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夜郎
夜郎自大是比喻骄傲无知的肤浅自负或自大行为的成语,源于司马迁《史记·西南夷列传》所记:“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这个故事记述汉武帝于公元前122年派遣使者去寻找通往身毒(今印度)的通道,到达云南后因无法西进,在滇国逗留期间滇王问汉使:“汉孰与我大?”后来,汉使返长安时途经夜郎,夜郎国君也提出同样的问题。在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和生产力的局限,使得人们无法了解外部的世界,因此才有滇王和夜郎王的询问,亦反映出汉朝使者缺乏对夜郎的全面了解。这在当时,对双方而言都是很正常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夜郎却不知何时演变为带有贬义的地名,形成独有的域名文化标签。自清以后,文学作品中就时常可见关于“夜郎自大”的记载。清前期著名文学家蒲松龄在《聊斋志异·绛妃》中写道:“驾炮车之狂云,遂以夜郎自大。恃贪狼之逆气,漫以河伯为尊。”晚清小说《孽海花》亦有:“饿虎思斗,夜郎自大,我国若不大张挞伐,一奋神威,靠着各国的空文劝阻,他哪里肯甘心就范呢”的文字。
夜郎国的记载始于《史记》,已知其历史存在大致为战国至西汉成帝河平年间,是西南诸夷中较大的一个部族,也称南夷。现在对夜郎地域的认定为贵州大部及湖南、云南、广西及四川的一部分。作为秦汉时期西南地区的一个国家或部族联盟,夜郎在西汉以前,其历史及国名无文献可考。从常璩《华阳国志·南中志》始知战国时期(前298年至前262年),楚襄王派“将军庄溯沅水,出且兰(今贵州福泉县),以伐夜郎王”,“且兰既克,夜郎又降。”夜郎的历史从一定程度表明,黔域的人类社会文明源远流长。《山海经·海内西经》载:“赤水出东南隅,以行其东北。西南流注南海”;“炎帝之妻,赤水中子听
生炎居,炎居生节竝。”《大荒南经》记:“南海之中有
水之山,赤水穷焉。赤水之东,有苍梧之野,舜与叔均中所葬也。”文献所载“赤水”系南北盘江下游红水河,经珠江入南海。同时,“赤水”也是贵州古代部落名称。上述文字反映出贵州在原始社会末期就与中原有了交往。
从现有记载看,夜郎与牂牁是不同时期的名称,因而其起始时间往上至少可追溯到周襄王元年,即公元前651年齐桓公会盟诸侯于葵丘以前。《管子·小匡篇》载:“桓公曰:‘余乘车之会三,兵车之会六,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南至吴、越、巴、牂牁、、不庾、雕题、黑齿、荆夷之国,莫违寡人之命。’”现在,一般以夜郎王兴被诛作为夜郎国消亡的标志。汉成帝河平二年,即公元前27年,夜郎国与句町、漏卧相互攻伐,太守陈立“持节和解”,夜郎王多同的第三代王“兴”不服,迫胁二十二邑反叛,陈立遂率大军压境,依附夜郎的诸小邑临阵倒戈,兴被杀。应当说,汉王朝在斩夜郎王并在其境设牂牁郡后,夜郎部族及其附属的部落仍然存续,只是与中原的关系若即若离、时隐时现。由于历史久远,加上夜郎地处偏远,典籍记录往往只言片语,导致夜郎的历史和文化独具神秘色彩。
客观地说,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难以计数的诸侯、君长割据一方,古夜郎在当时可谓地大物博、兵多将广。《史记·西南夷列传》称:“西南夷郡长以什数,夜郎最大,”说明其已是西南地区举足轻重的郡长国。夜郎在战国时代地广千里,东至湖广,西及黔滇,北抵川鄂,南达东南亚国家,与西汉初期的疆域版图不相上下,询问“汉孰与我大?”亦非“夜郎自大”。《史记·西南夷列传》载:“窃闻夜郎所有精兵,可得十余万”。公元383年著名的淝水之战,以弱胜强的东晋王朝亦不过八万军力,可见当时夜郎国力强盛。