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阳宝山佛茶的气候分析
所属图书:《阳宝山文化研究》 出版日期:2017-10-01 文章字数:3020字

阳宝山佛茶的气候分析

一、引言

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被誉为世界茶叶的摇篮。茶树在我国的分布非常广泛,南到海南岛,北至山东蓬莱山,西自西藏墨脱,东达台湾岛的广阔范围上都有茶树分布,涉及的省份包括浙江、湖南、安徽、四川、台湾、福建、云南、湖北、贵州、广东、广西、江西、江苏、河南、山西、山东、西藏、甘肃等。有学者考究发现以云贵高原为中心的区域应该属于我国茶树种植的发源地。

贵州的贵定县有2000多年的种茶史,600多年的贡茶史。贵定的云雾茶在唐、宋、元、明、清时均为朝廷贡茶,属清朝八大名茶,是贵州省唯一、全国罕见的、既有史志记载又有碑文记载的贡茶。贵定云雾茶历史悠久。据清康熙《贵州通志》(1673)载:“贵阳军民府,茶产龙里东苗坡。土人须其叶大乃采之,焙制无法,味不佳,近亦有采芽以造者,稍可供啜。平越军民府,茶出新添、阳宝山。”《续遵义府志》(1936)引《莼斋偶笔》述:“阳宝山在贵定县北十里,绝高耸。山顶产茶,茁云雾中,谓之云雾茶。为贵州茶品之冠,岁以充贡。”《贵州通志》(1948)载:“黔省各属皆产茶,贵定云雾山最有名,惜产量太少,得之极不易。石阡茶,湄谭眉尖茶,昔皆为贡品。”再据清石刻碑文记载,云雾茶定为贡茶的确切年代,是乾隆五十五年(1790)。1997年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品尝后欣然题词为“佛茶”。

二、贵定茶树生长的气候条件分析

贵州有一个谚语:“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这个谚语说出了贵州气候和地貌的两大特点,贵州作为云贵高原的第二阶梯,山地占全省主要空间,虽然山海拔并不高,但是由于多达61.9%为喀斯特地貌,喀斯特的发育造成沟壑纵横,缺乏高原台地。贵阳在昆明准静止锋的东边,也是在锋面下方,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4月昆明准静止锋形成期间常常是阴雨绵绵,夏季受西南气流带来的充沛的水汽影响,降水量较多。同时贵州地区阴天较多,晴天相对较少,水蒸发量不大,因此造成贵州湿润的气候,这些气特征都为茶树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1.热量条件分析

温度是影响茶树生长、发育、茶叶产量、品质的主要因子,茶树对热量的要求较高,喜温暖但是又怕高温,据相关资料研究证明,茶树在年平均气温12—28℃范围内均能生长,一般来说茶树生长最低平均温度为10℃左右,当气温高于35℃的时候茶叶的品质将会收到严重影响。茶树对低温较敏感,冬季茶树生长几乎处于“休眠”状态,一般情况下,用年极端最低气温平均值作为茶树受冻的低温指标。在年极端最低气温平均值高于-10℃的地区,茶树基本均能安全越冬。当极端最低气温<-10℃后,茶树就会受冻。当极端最低气温低于-15℃,茶树会遭受严重冻害。贵定地区的气温条件对种植茶树比较优越,贵定常年的平均温度为15.1℃,逐月的平均温度5—23℃之间,年际变化不大,高温度主要出现在6至8月,而低温主要分布在12至翌年2月份,比较适合茶树的种植。从气温的对茶叶的影响看来,主要体现在茶树内碳和氮的代谢平衡有着显著影响,气温在10—25℃的范围内时,茶叶中的氨基酸含量随着温度升高而逐渐降低,茶多酚含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是当气温超过25℃时,则氨基酸和茶多酚的含量均下降,此时氨基酸和茶多酚含量均低的茶叶品质较差。从温度的气候平均看,夏季的最高温度不超过30℃,冬季的最低温度也不低于3℃,夏季茶树不会受到高温热害,而冬季不会受到低温冻害。

