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宅吉坝
所属图书:《贵阳地名文化》 出版日期:2016-08-01 文章字数:4195字

宅吉坝

出省政府东门,在盐务街和麻冲路之间有一条通道叫宅吉路。宅吉路因宅吉坝得名。其南面路口从省外事办公室、中天宅吉大厦起,经过老干活动中心到开磷宅吉花园、华联花园住宅小区止,全长约700多米。宅吉路经过2007年的拓宽取直改造后,现在是老城区通往金阳新区和乌当区的主要道路之一,嘈杂喧嚣,往来人员、车辆川流不息。

应当说,宅吉坝是贵阳历史上开发较早的地方。“宅吉”是贵阳的老地名,宅吉坝的“宅吉”一词是彝语,指的是粮仓。由于是山区,民间一般把山间平地称作“坝子”,所以,习惯上把这个地方叫作“宅吉坝”。现在,“宅吉坝”不仅有宅吉路,附近的道路还有盐务街、金仓路、吉祥路、永安寺街、吉贵路、白腊井街、兴贵路、百草巷等。在半边街原来还有一座横跨贯城河上游的单孔石桥叫宅吉坝桥。这些街道及其联通的地方多数在宅吉坝范围内。宅吉坝的太乙巷因为有建于明代的太乙祠而得名,祠堂旁边的井也因此名太乙井。有古人咏太乙井联:“金壶瀣合星官洒;宝镜磨宜月娣湔”。另有民间传说,说是旧时位于水井旁边有一富户人家,主人年长好善积德,大家尊称他为太爷,此井因此得名太爷井,天长日久,因贵阳方言“爷”、“乙”音近而演变为太乙井。明朝时期,宅吉坝还有一所道教宫观叫崇真观。清乾隆时期,太乙井旁边还有一座一栋三间的三层庙宇五老殿,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被拆除。

少数民族语言往往口口相传。在汉语口语表达中,贵阳人对“宅吉”和“则溪”或者“宅溪”、“泽溪”、“择溪”的发音都相近,且都是指同一个地方。虽然,“宅吉”在彝语里的含义是粮仓,但并非指单纯储存粮食的仓库,是军事组织和行政组织的合称,是实行土目分治的基本单位。宅吉就是土司将所属的领地分为若干区域,在每个区域中心地点驻兵屯粮,从而逐渐演变为一级行政区划的名称。按照古代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原则,无粮则无兵。宅吉(则溪)制度就是地域内住民亦军亦民,“平时则输之粟,有急则助之兵。”宅吉职能:一管兵马,二管生产,三管钱粮。在每个宅吉之下,管钱粮的叫“慕魁”,管文武的叫“慕濯”。宅吉制度起源于彝族的“家支”制度,是地缘关系、血缘关系相结合,军事组织、行政组织相结合的部落治理制度。在元朝建立土司制度后,成为土司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承担服兵役和纳赋税的义务。

土司制度源远流长,《新唐书》卷四十三记载:“树其酋长,使自镇抚,以达其以夷制夷”。在元代,由于西南地区民族众多,社会经济状况复杂,不宜按内地的方法治理,于是,朝廷在少数民族聚居区推行土司制度。土司制度是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结构和民族特点而建立的有较大自治权的地方行政体制。元代一般不改变土司地区的社会基础和社会组织,用当地土人做官,世代承袭。并根据各个土司辖地大小、人口多寡、力量强弱、地位高低,分别授予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长官司或蛮夷长官司等名号,官职从三品到六品不等。大者建立宣慰司、宣抚司或安抚司,小者建立长官司,分散的若干部落或村寨联合而成某某蛮夷长官司。在元朝和明朝时期,贵州计有土司三百多,土司制度“世袭其职,世有其土,世长其民”。从实质看,土司制度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民族自治制度。土司下辖的行政单位就是宅吉,宅吉组织是家支宗法化、地域化、政权化的结果。

