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明代贵定历史名人丘禾实、邱禾嘉故居的当代价值
在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各个地域的发展都十分重视自己的历史文化,而在审视某个地域的历史文化时,历史名人往往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如果说历史名人是一个地域的精神符号,那么名人故居就是记载这片地域历史文化的凝固书本。因此,可以说历史名人故居传达的历史,就是这个地域特有的标签。丘禾实、邱禾嘉一文一武两兄弟作为明代贵定的杰出人物,一个是明光宗皇帝朱常洛(1582—1620)的老师、云贵两省第一位翰林院检讨;一个是为明王朝镇守山海关、获得明崇祯皇帝亲笔题写“倚为长城”四字奖赐的有功之臣,这不能不说是贵定人民的骄傲。他们在贵州和贵定的历史上不仅诠释了具有贵定地域特色坐标的英雄谱系,而且现存的丘氏故居可以说是贵定现今仍可以可视、可触摸的深厚历史文化的最好诠释。因此,在贵定进行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重视丘氏两兄弟故居的保护与价值发掘,值得认真研究和重视。
丘禾实(1570—1614),生于明隆庆四年(1570)阴历8月12日,字有秋,一作登之,号鹤峰。明代新添卫(今贵定县城关镇)人。16岁(1585)领诸生(秀才),万历十九年(1591),领贵州辛卯科第一(解元),次年壬辰(1592),在北京建立贵州会馆,并作《建贵州会馆碑记》。万历二十六年(1598)中戊戌科三甲第九十四名进士,入翰林院择庶吉士,万历二十八年(1600)授翰林院检讨。万历三十一年(1603),任起居注,全面负责皇帝起居及日常活动的翔实记录。三十二年(1604)担甲辰科会试同考。三十四年(1606)出使大同代王府,事毕回黔。三十八年(1610)入京升宫赞,转向辅佐太子工作。四十(1612)升右谕德,为储君(太子)讲疏,撰《嘉慈寺碑》。四十一年(1613)任癸丑武科会试主考,升右庶子。期间患病,乞请挂病归乡,未准。四十二年(1614)三月十四日卒于京,终年四十五。诰封奉政大夫,赐进士坊“鸾波凤藻”。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方从哲为其撰墓志铭,其子懋朴扶柩由京归里,葬于新添卫顺天岗(今贵定县城北宣家坪)。据《贵阳府志》载,丘禾实才高学博,游历丰富,勤于笔耕,其才华“登之以文采炫耀于黔南,遂得则身着作之林”,主要作品有《丘禾实文集》八卷、《丘禾实诗集》四卷《丘氏家乘》、《经筵进讲录》、《循陔园集》、《循陔园集类编》十二卷,为明末贵州学子必读之课。
邱禾嘉(?—1632),字献之,明朝贵州新添卫(今贵定)人。丘禾实之弟,明末抗清名将。明神宗万历四十年(1612)举人。好谈兵,天启年间,曾参加平定安邦彦叛乱,被选为祁门教谕、翰林待诏。明思宗崇祯元年(1628),授兵部分司主事,出任顺天总兵马世龙部监军。时清兵南犯,东北危急。皇太极带去一精锐清军从喜烽口越过长城,攻陷永平,威胁京城。邱禾嘉奉命带兵抵御清军,他临危不乱,奋勇还击,虽两次中箭,仍顽强抵抗,打败清军,终于收复永平、遵化、迁安、滦州等四城,解除了对京城的威胁。凯旋之日,崇祯皇帝特赐“倚为长城”匾一块。崇祯四年(1631)升右佥都御史,任蓟辽巡抚兼辖山海关诸处。
据史料载,丘禾实、邱禾嘉出身于官宦书香世家,他们的祖籍山东莱州即墨县(今山东省即墨市),系孔子后裔中的一支,明初始迁贵定,世代精武修文。入黔一世祖丘安以军功于明洪武三十年(1397)授新添卫后所千户,世袭百户职,住前堡。二世祖丘铭,曾征讨草塘,并大破飞练堡,始徙居新添卫城中。三世祖丘胜,明弘治四年(1491),征都匀烂土(今三都县)升新添卫后所正千户。四世祖丘昂,征乖西巴香(今贵定新巴镇和龙里巴江乡一带)升新添卫指挥佥事。五世祖丘润,字天泽,号西桥,有文武才,以军功晋贵州都司指挥使,善书,著有《贵阳图考》。六世祖丘瑚,字廷器,号两河,长相“伟干美髯,丰棱秀整”,弃武崇文,直接由子丘东鲁世袭,入新添卫学,正德间以岁贡授常宁县训导、新兴州学政、三元知县等。丘瑚长子丘东鲁,字少源,卫学廪生,袭新添卫指挥,善草书。丘瑚次子丘东昌,即丘禾实之父。丘东昌,字泗源,号应台,隆庆元年(1567)贵州乡试举人,万历间授四川营山县教谕,历河北阜城知县、山西大名开州知州、四川泸州知府,告归建“虚白书堂”,自号虚白道人,著述多种。丘东昌膝下有三个儿子,老大禾实,老二禾栗,老三禾嘉,其中以丘禾实、邱禾嘉的成就最大。
丘氏家族从明初随军迁居贵定至今已有六百余年,作为生长在明代的丘禾实、丘禾嘉虽然也已离去四百余年,但他们生活过的故居依然存在,这不能不说是贵定人的幸运。据了解,现存的丘氏故居遗址主要包括丘氏主屋、丘氏祠堂、丘氏墓地等。