2.水分条件分析

茶树新梢中的含水量非常丰富,其重量的大约70%—80%都是水分。茶农甚至有“无水便无茶”的谚语,可见水分是茶树生长中不可或缺的气象条件。

贵定的降雨量非常丰沛,年总降水量高达900—1200毫米左右,降水量主要集中在茶树生长季节(4—10月),尤其5—8月份月降水量超过150毫米,6月份的降水量最多,达到200毫米,远远超过通常情况下生长期100毫米的降水量,月平均降水量的年变化明显,生长期的充足雨量完全能够满足茶树生长所需要的水分。总降水量的年际变化情况上看,新世纪开始的十年降水总量略有减小的趋势,贵州地区夏季降水受到ENSO事件、太阳活动、季风强弱、副高位置及西风带系统强弱的影响。

王夫常等将我国西南部地区分为几个区域,其中3区的位置大致就是整个贵州的范围。文章利用1991—2004年台站观测的逐时降水资料分析了我国西南部降水日变化的基本特征和区域差异,结果表明,我国西南部降水“夜雨”特征明显,区域3的降水量日变化则为单峰值结构,峰值在午夜、谷值在正午。研究表明,夏季时节,贵州省夜间降水量在全部降水量的比重较全年的平均值更大。白天光照强度大,温度高,茶树的光合作用强,到了夜晚,降水发生的概率比白天大,因为温度明显的日变化特征,再加上降水作用的影响,温度降低明显,茶树的呼吸作用显著降低,贵州地区这种夜间多雨的天气特征有利于茶树能够积累较多的有机质,对芳香类物质和氨基酸等的合成和储存非常有利。

茶树对空气湿度的要求较高,一般70%以上,湿度较高的空气能对太阳光的短波辐射有漫反射作用,使得新梢内物质含量丰富。年相对湿度平均为80%左右,逐月的年变化不大。受降水日变化的影响,相对湿度在一天里的变化较为明显,02点和08点的相对湿度较大,分别为84%和87%,20点的相对湿度较小,为73%左右,最小的相对湿度观测出现在14点,平均值为68%。相对湿度在白天明显低于夜间。贵州地区3月中旬至4月中旬,平均温度为12—18℃,平均相对湿度也较高,这个时节的温度湿度条件对茶树生长和鲜叶的产品都十分有利。

3.光照条件分析

茶树是一种短日照、耐阴植物,在适度的散射光条件下能良好生长。一般来说,某地区云雾多、阴雨日多、日照百分率小,就表明该地区散射光较多,对茶树生长发育有利。茶树是叶用植物,叶面上各类物质的积累主要靠光合作用形成的。光照对茶树生长、茶叶的质量有较大的影响,茶树具有耐阴性,光照的强弱影响着茶叶的品质和氨基酸的含量,尤其是在茶树生长期间,光照强度弱的情况下,茶叶鲜叶的氨基酸含量高,是制作香浓味纯的优质绿茶的先决条件。在茶树生长期内,日照百分率<45%,茶叶的品质较优,若<40%,品质会更好。

总云量

4.地理位置条件分析

气象条件统计表明,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海拔高度升高100米,平均温度降低0.6℃左右,昼夜温差和降水量则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递增,年平均的雾日数、云雾的凝结高度和相对湿度等都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加。由于高海拔地区具有相对的低温、高湿、多云雾,寡照等的气候条件,促使了茶叶优质品质的形成。低温导致了芽叶的生长变的相对缓慢,有利于维持新梢组织中高浓度的可溶性氮化物,适宜于氨基酸和香气物质的形成;多云雾和高湿度,不仅可以抑制纤维素的形成,保持芽叶的鲜嫩,还能使得照射到茶树的太阳短波辐射产生较多的散射,增强了散射效应,有利于芳香类物质的形成;较大的昼夜温差有利于光合作用产物的积聚,使得蛋白质、氨基酸和维生素的含量增加,以上这些都是高山茶香味持久、滋味鲜醇浓爽的主要成因。

从地理位置角度来讲,阳坡和阴坡的差别也比较大。阳坡日照时间长,辐射强度大,湿度比阴坡小,受其影响,容易造成茶多酚和纤维素增多,持嫩性降低,不太利于绿茶品质的形成。阴坡太阳辐射强度小,日照时间短,湿度也大,春季时茶叶萌发较慢,夜晚降温幅度小于阳坡,这些都有益于茶叶叶片内物质的积累。通常情况下,阴坡较之于阳坡,其气候环境因子更利于茶叶自然品质的形成。

阳宝山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