秦及汉初,夜郎已进入定居的农业社会。虽地多雨潦、少牲畜、无蚕桑,但已具有一定规模的商品经济,《史记》载:“独蜀出枸酱,多持窃出,市夜郎”。此外,夜郎国位于中原前往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史记·西南夷列传》载:“元狩元年(前122年),博望侯张骞使大夏来,言居大夏时,见蜀布、邛竹杖,使问所从来?曰:从东南身毒国(今印度),可数千里,得蜀贾人市。”表明蜀汉的商品是通过夜郎国转口印度和其他东南亚国家,再通过海上商船运抵“大夏”,即古波斯等地中海沿岸各国。在物产方面,《后汉书·郡国志》记:“夜郎,出雄磺、雌磺”,“毋敛(今独山、都匀)、谈指(今普安、盘县、兴义)出丹(朱砂)”。此外,铜仁等地也都是历史悠久的朱砂、雄黄产地。雄黄矿中少有的结晶体称雄精,又名红玉,色鲜红或橙黄且半透明,极为贵重。贵阳的雄精雕久负盛名,清初《楚庭稗珠录》记贵阳雄精雕:“治雄精者,洗削刮磨,光彩惮赫,器具小而晶莹,佩之足以辟疫。其人物尤工,有高至七八寸者,须眉指爪无不活现焉。列肆陈设,如堆火齐,如列珊瑚、玛瑙,碧霞未敢争色。”唐代陆羽的《茶经》记:“茶之出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类似记载,还有许多。
对于夜郎国所在,至今虽对其地域和范围有众多说法,但大部分属地在贵州是没有争议的。根据《水经注》、《蜀记》、《十洲记》、《太平寰宇记》等记载:从战国到隋唐,古夜郎地域大约包括了今日的贵州及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广西、交趾等广大地区的众多地方。《后汉书》记战国时期夜郎的范围:“东接交趾,西有滇国,北有邛都国。”即现在贵州的全部地域和云南的曲靖、陆良、漏卧(今罗平县)、同并(今弥勒县)、漏江(今屏边县)、西随(今金平县),四川自贡、西昌,广西玉林、南丹,湖南芷江、新晃和重庆、湖北部分地区。由于夜郎存续时间长久,王侯族裔遍布、子嗣分支繁杂,疆域辖地屡有变化,以致贵州虽处处是夜郎,但治在城堡和政治中心却难定论。安顺、贵阳、福泉、镇宁、六枝、桐梓、惠水、长顺、黄平、兴仁、赫章、望谟、安龙、三都、荔波等地都认为古夜郎的中心在其所在的行政区域内。此外,云南省的宣威、广西南丹和湖南的新晃等也提出是古夜郎的中心。
对夜郎境域,有着广义夜郎和狭义夜郎的不同划分。广义夜郎认为大夜郎国包括众多依附夜郎的方国和部落,境域为今贵州绝大部分地区和四川彭县以南、广西西北部、云南东部;狭义夜郎则指夜郎国本土,具体地方难以确定。现有典籍中,有关夜郎辖地和夜郎行政区划的记载就有:公元前219年,秦在石阡置夜郎县于今县境西部,属象郡;西晋建兴元年(313年),在贵阳设夜郎郡;唐武德四年(612年),重置石阡为夜郎县;宋太祖开宝元年(公元968年),珍州(今正安县)改名西高州,又称夜郎郡,领夜郎、丽皋、荣德、乐源四县;《十道志》记:“播州播川郡,秦夜郎之西南隅。珍州夜郎郡,古山僚夜郎国之地,播州、珍州即鳖县。是则汉鳖县亦故夜郎地。鳖既为夜郎地,则平夷之与鳖连壤者,又可知矣。”《旧唐书》记:“协州(今云南彝良),古夜郎侯国。”《史记·正义》亦记:“今泸州南大江南岸协州、曲州(今云南昭通)本汉夜郎国”;《新唐书》:“南宁州(今云南曲靖市),汉夜郎地,武德元年(618年)开南中,因故同乐县置。”《元和郡县志》:“协州本夜郎国,汉武置犍为郡,今州即犍为之南广县(今云南镇雄),曲州本汉夜郎国”;《大定府志》:“夜郎盖东有今遵义,中至大定,西连曲靖,而西北包东川(今四川三台)、昭通(古朱提),南跨安顺、兴义,而止乎泗城(兴义)”;《安顺府志》载:“郎岱、镇宁、归化(今紫云)之西北,盖属夜郎”;等等。
