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云路旧事
安云路是贵山脚下的一条老街,自北京路起到八鸽岩路止,全路长约800米,得名于民国时期。1951年3月,贵阳市政府第五号布告公布安云路沿用旧名。从演变来看,现在的安云路与旧时的六安路、安云路有关。六安路原来叫六广街,因出城门由此可前往修文六广而名,六广门外渐成居民区后到云岩村之间的路段叫六安路。六安路从六广门到六安门这一段于1944年并入市北路,现在成为中华北路的一部分。自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修建北京路后,安云路仅存南面路口到云岩村菜场和粮店、肉店一段是当时的老路。如今的安云路自贵州电信培训中心往北的路段,在1963年前称高家土路。沿高家土路过去就到了大洼。大洼地名缘于所在是山坳中的低洼之处,具体的位置就是现在的凤蝶巷中段,天然的井泉水在那里形成一个很大的池塘和湿地。
安云路沿途多是贵阳解放后逐步建成的单位和居民生活区域,整体上是围绕大洼池塘进行建设的。邮电学校即贵州电信培训中心教学楼与省财政厅宿舍隔着大洼池塘南北相对,在邮电学校围墙内原来也有一个池塘,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被填平修建为宿舍。大洼北面坡顶上叫居民点,大洼周围则以驻在单位及所建宿舍名称得名。财政厅宿舍东边是西洋建筑风格的幸福楼,原本是修建的敬老院,后改为省物资运输公司职工宿舍;东北方向是上海楼,是上海内迁厂的职工宿舍,每天都能看到家家户户刷马桶的风景;与北京路街道办事处和派出所隔街相对是贵阳煤矿学校;北面坡上还有两栋北京楼,住户都说普通话,使人感到儒雅斯文。池塘西边是中建四局宿舍,中建四局是贵州有名的中央企业,前身为1962年8月成立的建设工程部贵州工程公司,曾先后更名为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第四工程局、国家建设工程总局第四工程局。1982年6月,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成立后随之更名为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2002年12月,中建四局总部从贵阳市迁移至广州市。紧邻中建四局宿舍的是几栋并排的贵州省安装公司宿舍。
安云路在改革开放前略显冷清,从南到北,沿路的东边依次是云岩宾馆、省政府幼儿园、一片菜地和煤矿学校;马路西边过了云岩村菜场就是邮电学校、菜地、一排民宅以及幸福楼、北京路街道办事处、派出所和一片空地。在大洼池塘西边原有一个浇地用的粪塘,“文革”时期生产队组织清淤时,还曾经淘出不知何人丢弃的一副象牙麻将、七个银酒杯。那时候,住楼房算得上条件优越的人家。但是,住在安云路一带楼房的小孩并没有像现在这样“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习惯于院落生活方式的小孩们,清早从阳台将家中饲养的鸡从楼上抛下,晚上再从楼下捉回;吃饭端着碗走东家到西家;躲猫猫时从楼上厕所的窗台跳到阳台栏杆或从阳台栏杆上跃入厕所窗户,或者用小手抓住护栏,双脚站在楼上阳台外沿,蜷曲着身体藏起来不让小伙伴找到,全然不知害怕。孩提时的游戏,男孩是打鸡棒、逗蜻蜓、养洋虫、滚铁环、集洋画、甩钢镚;女孩则是跳皮筋、跳板、跳舞、玩布偶、过家家等。每到夏季,大洼的池塘周边长满水芹菜等水生植物,蜻蜓、蝴蝶在空中翩翩飞舞,周围住户饲养的家禽在陆上飞跑、水中游弋,天上老鹰、鹞子盘旋,孩童在池塘边捉蜻蜓、垂钓,或用钢丝做成的钩穿上蚯蚓去捅黄鳝。池塘里溢出的潺潺流水沿着小溪从田地中蜿蜒穿过注入云岩宾馆的池塘,一派田园风光。随着城市的发展,那些属于云岩村生产队的蔬菜地被新建的单位用房和宿舍逐渐蚕食殆尽。大洼池塘后来也被填平建了省建设银行宿舍和招待所。自安云路中段西侧起到巷顶建设银行招待所止的通道为宽4米、长约100米的水泥路面,1986年命名时根据周围曾经是菜地田园的景致而命名为凤蝶巷。
随着生产发展,社会进步,当年坐落在安云路口的粮店、菜场、肉铺早已不知所终,然而却是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们挥之不去的记忆。在计划经济时期,生活所需物资短缺,形成独特票证年代,购粮证、购物证和各种票证是每个家庭的命根子。当时粮食按人口、年龄、工种分别定量,一般情况每人每月定量25斤,机关干部27斤,定量最高的大概是运动员、起重工,每月48斤。不管定量多少,25%~40%供应粗粮,每月24至25日起可以购买下月的粮食。由于普遍不够吃,每到月底,家家户户拿着购粮证去云岩村粮店排队买粮食是当时的风景。此外,买布要布票,每人每年是1丈5尺7寸,所以,“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小辈继承长辈、弟弟妹妹穿哥哥姐姐的衣服是光荣传统。