贵州早在元代就设置了水西宣慰使司、水东蛮夷军民长官司。水西安氏土司和水东宋氏土司是贵州历史上较为著名的土司。所谓水东、水西是以鸭池河为各自领地的分界,河东岸地区为水东,河西岸地区为水西。安氏世居水西,管彝民四十八部,称部落酋长为头目。作为水东蛮夷军民长官司的宋氏土司统领水东十二马头,管水东、贵竹等十长官司,水东宋氏称所辖十二部落的部落酋长为“马头”。水东土司于1276年搬到宅吉坝,明洪武四年,即1371年,朝廷下令罢顺元路,合水西、水东土司地置贵州宣慰司。1403年,水东仡佬蛮夷军民司改为水东长官司。由于贵州宣慰司系水东、水西二土司合置,当时朝廷从有利于统治出发,把水东、水西二土司合并而成贵州宣慰司的治所设置在贵州(贵阳)城内,即现在中华中路的王家巷和民权路之间,衔列左右。安氏掌印,非有公事不得擅还水西。1457年,水东头目犯罪当死,依土司风俗纳粟赎罪后不理政事。1513年,宣慰使安贵荣在大宅吉修建住宅,称为泽溪安宅,堂屋起名“忠顺堂”,表示忠顺明朝。同时,安家又在宅前建了一座永安寺,期盼世代永安。1613年,水西安尧臣死,其弟安邦彦起兵反明,水东宋万化率兵帮助。1628年安邦彦兵败被杀,安氏属地建大方城。明崇祯三年,朝廷革除宋氏土司,以宋氏的洪边十二马头地置开州(现在的开阳县)。由于宅吉坝的两个宅吉的经济、军事实力不同,存在管辖范围、人口户数和地理位置的差异,民间分别俗称为“大宅吉”、“小宅吉”。民国时期,永安寺成为基层管理机构治在的贵山乡公所。

有关水西安氏和水东宋氏土司在贵阳宅吉坝的情况,在《大明一统志》里都有记载:“水东长官司在贵州宣慰司城北三里,元为水东寨长官司”。明嘉靖《贵州通志》更是确切记载了小宅吉的确切地址“在治城北三里泽溪安宣慰住宅左。”当时,宋氏土司按宅吉制度在贵阳城北设宅吉。汉晋文献记录,古代中原对西南地区彝族先民泛称“蛮夷”。由于宅吉坝北面的山坡为土司统领住民的居所,民间俗称那里为蛮坡,今天的茶店一带则称“夷箐”。宋氏土司明朝时在乌当新添寨还修建有庄园,门上对联为:“云讶彩轻抛,忆当年琴酒相携,莺侣也曾名士揽;锦疑香暗绕,慨此日亭台已换,鹃魂那得美人招。”那个地方也因此对联两句头一字得名云锦庄。

宅吉坝在近现代的变化,主要集中在民国时期,从设立盐务局,建设储盐仓库开始,陆续迁入人家和单位。1920年,永丰制革厂创建于宅吉坝,1928年迁到红石街47号。1939年,省立图书馆在宅吉坝以北的山腰整修地母洞,用于代浙江省立图书馆储藏、保管原版文澜阁本的四库全书;创建于1938年4月的贵阳医学院,1940年开始在宅吉坝一带修建了二十七栋竹墙茅顶的简易房屋作教室、办公室和教职工宿舍。1944年,贵阳医学院迁往重庆歌乐山;1945年迁回贵阳,1956年学院本部及附属医院迁到今址。抗战时期,设立在汉口的中国急救战区儿童联合委员会率领一批难童逃到贵州。1944年12月和1945年1月,时任国民党社会部长谷正纲、中国急救战区儿童联合委员会副主任陈铁生召集筑市党政领袖、社会慈善人士先后在贵阳社会服务处(地址在今市群众艺术馆处)、基督教青年会礼堂(地址在今南明区教师进修学校)开会,决定成立中国急救战区儿童联合委员会贵州分会。该会于1945年1月16日成立,即设立育幼院、育婴院,并借位于宅吉坝的实验托儿所设临时收容站,在小宅吉修建宿舍、课堂、医务室、储藏室、阅览室、厨房,收容各地逃难儿童。该收容站至解放前迁往重庆止,共收容儿童842名,实际养育774名。国民党倡导“新生活运动”,政府决定在宅吉坝建设新村,因为紧邻盐务局,俗称“盐务新村”。宅吉坝还曾经有过两座硫酸厂。一座是建立于1946年的亚华硫酸厂,厂址在宅吉路59号,主要生产硫酸、硝酸、盐酸,月产量6000磅,产品销本市及昆明、柳州;位于宅吉路58号的中源硫酸厂于1948年1月开业,月产硫酸4000磅。除了上述企业、单位以外,国民党四十二补给区司令部的军用仓库也在宅吉坝。

