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北路记忆
中华北路和中华中路、中华南路一起,构成横贯老城南北的中心道路,是贵阳市的一条城市主干道。中华北路全长2100米、宽32米,是现在老城区车辆流量最大的道路之一。如今的中华北路,北面的起点是省政府,南面起点为喷水池。从中华北路全段来看,不同的路段过去分别有各自的地名,但在当时都是宽不超过一丈的通道。1927年,贵州军阀、省主席周西成修建马路,黑石头街、广东街合并改称为西成路。1929年,周西成在镇宁阵亡后,其妹夫毛光翔继任省长,在西成路与三民路交叉处修建了贵阳最早的城市广场,在广场中央塑立了一尊面南的周西成铜像,民间俗称为“铜像台”。民国时期,贵州军阀混战,你方唱罢我登台。随着统治者走马灯似的更迭,1936年当局又将西成路、南京街合并改名为“中华北路”。1939年贵阳遭日军飞机轰炸,中华北路亦受影响。1941年上半年,省建设厅和市政工程处翻修六广门至中正门,也就是今天的大南门主干线为碎石路,同时将马路拓宽到9米。这时的中华北路路段到六广门为止。六广门外的街道叫市北路。解放后,中华北路于1951年改造为混凝土路面。以后中华北路又延长到与北京路相交处。1986年将省政府至北京路口的路段并入中华北路,1998年再扩建中华北路与北京路形成交叉互通的十字路口。2010年中华北路实施“白改黑”工程后成为高级沥青路面。中华北路从形成至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留下了许多值得记述的往事。
在中华北路的喷水池处,有明代的贵阳八景之一的“贵竹清风”,曾经建有贵竹清风坊。黑石头这里成为街道后叫黑石头街,贵阳曾经有名的十二坊市之一的凤鸣桥市就在这个地方。由于贵州地处边远,贵阳当时的商品经济相对落后,市场上除了用银钱购买,主要是以物易物的交易。一般是附近少数民族老百姓将剩余的产品拿来以物易物者各取所需,买者多是城内居民、驻兵家眷、和尚、尼姑、道士等等。1952年拆除铜像台后修建了喷水池,喷水池从此成为新的地名名称。2010年,为缓解老城区交通拥堵,拆除有四方汇聚雕塑的喷水池环岛,新建4座有喷水池的花圃,保持了喷水池地名的实体标志。如今,喷水池四周的地标性建筑由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喷水池百货商店、民族商店、贵阳饭店、市邮政局大楼变成了国贸商厦、宏祥大厦、贵州邮政总公司大楼、贵阳饭店商务大厦。只要路过喷水池,就能看到苏宁、国美两家国内的家用电器经营巨头的商场东西相对,国贸商厦和及众多商家形形色色的广告五彩斑斓,巨型LED的广告视屏霓虹闪烁、交相辉映,令人仿佛置身于香港的大千世界。
铜像台
在民国时期,过了黑石头街,就到了广东街。广东街是因为沿街做生意的多数是广东人而得名,又因为这条街主要经营绸缎、丝线类百货,民间称之为“丝线街”。广东街在解放前也被称为“华尔街”,是棉纱、黄金、白银交易,投机倒把、买空卖空和金融黑市的街区。从广东街口到六广门的道路叫南京街。南京街也是因为最先入住的以南京人居多而得名。解放前这条街是城北的米市,再往北是竹木市场。同时,除了住家以外,四川会馆、荷叶糍粑店、碗耳糕铺,销售、加工金银品的店铺、北书院等等,在这条街上都较为出名。俗语:“南京街的碗耳糕,真大(蒸大)”,就是指中华北路鄢家的碗耳糕铺做的碗耳糕。
从喷水池到黔灵东、西路口一段,解放前叫广东街,广东街往北是南京街,南京街以外就是市北路。贵阳城的菜市口就在六广门外。此外,六广门外还是“恋爱豆腐果”的发源地。在贵阳的特色小吃中,“恋爱豆腐果”算是最浪漫的食品了。上世纪三十年代,张华丰夫妇在六广门外自己家的菜园里搭建了几间茅草屋经营小吃,相当于现在的“农家乐”。其中,切成小方块、卤过的豆腐放在平底砂锅上小火反复翻烤至表皮焦黄后,趁热当中拦腰破开,放入用酱油、煳辣椒面、麻油、香醋、葱花、折耳根、姜末等混合的调料,特别受青年男女青睐。大家相向、同桌而坐,许多年轻人因为吃豆腐果而相识,有缘分的结为伉俪,因此叫“恋爱豆腐果”。
现在,中华北路从省政府由北向南到北京路口之间,左边有省民政厅、钤明宾馆,过了市北路口以后依次有贵阳市第六中学、贵阳市实验小学、贵州省政协;右边有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仁达宾馆、省直机关宿舍、国际会议中心。从北京路口到喷水池这一段的中华北路有贵州新闻图片社、贵州人民出版社、贵州出版集团公司、贵州省商务厅、贵州省文史馆、利美康医院、贵阳供电局、市北小学、神奇世纪商务城、华创证券大厦、贵州新华文轩、温州大酒店、华城大酒店、铭都大酒店、贵州邮政总公司、贵阳京剧团等等。