不仅买糖、买酒要购物证,豆制品凭票供应,每天不可或缺的蔬菜也需要票。各家各户在云岩村菜场排队买菜要凭按月发的购菜票,上面每个方格内印有日期。由于品种、定量少,尤其人口多的家庭不够吃,有的人家不得已用饭粒将信笺纸粘在购菜票上去菜场买菜,回家以后揭掉卖菜老太太用钉子平头蘸了红印油戳盖或是用笔画了符号的信笺纸,再重新贴上一张去买菜。每人每月一张肉票,也是家庭生活中极重要的票证。在三年自然灾害困难时期的定量为每人每月二两肉。猪肉分为四个等级,价格记得分别为0.82元、0.77元、0.66元、0.62元,等级高的肉要肥一些、骨头少一点,但往往只有三、四级肉卖,无从选择而且晚了买不到,所以要排队争先。紧邻菜场的肉铺早上八点开门,凭票买肉往往需要天不亮就去排队,善于投机取巧的人就用砖头等物件来占队。一次,排在后面的人不承认一个少年以地上石头作为排在前面的依据,说我5点多来排队,就没有看见你。后来而要求站前面的少年说我晚上3点过就来排起,太冷了才回家穿衣服的,你看我买肉的钱还在石头下面。”说完,掀开石头拿起压在下面的2元钱揣进荷包后理直气壮地站在前面,排队的人们目瞪口呆,顿时集体哑雀。那时普遍缺乏油水,买肉时顾客都要求买肥肉,不像现在都买瘦肉、精肉。记得当时羊肉每斤0.33元、牛肉每斤0.54元,由于比猪肉便宜,有的家庭为了省钱就去买牛、羊肉。如此种种,是当时人们真实生活的写照。
安云路现在驻有许多知名的单位,如贵州电信培训中心、省政府机关幼儿园、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路社区服务中心、北京路派出所等。位于33号的贵州电信培训中心曾经是一所培养通信专业中等专业技术人才的职业学校。1950年4月,这里建成贵阳邮政学校,1951年9月更名贵州省邮电人员训练班,1955年6月易名贵州省邮电管理局干部训练班,1956年9月组建为贵州省邮电学校。1958年7月,贵州省邮电学校升格为中等专业学校。“文革”时期,邮电学校成为工厂,1973年8月恢复办学,是全省唯一的通信专科学校。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现在改建为省电信公司的职工培训基地,易名贵州电信培训中心。省政府机关幼儿园坐落在安云路32号,其前身是成立于1950年10月的贵州省人民政府保育院,最初在太慈桥窄口滩力行中学旧址,1951年搬到今址,当时只招收军队团级和地方县级以上干部的子女,时任贵州省委书记兼省军区政委苏振华还把自己的收音机送给保育院。1953年省军区保育院建立后省府保育院不再接收部队干部子女,招收指标分配给省直部门,1956年改名省政府机关幼儿园。作为全省第一所寄宿制幼儿园,省政府机关幼儿园入托儿童800多,是全省规模最大、条件最好的幼儿园。安云路61号是成立于1979年11月的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以城市规划为龙头,集规划、设计、科研为一体,是省内专业门类齐全、技术力量雄厚的综合型规划设计咨询机构,在规划设计市场具有主导地位。位于安云路95号的北京路社区服务中心前身是北京路街道办事处,辖区面积1.2平方公里,辖8个居委会,有居民5万余人,是国家级文化先进社区。北京路社区服务中心于2012年4月28日正式挂牌成立,目的在于努力探索新形势下适应社会发展、更好解决社会矛盾、优化为群众谋利益的社会管理体制,通过完善社会保障服务等一系列举措,打造为民的“十分钟服务圈”。驻在安云路的北京路派出所是公安系统知名的爱岗敬业先进集体,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公安基层单位”、“全国治安系统优秀户籍室”、“全国执法示范单位”、“全国青年文明号”、“贵州省公安机关国内安全保卫工作先进集体”、“集体二等功”、“贵州省公安机关文明示范窗口”等荣誉。
经过多次拓宽改造,安云路沿途如今尽是铺面、楼房,车水马龙的道路上来往穿梭的公交汽车方便了人们出行,由此经樱花巷到黔灵山公园的游人络绎不绝。除了小商铺、小吃店,2014年,为了解决老城区交通拥堵,安云路又一次拆迁改造建设城市轻轨站点,北京路社区服务中心和北京路派出所也因此迁到樱花巷。城市轻轨开通后,安云路将成为新老城区之间的乘客集散地和焕然一新的街区。
街道随人类文明进步产生,为人们日常生活服务;居民出行形成街道,街道和居民增加形成社区;若干社区集合和服务设施的完善成为城市。所以,街道是城市的缩影,美化街道是美化城市的开始,一条条街道及周围小区的改造形成区域的发展变化,最后集合成为城市新貌。因此,城市建设和发展要重视规划和对具有时代特征的标志性建筑物的保护。要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旧城改造,而且要做到改造后街道的风格融入所在区域乃至城市整体风貌。如果在发展进程中,所有街区做到在保护的基础上改造,符合生态要求和可持续发展理念,那么,城市就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