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贵阳的数字地名
所属图书:《贵阳地名文化》 出版日期:2016-08-01 文章字数:6315字

贵阳的数字地名

贵阳城有上千年历史,前前后后生成、消失、演化的地名数不胜数。贵阳地名的生成情况千差万别,有因山川形胜而成的地名,有因寺庙形成的地名,有因屯堡、铺哨生成的地名,有因物产而得的地名,有因动植物而名的地名。此外,还有其他许多不同类型的地名,其中独具特色的是含有数字的地名。贵阳民间有许多不同的从“一”到“十”的地名民谣,如“一宿河、二铺村、三元宫、四川巷、五柳街、六桶乡、七里冲、八匹马、九曲径、十字街”;“一碗井、二桥冲、三岭湾、四眼井、五洲路、六广门、七一路、八达巷、九间房、十八洞。”等等。在下辖区、县亦有从“一”到“十”的地名顺口溜,如云岩区的数字地名谚语:“一品坊、二浪坡、三块田、四川巷、五显庙、六座碑、齐(七)家巷、八角岩、九道坎、十字口;”南明区也有数字地名顺口溜:“余家坝(贵阳方言将“余”读成“一”,在兴隆街一带)、二戈寨、三板桥、四方河、五里关、六洞桥、七里冲、八里屯、九架炉、石(谐音为“十”)岭街”等等。在贵阳,数字地名的谚语还有许多,至今仍然可以从现实和文字记载中看到许多含有从一到十,乃至百、千、万的地名。

“一”字起头的地名一宿庵、一品坊、一品泉、一宿洞、一宿河、一小巷、一中桥、一碗井。此外,还有头浪坡、头桥路等。一宿庵是因为建文帝逊国在此一宿故名。清人刘韫良题一宿庵联曰:“乃祖弃僧而帝,乃孙逊帝而僧,潜龙其无用矣!问他花草六宫,可有羊车频入梦?其君以客为家,其臣舍家为客,哀鸿何能止乎?慨彼星霜万里,并无蜗舍暂栖身。”一品坊在北大街,即现在中华中路的慈善巷口到贵州燃气集团公司门口路段上,是为南明马士英树立的记功牌坊,因为马士英官至一品得名。一品泉别名龙井,亦因马士英喜饮此井水得名,明清时期井旁边有龙王庙,在喷水池虹祥大厦背后,在旧城改造中消失,仅存咏龙井联:“彩常云护光腾五;润每霖施瑞应三”和“地缩三弓墙外让人行路;楼添一角座中留客听泉”。一宿洞在花溪区党武乡的一宿河侧,传朱允炆在此留宿一夜而名。明崇祯十五年,即1642年的举人吴中蕃题一宿洞曰:“天地位已定,垣寝乃生戎。遂使神圣孙,不得安其宫。万里度荒徼,间关披蒙茸。如兹虎豹穴,亦得措皇躬。今已三百载,道犹未甚通。想在逊国初,险僻更不同。如何坦坦履,得非程济功。或云德广运,蛮髦知怀忠。岂以蚩蚩民,反不若微虫。一宿虽偶尔,千秋留惠风。小臣每一至,长跽嗟无穷。何处觅坠髯,即此当遗弓。回首西山寝,哀哀啸鼹鼨。”一宿河在花溪区党武乡,因为一宿洞得名。一小巷在富水南路处,可达仓后街,如今已不存在。一中桥现在叫协力桥,是从都司路前往筑城广场的通道桥。一中桥修建于1971年,2012年重建后命名为协力桥。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之前,一中桥两岸建有石砌码头并栽有石桩,用钢缆相连。渡船用铁环穿挂在钢缆上,摆渡时靠船工手拉钢缆将船拽至对岸。一碗井在乌当区下坝乡谷定村。头浪坡位于老东门往大十字方向到蔡家街口之间的坡道。头桥路自延安西路起,至二桥桥头止,全长500米。

