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三狮五虎一凤凰寻踪
所属图书:《贵阳地名文化》 出版日期:2016-08-01 文章字数:1975字

三狮五虎一凤凰寻踪

贵阳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处于云贵高原的盆地中央,四周群山环绕,自古就有“三狮五虎一凤凰”祥禽瑞兽护城之说。明代万历年间贵州巡抚江东之在《甲秀楼》诗中就有记叙:“明河清浅水悠悠,新筑沙堤接远洲。秀出三狮连凤翼,雄驱双骏跨鳌头。渔郎矶曲桃花浪,丞相祠前巨壑舟。此日临渊何所羡,擎天砥柱在中流。”虽然,大家都知道“三狮五虎一凤凰”指的是环绕在老贵阳城周边的山峰,但究竟狮山、虎山是几座?这些狮山、虎山、凤凰山又在哪里?这都是贵阳市民说不清、道不明的问题。由于民间对“三狮五虎一凤凰”认识出入较大,所以一直众说纷纭。贵阳周围叫狮山、虎山、凤凰山的山峰很多,如今,人们也往往根据自己的见解,对“三狮五虎一凤凰”作出不同解释。所以,有必要弄清楚代表“三狮五虎一凤凰”山峰的数量和分别是哪几座山峰。其实,查阅明朝的《贵州图经新志》,就可以知道“三狮五虎一凤凰”的相关情况。

狮子山和相宝山

《贵州图经新志》对贵阳城周围的三座狮子山有专门记载:“狮子山有三:一在治城东里许,昂首扬吻,形态宛然;一在治城西里许;一在治城南三十里,形似尤切”。老贵阳城周围有两座狮子山是众所周知的。一座是在老贵阳城东北的贵州日报社和市第五人民医院背后的狮子山,民间因其山形俗称“断尾狮子山”。整个山峰如狮卧北向南,面对象宝山(也叫相宝山),形似雄狮护宝。在老城西边的狮子山位于现在浣纱路侧、花香村旁,这座峰岭为土山载石,踞如雄狮,唯缺其首,幸有一巨石矗立其侧似狮首,因此又有“断头狮子山”之称。在这座狮子山前原有两个小山丘,愈发衬托出狮子山的神韵,分别叫绣球山和元宝山。随着城市发展,北京东路从城东狮子山的后部山体穿洞而过,周围高楼大厦鳞次栉比,早已看不见狮子山雄姿;老城西边狮子山山体的半截也在修建道路和楼房时消失,山脚的狮峰路成为对狮子山的记忆。

至于第三座狮子山,根据“在治城南三十里,形似尤切”的记载,因一直找不到叫狮子山的山峰,于是说法不一。贵阳城南认为可能是“三狮五虎一凤凰”中狮子山的说法有:城南牛渡河边伏狮山;南明区望城坡海拔1278米因形而名狮子口的土石山;南明区后巢乡后巢村畜牧场村民组对面海拔1155米的狮子摇铃山;花溪区青岩镇的狮子山。虽然,这几座山都位于城南,但距城太近或太远,不是典籍记载的狮子山。至于乌当区东风镇高穴村旁海拔1250米的狮子山;乌当区水田镇上坝村西海拔1392米的狮子山;定扒村南海拔1060米的狮子头山;观山湖区朱昌镇郝官村西海拔1189米的卧狮山;云岩区黔灵山北峰的狮子岩等,皆因方位不对,更不符合史籍记载。所以,至今无人知道究竟哪一座山峰是“三狮五虎一凤凰”中的第三座狮子山。

城西狮子山远眺

成书于1501年的《贵州图经新志》明确记载,该狮子山距城南三十里。明代的《黔记·山水志》亦记有:“西南三十里有济番河,俗名花阁佬河”。从所描述的方位和距离来看,第三座狮子山应当就在花溪区行政中心区域内。然而,现在花溪区政府驻地范围内却没有叫狮子山的山峰。这也是一直说不清“三狮”的原因所在。其实,这是世居花溪柏杨寨的乡贤周奎更改山名的结果。现在花溪公园内的麟山,本来在清乾隆以前一直叫狮子山。周奎认为此山因“如伏狮状”,所以“旧传为狮子山”,但是,这座狮子山头部有角,“狮麟之辨,辨之角而已”,改称麟山更为恰当。“改其号曰麟山,狮不得而争也。”由于周奎为麟山正名,并专门作《麟山记》阐述理由、树碑立传,并在山上建“倚天亭”、“飞云阁”。时间一长,物是人非,导致后人都不知道这座山是“三狮五虎一凤凰”中的狮子山了。

至于五虎山,《贵州图经新志》记:“在治城周遭,山形如五虎者”,表明五虎山是一座像五只老虎聚在一起的山峰,而不是有五座虎山。典籍记载的这座五虎山海拔1438.7米,位于贵阳城北六冲关旁的轿子山北麓,因此山之五峰形似五只老虎叫五虎山,又由于山间的岩石像一群羊而称“五虎擒羊”或“五虎朝羊”,所以又叫“五虎擒阳山”、“五虎朝阳山”或“五虎朝阳峰”。

坐落在花溪的狮子山

贵阳境内叫凤凰山的山峰很多,至于“一凤凰”指的是哪一座山,也有许多人弄不清楚。据《贵州图经新志》所注:“凤凰山在治城南五里,山形如凤舒翼”,表明当年凤凰哨所在的凤凰山就是“三狮五虎一凤凰”中的“一凤凰”。过去,凤凰山下曲径通幽,小桥流水,风景宜人。世居贵阳的少数民族,每逢传统节庆都要到凤凰山脚下来聚会、对歌、斗牛。贵州出名的布依族迎客歌《桂花开放幸福来》,就是1950年从凤凰哨所在凤凰寨收集到的民歌经典。如今,随着城市拓展,凤凰山周边到处开山采石,大兴土木。昔日美丽的景致为林立的楼宇取代,凤凰山下到处车水马龙、人声鼎沸,自然风光不再。

“三狮五虎一凤凰”是贵阳特有的风景和地名记载,是贵阳这座城市悠久历史的见证,是贵阳地名文化的重要内容,需要保护和传承。

贵阳地名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