲,雾隐山寺,可以“晨观日出、夜闻钟鸣”,寺庙香火极盛,禅境更深,佛教文化充盈流溢。此也为赵朴初先生当初兴致所至,挥毫“佛茶”的本质内涵。说“佛茶”得“天时、地利、人和”,颐“远新、近邻、友朋”,一点也不为过。
饮“阳宝山佛茶”,追寻历史印记,品味人生“修炼”化境,追逐宁静、致远的“佛茶”佛意。此实为“阳宝山佛茶”渐为人识的本质内涵。
二、“阳宝山佛茶”品牌发展现状与不足之处
借力“佛茶”历史、“佛学”圣境,发展贵定茶业经济,是贵定的基本战略之一。现实发展中,尽管贵定正着力于“阳宝山佛茶”品牌拓展,但繁荣背后,下列问题依然需着力解决。
1.“阳宝山佛茶”品牌建设概况
(1)品牌商标的申报注册与系列化标准制定。自赵朴初先生赐名“佛茶”,“阳宝山佛茶”名声渐起,品牌价值日显。基于茶叶本身发展及品牌保护所需,“阳宝山佛茶”产地证明商标、其他服务商标陆续被贵定茶协向国家商标局申请了商标注册。贵定乃至贵州省同时还出台了成套的种植生产、经营管理、市场销售及茶园保护规则。“阳宝山佛茶”及其产地证明商标使用管理规则、包装使用管理办法、加工制作技术步骤等均已形成文字资料,以便“阳宝山佛茶”的种植管理、生产经营等均能于法有据。
(2)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得益于阳宝山的丰厚底蕴及佛茶本身魅力以及政府等各方共同努力,“阳宝山佛茶”品牌日渐走俏。贵州日报、贵州门户网站、贵州电视台等传统与新型媒介均对“阳宝山佛茶”展开了全方位、持续性宣传。与此同时,在省政府及贵定当地官方引领下,“阳宝山佛茶”先后组织了大量的文化活动,通过以征文、歌咏等活动形式,对“阳宝山佛茶”进行更加有效的全国造势、推广。正因如此,通过大量的广告宣传活动,“阳宝山佛茶”已日益成为众多茶友的追逐目标,全国知名度也在不断提升,海外市场也在慢慢开拓之中。
(3)产量、产值增加幅度显著。以往因天时、地理等因素,“阳宝山佛茶”产量一直难以有效提升。现代农业技术、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阳宝山佛茶”栽培、种植注入了一针强心剂。茶叶栽培、种植技术辅导培训渐多,质量渐高。截至目前,有关“阳宝山佛茶”的各级各类生产技术培训已在陆续举办,培训大量“阳宝山佛茶”相关种植、栽培的人才。有力促进了茶叶种植、栽培技术的发展。从近几年的发展势头来看,这种迅猛发展态势依旧不减,已形成规模的茶企也在不断增加。
(4)直接经济效益显著增加。贵定当地政府充分利用市场经济杠杆,全面促进“阳宝山佛茶”品牌化的发展,国内甚至部分境外市场因此不断增加对“阳宝山佛茶”的需求量,贵定经济也就此获得更多的驱动力。山区茶农经济收入呈直线增长态势。直接带动当地的经济,也可以成为当地农民的一个支撑,为更好的弘扬阳宝山旅游及相关文化产业奠定基础。
2.存在的问题
(1)企业规模较小,机械技术缺乏。贵定现有的“阳宝山佛茶”栽培种植、加工经营企业大部分是小企业,授权企业更注重经营,机械加工技术落后,生产与加工基地与技术均有不足之处,这导致规模化加工制作无法有效展开。
(2)部分茶园管理粗放。囿于传统种植、栽培理念及经营管理意识,贵定部分茶企过多关注生产,忽略茶园管理及文化展示,没有从源头强化茶叶种植、栽培,这是“阳宝山佛茶”的产量低、质量低的主要原因。
(3)茶农生产积极性不高。由于地理环境、销售理念、传统思维及主管机构管理缺位,“阳宝山佛茶”市场拓展依然空间巨大,茶农对收益与投入比例及未来发展前景不看好,未得到较大的经济利益,所以对“阳宝山佛茶”种植主动性、积极性欠缺。品牌茶企发展速度比较缓慢。
(4)品牌管理体制不健全。“阳宝山佛茶”品牌管理体制不完善,管理力度缺失,以次充好、鱼龙混杂现象客观上影响了产品声誉与质量,而产品与包装没有统一,包装规格、质量不达标的劣质产品等影响比较明显。
三、“阳宝山佛茶”品牌发展路径
1.强化基地建设,培育龙头企业
依据贵定茶叶产业化发展规划方案,强化种植基地建设,完成茶树品种结构调整。将劣质品种淘汰,拓展优质品种。强化龙头“茶企”培育理念。实施股份合作、收购等茶企管理策略,培育龙头企业,提升其市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逐步形成“阳宝山佛茶”人才、技术与规模优势,最终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
2.强化品牌管理,树立品牌意识
全面拓展“阳宝山佛茶”文化、信誉、服务、质量及产品等形象。通过质量监管机构,全面把关茶品质量,规范市场秩序,强化茶企内控。加大对规模化、品牌化茶企技术、人才、资金等的投入力度,增强市场核心竞争力。持续完善品牌形象,通过品牌个性,完成茶叶市场拓展。
3.强化政府与行业协会的引导功能
第一,营造宽松的品牌发展环境;第二,强化政府管理力度,完成多重关系协调;第三,增加茶企融资与政策支持力度,改善经营环境;第四,强化管理理念,突出行业优势,增强当地茶企之间的全面合作;第五,主动引导茶企、茶农完成市场拓展;第六,强化产品质量建设,完成产品提档升级,提升“阳宝山佛茶”市场核心竞争力。
4.强化市场推介,搞活产品流通
通过不同方式,举办形式各异的“阳宝山佛茶”文化主题活动。比如持续举办级别不同的茶艺比赛,定期开办展销会,加大广告宣传力度。第一,对产地市场进行引导,将当地货源采购、组织工作做到位;第二,强化产品终端营销,经由市场细分,完成产品定位与销售市场选择。最终把完善的销售策略制定出来,利用互联网平台,实现线上、线下销售的同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