“二”字起头的地名二福路、二七路、二戈寨、二戈路、二戈寨巷、二桥路、二府巷、二支巷、二小巷、二浪坡等;有“二”的含义的地名还有双槐树、双土地、双井、双井巷、双峰路、双峰北巷、双峰南巷、两江口、双龙路等。二福路在龙洞堡国际机场旁边,因坐落在该路段的贵阳市第二社会福利院而命名。二七路全长520米,历史上曾经的地名叫御田坝,后又叫玉田坝,1934年在此修建机场后又叫机场坝、飞机坝,自解放路建材公司起至铁路地道口止,因为沿路居民多为铁路职工,为纪念“二七”铁路工人罢工,于1986年命名。二戈寨、二戈路都在贵阳南站一带。二戈寨因为二哥寨得名,二戈寨的历史名称叫文萃乡。二戈寨巷长约300米,自二戈寨小街口起至巷顶止。二桥路长约530米,自延安西路终点的头桥起到铁路桥桥脚止,又因二桥路中段转弯处河中有塘堰叫转弯塘,系凿山而建,路北临河,1986年命名。二桥巷自二桥路起至二桥冲止。二府巷位于现在的邮电大楼处。二支巷、二小巷与会文巷东西相对,今已经消失。二浪坡在护国路和富水路之间。双槐树是现在护国路的一段,因有两棵槐树成为地名。双土地所在是紧邻黔明寺的阳明路,叫阳明路是因为阳明祠在此得名,路口原来有过街楼,楼上为土地庙,因为庙内有土地公、土地婆,所以得名双土地。1949年后,双土地历经改造、扩建,上世纪成为花鸟市场,现在建起了喜来登酒店。双井、双井巷同在一个地方,双井因清朝时此处有并列两口井而名,也叫和尚井。双井巷长仅10米,自富水南路起至正谊路止,今已消失,清人刘韫良为双井撰联:“涓涓蟾滴东西引;漾漾鸳浆左右分”。双峰路全长1000米,自枣山路铁五局右侧起至省建四公司仓库止。该路因为紧邻黔灵山公园的狮子岩、象王岭,取董必武《登黔灵山胜景》:“竟上黔南第一山,老夫腰脚尚称顽。泉清树古叶微脱,寺外双峰峙若关。”诗句中的“双峰”二字作路名。与此相关的还有双峰北巷、双峰南巷。双峰北巷长260米,自双峰路小学右侧起至铁路职工老年活动中心止。双峰南巷长250米,自铁路一中后门斜对面巷口起至金星巷止,因为位于双峰路南面得名。两江口在筑城广场的协力桥头,即原来的贵阳一中校大门口。双龙路自二桥路蓄电池厂左侧起至麦秆冲止,长约1000米。因路两边山脉似两条巨龙而于1986年命名。

“三”字起头的地名三圣宫、三潮水、三官殿、三民东路、三民巷、三块田、三元井、三民后街、三元宫、三教寺、三圣殿街、三林路、三才巷、三道坎、三省寺、三桥路、三里湾、三羊冲、三锅桩等。三圣宫供奉的是刘备、关羽、张飞,地址在原来的贵阳三中处。在旧城改造中三圣宫被拆除,现在是喜来登酒店和黔明广场。三潮水在修文县城西北观音山麓,因每日上午、中午、下午各涌潮一次得名,自明代起为贵州著名井泉之一。有联咏此景:“为盈为虚即水可鉴;或潜或濯与时偕行”。三官殿供奉天、地、水三官,在三民东路。三民东路原系外城东西向的主要街道,几经改造,现仅存480米。三民巷自文昌北路起自三民东路止。三道坎在中华中路南国花锦处,已经消失。三块田西接玉皇阁,东接回龙桥街巷,左有何家坡口,1981年改名龙泉巷。三元井实际上是上元井、中元井、下元井三口井的合称。上元井在三民东路,中元井在现在的外文书店处,下元井位于陕西路口西边的科技大楼处。因“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想作祟,读书学子都希望能够连中三元。清人刘韫良题三元井联曰:“科目蝉联翘厚泽;状头鳌占俯清流。”三民后街的原名叫后街,民国时期更名为三民后街,1981年更名为延安东巷。三才巷为延安东路自喷水池起至延安东路中段的通道,已经消失。仅存咏联:“三多敬向鸾阶祝;才盛欣将鹭序联。”三道坎在现在的慈善巷到民权路之间,即南国花锦商厦处。三省寺始建于1368年,后更名法昙寺、东庵、东山寺。三桥路自二桥路铁路桥脚起至白云大道止,以三桥中心地段为中路,两边延伸路段分别叫三桥南路、三桥北路。三桥南路原来是驿道,1930年修成马路;三里湾在黔灵山公园饲猴场处;三羊冲在乌当区北衙村;三锅桩在云关乡油榨村南,因山形如三个撑锅的桩子得名,背面名交椅山。

