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学堂与文庙、府学
花溪景区内十里河滩有河流、农田、水塘和绿地等多类型湿地,拥有众多珍稀动植物种类,是镶嵌在贵州“高原明珠”上的瑰丽“宝石”,是筑城市域宝贵的城市湿地,是享誉海内外的风景区。陈毅元帅1959年游花溪时曾诗咏:“真山真水到处是,花溪布局更天然。十里河滩明如镜,几步花圃几农田。”十里河滩所在花溪河流域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下的高原岩溶丘陵区,湿地旁的大将山脉属于苗岭山脉,在以喀斯特地貌为特征的山水之间,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质结构造就独具一格的风景,是全国少有的城市湿地。历届市委、市政府对保护十里河滩生态环境十分重视,做了大量工作。2009年12月4日,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以十里河滩为主体的花溪城市湿地公园为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也是贵州唯一的城市湿地公园。
在风景如画的大将山下,贵阳市还在湿地公园中段建设了包括大成殿、杏坛、讲堂群、六艺学宫、乡贤祠、阳明祠、奎文阁等建筑组成的孔学堂。孔学堂作为传播和研究孔子学说的平台,自建成以来举行过众多文化活动和系列讲座,传播道德理想,成为花溪大道上独特的历史、文化地标,是贵阳市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阵地。如今,湿地公园和孔学堂已成为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基地,是贵阳乃至贵州传承优秀文化、打造特色民族文化的响亮品牌。
孔学堂即过去的孔庙,也叫文庙、夫子庙。孔庙是我国历史上封建王朝专门祭祀孔子的地方,也是教授儒家思想的学堂。孔子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和世界十大文化名人,其思想博大精深,对人文伦理的追求成为中华传统美德。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而且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辞世的第二年(前478年),鲁哀公就下令在曲阜建庙祭祀孔子。自此,每逢孔子诞辰的农历八月二十八日,朝廷文武百官和乡贤仕绅都要到文庙举行庄严隆重的祭祀仪式。汉代独尊儒学,尤其是唐玄宗封孔子为文宣王之后,祭孔仪式更加庄严隆重。清代祭孔达到鼎盛。按《周礼》确定的释奠、释菜和释币制度规范。释奠是设荐俎馔酌而祭,有音乐而没有尸;释菜是以菜蔬设祭,为始立学堂或学子入学的仪节;释币即有事之前的告祭,以币(或帛)奠享,不是常行固定的礼仪。每年的仲春上旬丁日和仲秋上旬丁日,各地府、县官员都要到文庙行“释奠”礼;学童和秀才也要去文庙行“释菜”礼。在“三礼”中,释奠是孔庙祭礼中规格最高的一种。释奠礼的记载,最早见于《礼记·文王世子》:“凡学,春,官释奠于其先师,秋冬亦如之。凡始立学者,必释奠于先圣先师”。
陈毅元帅游花溪
孔子以其理论成就和文化造诣而影响深远,为全球公认。自台湾地区1952年将公历9月28日孔子诞辰明确为教师节至今,在世界华人聚集地区乃至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均以这一天为教师节。中国在世界各地设立的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与国学教育的文化交流机构就是孔子学院。孔子学院的办学秉承孔子“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理念,推动中国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以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宗旨,在世界各国受到普遍欢迎。自2004年全球首家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正式设立,截至2015年12月1日,已在134个国家(地区)建立了500所孔子学院和1000个孔子课堂。
府文庙泮池
孔庙是奉祀至圣孔子的地方,又称文庙,也叫府学宫。文庙的功能一是专门奉祀至圣孔子;另一是专供生员读书的府学,其布局为祠堂在前、府学在后。贵阳儒学建于元初,至明代始有孔庙。明代巡抚贵州都御使孔镛作《重修文庙记》:“若大成殿、泮池桥、奏乐亭,仍其旧而新之也。若戟门、棂星门、两庑、射圃,聚奎、登俊二坊,皆改为之坚珉增辟之也。”“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都指挥程暹等置田一十五分,以供春秋丁祭。正统壬戍(1442年),按察副使李睿、教授王训制铜爵一百八十。成化庚寅(1470年)郡人知府易贵制铜尊一、铜牺尊一、铜象尊一、铜水壶五、铜灯十一、铜铏五、铜簋十二,俱有盖,铜瓠斗五。弘治间,宣慰宋然制铜炉、花瓶、烛台二副及锡器六十五件。成化间,布政使萧俨奏请制大成雅乐一部,及六佾之舞,寻乐什之伍,舞作八佾。按察使钱钺增制乐舞生衣冠、带履凡二百六十四件。”