据贵州省贵定县诗联学会会长季兆秋先生的考察,丘禾实、邱禾嘉故居现存于贵定县洛北河乡大兰冲村,距县城约五公里。丘氏故居主屋为木瓦房建筑,坐南朝北,主屋两边有侧房,前面为石板天井;天井两侧厢房为二层楼房。朝门石阶为砖砌围墙,围墙前原有华表一对耸立,今残存石础仅有一边尚存,可证其四百年来历尽沧桑的风貌。木瓦房形式为典型的明代建筑物,其间经过几次维修,今天仍然为丘氏后代居住。
丘氏宗祠距丘禾实、邱禾嘉故居不远,亦坐南向北木瓦房,青瓦红柱。今宗祠神龛残存,列祖列宗牌位早毁。宗祠有一碑记,为清嘉庆年间丘氏宗族集资维修宗祠续族谱时的记事石碑。可喜的是,自丘禾实墓志铭于二十年前发掘出来后,丘氏族人运来此宗祠内妥善保存至今完好。
丘氏故居现在仍存有匾额,为清代丘氏亲友书赠的应酬庆贺之作。据说曾有一块明崇祯皇帝亲笔题写的赐给邱禾嘉的“倚为长城”四字的金匾,曾被丘家特别珍藏。由于历史原因,是毁是藏?至今不知所终。
丘氏故居及宗祠,历代皆有维修,自解放到“文化大革命”前后,主体能得以保存而不曾被“破四旧”者砸烂,是因丘氏族人利用各种关系,加之当地群众世代相传对“丘辽王”(群众对邱禾嘉任辽东巡抚的尊称)的敬仰而暗中保护得以幸存。
贵定作为丘禾实、邱禾嘉土生土长的地域,故居是他们艺术和生命的根。在历史的变革中,他们虽然扮演的角色不同,但他们的成就对民族抑或是对国家都有过让人难以忘却的记忆。美国文人刘易斯·芒福德曾经说过:“城市是靠记忆存在的”,贵定能否被人记住和接纳,其中的因素很多,但不可否认的是丘禾实、邱禾嘉无疑是最能够让我们直接记住的历史名片之一。
在城市化和现代化不断推进的今天,作为贵州拥有四个高铁站的唯一一个县,贵定的经济大发展、文化大繁荣离不开贵定历史文化的推力,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丘禾实、邱禾嘉故居作为贵定明代的历史名人生长的环境,如果不加以重视、保护和利用,我们将会不断发现,那些记载着贵定城市历史、彰显城市特色的历史名人故居等老建筑在这种弱化历史名人故居的观念下逐渐消失,这是一件令人极为痛心的事。因为,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看到,丘禾实、邱禾嘉故居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然而,从经济文化史的角度看,我认为作为贵定的明代历史名人丘禾实、邱禾嘉故居,在贵定经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具有以下几方面价值:
(1)可视可触摸的旅游资源。丘禾实、邱禾嘉故居对于贵定旅游资源的开发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首先,其具有很大规模和潜力的市场,不仅有大众旅游市场,还有修学、考证等旅游市场;其次,作为贵定的明代历史名人效应,其旅游资源作为日益蓬勃发展的文化旅游的一个重要方面,对旅游者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同时,作为贵定历史名人故居旅游资源的开发易成为贵定这一地域旅游业中的核心竞争力,并因此而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品牌效应,从而使该地旅游业更富吸引力,更具竞争性,更有持久力。这是因为地域性的历史名人文化很难为他人所模仿和复制,在竞争中就减少了可比性而具有垄断性,有助于旅游景区形成鲜明独特的个性。
(2)地方厚重历史文脉传承。历史名人是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历史名人代表的历史名人文化,蕴含了一个地域的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历史名人资源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历史名人故居在以不同地域、民族、社会和文化的人群之间,更能彰显一个地域的文化,不仅增强本地人的文化意识和自豪感,发扬民族文化,而且能够让旅游者获得对当地的文化感知。通过他们传播当地的历史文化,通过旅游者与居民、旅游者之间的交流,相互吸取其他地方文化的精髓,促进历史文脉的传承。
(3)激励当地新生英才成长。历史是人类生活的镜子,贵定历史文化名人丘禾实、邱禾嘉故居是他们生活、成长的环境,他们奋斗的足迹对不同年龄,职业和文化层次的人群都能起到一定的教育和启发意义。他们的高贵品格、坚韧的精神、不朽的作品、光辉的业绩,成了人们的榜样,为世人所敬仰。通过对其故居的游览和研究,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与弄清当时中国社会的真实情况,更深刻地认识和了解历史文化,并加强对历史、现实和未来的思考。亲临他们的故居,不仅体悟他们的人生阅历,增加自己的学识,同时又能感悟到他们坚毅的品性、过人的胆略、恒定的信念和执着的勇气,提高自身的修养和觉悟,有助于鼓舞和激励人们热爱自己的国家,热爱自己的家园,并且尽力为其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