“四”字开头的地名四眼井、四通街、四架车、四方井、四川巷、四达井、四合院、四方河、四方河路、四喜巷、四牌坊等。四眼井也叫琵琶井,在四川巷内,有联曰:“灵曲和来巫峡晓;仙音弹出洞庭秋”。四通街自贵阳火车站前广场南面起至沙冲北路止。因系站前道路,可四通八达而名。四架车在贵州广播电台和贵阳市生态文明委员会办公楼一带,此地旧时河岸两边两两相对架有四架直径约八米的大水车,因此成为地名。四方井在喷水池右侧巷内,因为在普惠庙前,也叫普惠井,清知县刘韫良为四方井题联曰:“盟到贤人心本正;濯将孺子步能端。”四川巷自延安东路至化龙桥头止,长约600米,因与四川会馆相邻得名。四达井在合群路,今已经消失。四合院在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域内。四方河在花溪区和南明区交界处,因河水面如矩得名。四方河路长约1200米,建于1958年,自花溪大道四方河村楼房旁边路口起至长江路口止,1984年命名。四喜巷位于甘荫塘,长约1800米,自甘荫塘电影院起至印刷厂路口止。四牌坊在中华南路,因为在道路中间连续排列有四座牌坊得名,今已经消失。

南明河畔“四架车”

包含“五”字的地名五里关、五里冲、五显庙巷、五柳街、五湖巷、五眼桥、五显巷、五三村、下五里巷、五谷巷、五马坊、五个坡等。五里关因五里冲而名,在贵黄公路旁边,早年是贵州探矿机械厂;改革开放后成为五里冲蔬菜批发市场;现在成为城市棚户区改造的彭家湾项目区域。五显庙巷是现在毓秀路的自中华北路到市城市综合执法局止的一段。五柳街也叫五柳村,自二桥路起至麦秆冲止。五湖巷位于甘荫塘,在花溪大道中段,长约1800米。五眼桥是南明河与小车河交汇前的桥梁,修建于明清时期,因为五眼石桥得名五眼桥,并成为地名,现为三孔混凝土桥。五显巷自中山西路起至通衢街止,已在旧城改造中消失。五三村现在名小屯路。下五里巷自中坝路起至下五里寨止,全长200米。1941年更名圣泉路,1981年复称下五里,1986年因通往下五里寨命名为下五里巷。五谷巷在花溪区,自石板街末端起至粮管所仓库止。五马坊已经消失;五个坡是云关乡云关村北约4公里的五个相连的山坡,分别叫大沙冲、小沙冲、长田、白家山、野猫冲。

“六”字起头的地名六洞桥、六洞街、六广街、六冲路、六茶路、六冲关、六座碑、六安路、六秩地等。六洞桥位于今天的博爱路。清人刘韫良为六洞桥题词:“一水倒环分太极;六桥横锁镇中流”。六洞街自中华南路起,经六洞桥至蟾宫巷止,长约450米。六广街因为出六广门可通往修文六广得名。六广街属于现在中华北路一段。六冲路是现在的半边街到六冲关的通道。六茶路是六广门到茶店的道路。六冲关因在六冲之地设关而名,那里现在是贵州省植物园。六座碑地址即现在的弯弓街、蔡家街和民生路交汇处。在清代此地因建有六座石碑而演化为地名。这些石碑的内容分为:记叙有德之人、歌功颂德、记录大事三大类。六安路是六广门到宅吉安宅之间曾经有一个六安门而得名的道路,今已消失。六秩地不知下落。

“七”字打头的地名七家湾、七里冲、七里冲路、七星潭、七一路、七冲等。七家湾在延安东路,因为清代这里只有七户人家而名。民国时期改称齐家湾,1981年更名齐家巷。七里冲在蔡家关附近,因为山冲绵延长达七里而名。七里冲路长约1490米,自小车河路的小车河桥起至七里冲,1984年因此命名。七星潭在黔灵山公园。七一路在白云区,此路因为建成开通之时,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纪念日得名。七冲在黔灵湖边。

“八”字开头的地名八腊庙、八达巷、八公里、八鸽岩路、八角岩路、八音路、八角岩、八里屯等。八腊庙在市府路、新华路各有一座,今已消失。八达街因位于四通八达的火车站而于1986年命名。八达街自遵义路南端东侧巷口起至二七路止,全长500米。八公里在富源南路。八鸽岩路的历史名称为跑马场、乌龟坡、八角岩路。该路东起与盐务街、市北路相连,西至北新区路止。八音路在观山湖区,2009年取布依族特有的曲艺“八音坐唱”中“八音”两字为新建道路命名。八角岩位于省政府后面的白崖山。八角岩饭店与省政府交际处隔塘相对,坐落在北京路中段,二十世纪中、后期它是贵阳的地标建筑。其被拆除后北面修建了贵州饭店、东面修建了国际会议中心。八里屯是富水发源地。