民国时期的《贵州通志》记:“贵阳府文庙在儒学前,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建,中为大成殿,旁设两庑,前为戟门,西庑之北有乐器祭器库;东庑之后,有宰牲神厨房。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巡抚都御使孔镛伐石作棂星门,门外建二坊,东曰聚奎,西曰登俊。”贵阳城内本有两座文庙,分别为府文庙和县文庙。府文庙位于今喷水池西侧的延安中路原省粮食厅处,通往府文庙的通道由此得名文庙巷。康熙《贵州通志》记贵阳府学:“在郡治北上门外,”“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巡抚林乔相、巡按薛经茂、布政王来贤、提学徐秉正、知府刘之龙协议捐资以北城外贵州驿地新建。中先师殿,旁列两庑,后勤部明伦堂、启圣祠,前为名宦祠、乡贤祠,东祭器库、馔堂、牺牲房、神厨殿,前为战门,右敬一亭,左射圃,教授训导廨二,碑亭一,总之以棂星门、门竖石为坊,坊外左右为‘腾蚊’、‘起凤’坊,中为‘青云得路’坊,外甃石,引薛井为泮池,池外列屏墙一。天启壬戍安贼毁,崇祯四年(1631年)重建,丁亥(1647年)贼毁。”民国时期《贵州通志》记:“国朝顺治十八年(1661年),总督赵廷臣、巡抚卞三元重建。”“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巡抚裴中锡,倡率诸绅士重修。四十三年(1778年),贵筑贡生苏湛复出私赀,建奎光阁于庙东南隅,直明伦台之前。嘉庆十九年(1814年),大成殿为雷火所焚,巡抚贺长龄,捐廉率僚属绅民重建。”
府文庙前照壁,又称万仞宫墙,寓孔子的学问博大精深。在照壁东、西各立一坊,右书“德配天地”,左书“道冠古今”。在照壁之后是府文庙大门,门左立有下马碑。进入大成门,文庙进门为泮池,池左右各有一门曰“礼门”、“义路”,为平日出入之门。半月形的泮池之后是棂星门,喻孔子为执掌教化的天镇星。还有品字井、戟门,然后是大成殿,殿内正中供奉孔子,颜回、曾参、子思、孟轲为四配。另外配祀的十二哲分别是:闵损、冉雍、端木赐、仲由、卜商、有若、冉耕、宰予、冉求、言偃、颛孙师、朱熹。大成殿后有忠义祠、明伦堂、节孝祠、崇圣祠、至圣后殿。大殿中轴线左右分列名宦、乡贤二祠,祠后有尊经阁藏典籍、奎光阁祀文昌,还有左、右碑亭和奎星亭等。府文庙1839年毁于雷火后重建,有祭器、乐器二库,亦建有神厨、盥洗所、毛血所等建筑。府文庙每年祭孔的仪式十分隆重,清代以来每逢仲春上旬丁日和仲秋上旬丁日,府、县官吏和府、县学的生员都要到文庙行释奠礼。在举行仪式时,所有官绅贤学,包括私塾子弟都齐聚文庙献爵、献帛、献香,顶礼膜拜。
府文庙礼墙
县文庙坐落在今位于忠烈街的贵阳幼儿师范学校内。明弘治《贵州图经新志》记:“学在贵州城之东北隅,有明伦之堂,堂前开四斋以为讲肄之所,而未有庙。洪武三十五年(1402年,即建文四年),贵州都指挥使金镇汤始为大成殿,翼以两庑,奉圣人像于其中,群贤陪位以次序列。”县文庙格局与府文庙基本相同,于清朝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改称贵筑县学宫。县文庙的祭孔仪式一直延续到在上世纪四十年代以前。如今,在县文庙旧址所能够看到的遗存仅有一座刘氏宗祠。
除了每年的祭孔之外,文庙平时就是贵阳府的官办学堂。官办学堂分为中央、府、县(含州、厅)三级。中央办国子监,是全国的最高学府。“监”虽指学校,但历朝的“国子监”却有引导全国教育、协助科考的职能。省一级只有管理教育的学政,没有相应的学堂;府一级没有管理教育的机构,但有学堂即府学宫;再往下就是县学宫。国子监与府、县学宫的老师分别为博士、教授、教谕,官阶为四品到七品。这三级官学对生员的道德要求极为严格,所教授皆为儒学经典“四书五经”及疏、注和历代诗词歌赋之类。在封建社会的教学机构中,官办学堂主要培养生员参加科举考试;书院则主要是研究学问;民间的私塾和各类义学教授启蒙读物,普及文化。
府文庙于1921年被改作学校,解放后拆除。因府文庙得名的文庙路,民国时期曾经有过值得记忆的人和事。文庙路六号是创刊于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9月2日的《健康导报》社,《健康导报》是贵州最早唯一从报刊名称到广告和文章标题、内容都是从左到右横排的出版物。创刊号登有署名夏援蒸写的《建国应该先从人民体格建起》的文章。文庙路还曾经有一知名商号“复兴昌”。“复兴昌”的创业人郑瓞生1878年出生于江西省新淦县三湖乡砚子洲郑村,从小聪明过人,入学后成绩出类拔萃,十五岁中秀才。1906年清廷废科举、倡新学,郑瓞生见仕途无望便弃学从商,趁抗战期间纱布利厚的行情,集中手头的流动资金来筑打拼。郑瓞生先是在贵阳市下合群路旁的文庙路二十六号开设“慎记”纱布号,后更名“复兴昌”,接着又在贵阳市中华北路开设“成章”布店。郑瓞生偕同儿子郑惠群殚精竭虑、艰苦奋斗,企业生意兴隆,“复兴昌”油号更是在全国同业中排名前列,财富日增。1943年,郑瓞生买下了贵阳市忠烈路二十号,曾是省财政厅长万戴之的庭院别墅。1949年解放后,“复兴昌”接受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复兴昌”布号转入纺织工业;“复兴昌”油号转入青山奶牛场,1955年加入公私合营贵阳阳关农场。
奎星亭
孔学堂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文庙、府学是贵阳的历史记忆,建设生态文明城市,需要重视对文化遗存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