从现有根据看,古夜郎国是由现今仡佬族、彝族、布依族、羌族等民族组成的国家,至汉元光五年(前130年),夜郎地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夜郎王兴被诛后,今贵州、四川、重庆、湖南、云南、广西等多地曾经设置的夜郎郡、县和认定的夜郎属地,反映出原夜郎疆域四分五裂,各君王分崩离析的情况。在贵州境内,除了西晋建兴元年(313年),设贵阳为夜郎郡,唐元和宰相李吉甫编纂的国内现存最早的地理总志《元和郡县志》记:“播州,本西南徼外蛮夷夜郎、且兰之地”;“夜郎县,天宝元年改为峨山”;明弘治《贵州图经新志》载:石阡府“汉为夜郎国、牂牁郡地,晋分牂牁置夜郎郡,宋、南齐因之”;清初大臣田雯作《黔书》记夜郎在桐梓县;清嘉庆时期四川甲子科乡试同考官莫与俦著《牂牁考》认定夜郎在遵义附近;明朝右副都御史郭子章万历年间巡抚贵州,所作《黔记》以濛江(罗甸河)为牂牁江,则指惠水、罗甸系夜郎;郑旻《牂牁江解》定北盘江为牂牁江,意谓夜郎在今黔西南盘江之北;清汪士铎撰《汉志释地略汉志志疑》定夜郎为“郎岱(今贵州六枝特区)”;《明一统志》、《都匀府志》认定夜郎在蒸波;清初黄宗羲撰《今水经》认定牂牁江为惠水县的大韦河;清代贵州学政洪亮吉作《贵州水道考》和清云贵总督吴振棫《黔语》都认定都柳江为牂牁江,夜郎坐落于三角屯,即今三都县。
在现今贵州境外,与夜郎有关的地方主要有:清代陳澧撰《汉地理志水道图說》定夜郎为今广西凌云县;清同治年间编篡的《芷江县志》记:“有夜郎故县”;程封《牂牁考》,始定夜郎于云南罗平县;北魏郦道元撰《水经》,指犍为郡的武阳县(即今四川彭山县)为“故大夜郎国”地;郑珍撰《遵义府志》定夜郎于綦江县夜郎坝;东汉应劭认定:“犍为郡,故夜郎国(县)”;《云南通志·夜郎考》载:“犍为之广南、汉阳、郁邬、朱提、堂琅之铜漱县皆夜郎地”。《安顺志》记:“瓒窃有宁州,遥属于周。唯牂牁谢氏为梁、陈守,梁、陈遂不能有夜郎郡,惟就其侨民置夜郎郡于辰阳。”编纂于清道光五年的《晃州厅志·建置沿革》记:“晃州,古黔中郡地,楚之上游而沅之北门也,在汉属夜郎国”;唐代诗人李白于公元757年因入永王李璘之幕,被流放夜郎,写有《窜夜郎,于乌江留别宗十六璟》:“辞官不受赏,翻谪夜郎天;夜郎万里道,西上令人老。”另外,李白还创作了许多关于流放夜郎的诗篇,其中《南流夜郎寄内》:“夜郎天外怨离居,明月楼中音讯疏。北雁春归看欲尽,南来不得豫章书。”诗中夜郎指今天的贵州桐梓县。以上对夜郎及其牂牁江的考证、记载大相径庭,难辨所以。
虽然夜郎都城所在众说纷纭,但作为夜郎故地的贵州,现在不仅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而且以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秀丽山川、浓郁的民族风情,成为全球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同时,贵州丰富的自然资源天下闻名。贵州省已发现矿产110多种,其中汞矿储量在世界名列前茅。其他保有储量排在全国第一位的有重晶石、化肥用砂岩、冶金用砂岩、饰面用辉绿岩、砖瓦用砂岩等;排在第二位的有磷、铝土矿、稀土等;排在第三位的有镁、锰、镓等;贵州煤炭储量排全国第五位,超过南方12省(区、市)煤炭资源的总储量;磷矿储量占全国的40%以上;重晶石储量为全国的三分之一;金矿储量居全国第十二位。贵州省有野生动物资源1000余种;森林覆盖率达50%,是全国十大用材林基地;全省有野生植物资源3800余种,其中药用植物资源有3700余种,占全国中草药品种的80%,是全国四大中药材产区之一和国内有名的地道药材之乡。昔日夜郎不再是“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的穷乡僻壤,而是宜业宜居的多彩贵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