“九”字起头的地名九州巷、九道坎、九架炉、九架炉巷、九华宫、九华村、九间房、九思堂等。九州巷长300米,自花溪大道中段甘荫塘处市第三人民医院旁路口起至韭菜坡山脚止。九道坎在县文庙和马家巷之间,紧邻高家花园。九架炉是张献忠义子孙可望率领大西军占据贵阳时,南明永历皇帝封其为秦王。孙可望准备在贵阳南面称帝。1653年,孙可望在大南门外杀青牛、白马祭祀天地,坛上置九尊大石鼎。由于石鼎很像香炉,民间俗称此地为九架炉。九架炉所在地是九架炉巷,现在是解放路和市南路之间的通道。九华宫是江南会馆在城外的房屋,因为近旁有牌坊,在民国时期叫牌坊边。九华村所在地是当时的九华宫和江南义园。九间房在红边门的东北角,因为当时建有九间房得名。九思堂今已不存。

有“十”字的地名十字口、十字街、大十字、十五里屯、十八洞、小十字、十尺楼、十友墓,还有拾级巷等。十字口在中华北路和黔灵东、西路交汇处。十字街即大十字,在中华中路、南路和中山东、西路交汇处。十五里屯得名于明代,在云岩区金鸭社区。十八洞在倒岩路往南站方向右边的山上,又称排洞,分八上洞、十下洞,排列岩际,其中洞际委曲相通,任人旋转。有联刻画此景:“步步相循,深浅蚁穿珠九曲;层层可数,高低蜂缀玉千窝”。十尺楼在黔抚署内,今已不存。清道光进士、翰林院编修、贵州学政吕佺孙题十尺楼曰:“一声长笛凭谁倚;四面遥山不厌看”。十友墓又称十义友墓,此十友趣味相投,结义捍贼,患难与共,不惜牺牲,令人感叹,传为佳话,今不知所终。小十字在中山东路和富水路交汇处。拾级巷长160米,此巷一段道路系石块砌成,行人逐级自下而上,因此得名。

百花湖 何任叔摄

有“百”字的地名百花山、百花山路、百花巷、百花大道、百灵巷、百草巷、百峰巷、百花坪等。百花山位于百花山路东边。百花山路至大营路中段起到百花山止。百花巷自百花山路贵阳市救助站侧起,长约500米。百花大道分三段,东段自三桥南路西端贵阳市车管所起至贵阳通信机械厂门口止;中段自东段终点起到二铺干田坝转朱昌路口止;北段自中段终点起到百花湖止,全长10100米。百灵巷长约350米,自海马冲街起至毛藤冲止,因此地有百灵鸟得名。百草巷从盐务街省政协宿舍路口往西,长约500米,因巷内有制、售药单位命名。百峰巷长约150米,自百花山路起,至巫峰山脚止,因群山环绕而名。百花坪巷自贵阳砂轮厂起至三砂油库止。

有“千”字的地名千叶莲台、万里千城坊。千叶莲台在贵州学使公廨(今邮电大楼处)后的大土坡上,因为位于公廨和东山之间叫近山,建有多个有名的人文景观。清乾隆进士、贵州督学洪亮吉诗咏此景:“筑中山最高,况复据山顶。披香半夜开,东西眺星景。”万里千城坊在中华中路,今已不存。

梦草池上万里桥

“万”字开头的地名有万寿寺、万寿寺巷、万宝街、万卷楼、万里桥、万寿宫、万里封侯坊、万江路等。万寿寺原址在电台街,俗称皇殿。万寿寺巷是清代自东门到堰塘坎即现在的贵阳十九中处的通道,民国时期也叫大树脚街,巷左边是六座碑巷口,右有慈云寺。清人刘韫良题万寿寺联曰:“万类因感而生,惟清净如妙于感;寿者以仁为乐,非慈悲岂全其仁”。万宝街是联系公园北路和通衢街的通道,今已消失。万卷楼在喷水池附近的贯城河边,因为有易贵修的“易氏万卷楼”得名,已毁。易贵为明代贵州宣慰司(贵阳)人,明景泰年间进士,先后任礼部郎中、辰州知府。万里桥在今恒峰步行街处,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副使谢东山居此,将毛府塘改名梦草池,民国时期改建为中山公园,园中听绿轩旁是横架于梦草池上、曲折迂回、连接各亭的万里桥。万寿宫是为纪念江西的地方保护神——俗称“福主”的许真君而建,明清时期,经营瓷器、茶叶、菜油、木材和丝绸的赣籍商人行走四方,往往在会馆修建万寿宫,筑城的万寿宫在太平路,康熙十九年(1680年)由江西客民修建,现拆除建成龙祥百盛商厦。万里封侯坊在油榨街,路中原有铭记清代果勇侯杨芳的纪功石牌坊;万江路是从鹿冲关路起,到黄山冲路止。

上述含有数字的地名,有的已经消失、有的依然存在、有的改了名称、有的已经不知所终。虽然,现存录含有的数字地名挂一漏万,但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贵阳丰富的数字地名文化。

贵阳地名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