在中华北路229号,有一栋紧靠六广门体育馆和“毛公馆”,面对中华北路,南邻贵阳银行大楼,北依利美康医院的学校,系1946年由时任贵州省政府主席兼贵阳市市长杨森创办,将建于清道光二年(1822年)的轩辕宫改造为校舍,由于位于城北,起名为市北小学。贵阳解放后,学校由政府接管。1969年,作教室的庙宇拆除,据说将轩辕宫大殿的大梁、立柱用于建设贵州省展览馆,学校随后新建了现在的砖混结构的三层教学楼。改革开放以来,在商品经济的渗透下,学校沿街的大门、围墙都变成了商铺。
中华北路云岩公安分局处,原为明清时期的北书院,系布政使常明在嘉庆五年(1800年)所建,亦名正本书院。清刘韫良曾题《正本书院》曰:“正其谊不谋其利,本诸身以征诸民。”1902年,北书院改为贵阳府中学堂,于1905年迁到次南门雪涯洞,改称贵州通省公立中学。贵阳府中学堂搬迁后,此地先后改作北区警署和贵州高等巡警学堂,解放后至今为云岩公安分局所在地。中华北路沿途的机构、单位还有成都路小学、云岩电影院、成都路饭店,还有中华北路粮店、恒和药店、供销社门市部等。曾经位于中华北路的成都路小学是利用原来的四川会馆创办的学校,位于中华北路124号。由于学校占地面积小、校舍少,于是利用原成都路小学土地在市区的优势,通过置换,易地修建了硬件设施一流的公办学校贵阳世纪园小学。这所新建学校的校址在贵阳世纪园小区入口处,紧邻欣韵园、银通山庄、开磷宅吉花园小区,填补了这几个新建社区周围没有公办小学的历史。原来成都路小学的地块上,如今是凯旋门大厦。七中门口的供销社门市部毁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火灾,该处现在是云岩城市广场。昔日的云岩电影院现在是贵州新华文轩书店,云岩电影院对面的人民照相馆、中北百货商店、红星药店地址上,现在是搜秀新楼。曾经的中华北路粮店,现在是建设银行的营业厅。在短缺经济时期,人们对中北糖业烟酒门市部及相邻的碗耳糕铺、荷叶糍粑店有着深刻记忆。对笔者而言,实际上那时最令人难忘的是糕粑稀饭,蒸熟捣碎的年糕、冬瓜糖和淀粉羹搅和在一起,食之甚是爽口,回味悠长。在旧城改造中,原来云岩公安分局面对中华北路的大门处建成金辉大厦,出入的大门转移到永乐路。在中华北路和黔灵西路的拐角处是华城大酒店,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里是食品公司的卤制品销售店,那时食品供应紧张,店门口经常排成长队。
如今的中华北路还有一大特色,就是金融机构多。2011年元月挂牌的贵阳银行总部就在这条街上。在中华北路与永乐路处是贵阳银行大楼,贵阳银行是成立于1997年4月,总行设在贵阳市的大型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在2013、2014年“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报告”中,综合竞争力排名分别位居全国同等规模城市商业银行的第一和第二位,并先后获得最佳风险管理城市商业银行、最值得百姓信赖的银行机构称号,于2016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此外,太平洋保险贵州分公司、新华保险贵州分公司都在中华北路,华创证券、申银万国证券的营业大厅也在中华北路,沿途还可以看到招商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的分支机构。新建的省工商银行大楼也矗立在六广门十字路口。
紧邻贵阳银行的巷内有一栋西洋式建筑,是国民党时期的贵州省政府主席毛光翔的别墅,贵阳老百姓习惯称作“毛公馆”。1935年3月,蒋介石偕宋美龄飞抵贵阳,亲自指挥围剿红军时就住在毛公馆,当时只有随行顾祝同、陈诚等亲信可以出入。蒋介石在筑期间,逼走贵州军阀王家烈,任命吴忠信为贵州省政府主席。1938年冬,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冯玉祥将军视察贵州兵役和部队训练时来到贵阳,亦下榻“毛公馆”。“毛公馆”也算得上是有一定历史价值的建筑,只是后来长期用于办公和作为民宅,缺乏维修和保护,如今已经风雨飘摇,应当加以维修和保护。与“毛公馆”一墙之隔的是六广门体育场,原来这里曾是桑园,园内有民国时期任职时间最长的贵州省主席吴鼎昌的别墅。
改革开放以来,贵阳市餐饮行业的领军人物都出自中华北路。先是国营成都路饭店率先改制更名“皇后饭店”,因经营有方,成为贵阳餐饮业有名的“大姐大”。“皇后饭店”在规模扩大后投资在六广门体育场门口建大酒店,后因为资金等原因未能继续发展,现在那个地方建成了众厦大楼。而几乎同时在中华北路人武部那里开张的雅园酒家,从十余平方米座堂、两三张小饭桌的小餐馆起家,经过几年的努力打拼,逐渐化蛹为蝶,成长为目前贵阳规模最大的餐饮集团了。
在中华北路有许多地名故事,尽管岁月流逝,但它仍是人们脑海中挥之不去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