宅吉在明、清前是山清水秀的地方,清道光举人郑珍咏:“宅溪春水鸣”。1942年出版的《贵阳市指南》名胜古迹部分记述:“宅溪水流所至处,皆为田畴,中分二寨,一称大宅溪,一称小宅溪,皆为人家聚集。北郊村落,当以此为盛。小宅溪多为依山结屋,灌木多荫,适宜别墅建筑。山势雄浑,颇具气概。明黔人马士英之祖墓,即在山麓,现存碑碣可考。”如今,能反映宅吉坝历史上的先民生活痕迹的名称、地名尚有白腊井、扁井、太乙井、永安寺街等。

此外,宅吉坝地域上,令人不能忘怀的是距现在省干休所门口不远处曾经的“半日山庄”。“半日山庄”记载了贵阳近代的往事。山庄的主人卢焘生于1882年10月,曾经加入同盟会,参加过护国战争,1917年任黔军第一混成旅旅长,“民九事变”中先后代黔军总司令,兼代贵州省长。1921年,卢焘被孙中山电令为贵州黔军总司令兼贵州省长。1923年,孙中山任命卢焘为大本营高级顾问、高级参谋。不久,卢焘因为老母亲去世回贵阳守孝。孙中山病逝后,蒋介石拟委任卢焘为湖南省主席兼第四路军总司令,卢焘断然拒绝,致力于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人称“和平使者”、“活菩萨”。此后,卢焘在小宅吉建“半日山庄”隐居,以示自己不再过问政治,回归山林。1949年11月,解放军进军贵州,卢焘为迎接解放和保护地方治安、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毅然出任“贵阳市民众临时治安委员会”主任委员,在中共地下党组织和地方绅士支持配合下,组织维护治安、安定人心等事宜。11月14日清晨,卢焘被国民党八十九军军长刘伯龙的手下诱骗上车,枪杀于二桥转弯塘,英勇殉难。

宅吉坝解放后的建设开始主要集中在盐务街道两旁。北面部分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前,除了贵阳制药厂、云岩耐火材料厂和修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黔灵电影院及少数农家外,还是黔灵乡生产队的池塘、菜地。改革开放以来,不仅修建了贵州省干休所,而且还是贵阳最早开发的住宅小区。昔日的黔灵电影院也变成了住宅区。宅吉小区内建于1956年的贵阳制药厂,位于永安街17号,曾经是全省最大的国有制药企业,可惜未能在改革中与时俱进,于2006年10月被整体拍卖,最后建设成为梦想典城商住楼小区。

现在,宅吉小区是贵阳市服务功能最完善、人口密度最大的小区。小区内有创办于1992年的贵阳市实验二中,是贵阳市初级中学中名师最多的学校,也是一所实验性、示范性的重点中学。小区内有建设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位于吉祥路1号的贵阳市实验二小;还有位于市北巷17号、创建于1995年的实验四小。这些学校都是辖区内家长希望将子女送进去接受教育的知名学校。其他服务设施,如华联超市、社区医院及各类商铺一应俱全。

在看到宅吉坝的发展、变化、繁荣的同时,要防止与可持续发展不相适应的做法,加强城市建设的规划和管理。过去,宅吉坝的溪水还是贯城河主要水源之一,随着城市扩大、人口增加,如今,宅吉坝区域内乱搭滥建房屋的情况触目惊心,植被退化、水源干涸、噪音扰民、生活环境面临严峻考验。要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坚持科学发展观,把宅吉坝建设得更加美好。

贵阳地名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