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布依八音国家级传承人梁秀江
所属图书:《兴义布依寨》 出版日期:2014-09-01 文章字数:1788字

布依八音国家级传承人梁秀江

梁秀江,男,1950年8月出生于贵州省兴义市巴结镇田寨村一个布依族农家,初中文化程度。自幼学习八音演奏技艺,1991年任巴结八音演出队队长,之后一直致力于民族文化传承工作。

梁秀江担任八音队的伴奏,操牛骨胡、勒尤、竹笛并负责演唱,并在八音队作曲目的执排,有时担任演员,是一个八音队伍的多面手。主要作品有《八音贺喜》《敬酒歌》等。

据梁秀江介绍,其技艺为祖祖辈辈世代传承,他是1959年开始拜师学艺的,师从父辈梁德超(1941年学艺),梁德超又是从祖父梁小盖(1920年学艺)那里学习技艺的,再早就无从稽考了……

梁秀江在传授技艺 雷文明摄

梁秀江(右四)在马岭河景区表演 张霆摄

据梁秀江介绍,巴结八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就多次进县城参加调演并获奖。而八音的空前繁荣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巴结片区者磨村、新寨村、者安村、梅家湾等八音演出队先后成立,他们走村串寨,演出不断,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1991年5月,巴结民族文化站建立,梁秀江任站长,加强了巴结八音队的领导,更激发了梁秀江发展本民族文化的热情,他从自己的演出收入中拿出了近万元资金制作服装道具乐器。这支文艺队以老艺人罗连华、王顺义为艺术指导,以阿香、阿旦、阿朵等为骨干,全队20余人排演了《敬酒歌》《共产党是布依族的大救星》等一批颇有质量的节目,在县、州级调演中多次获奖。1991年9月,梁秀江率领的八音队应邀赴北京参加首届中华民族文化博览会,表演节目《布依婚俗》,悠美的演唱,震惊了中外观众,被誉为“东方文化的明珠”,并获组委会颁发的特别展示奖。1992年,巴结八音应邀参加“中国云南东方文化艺术村成立典礼”演出,被誉为“盘江奇葩”。

八音这一古老的艺术由此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慕名前来的观看者络绎不绝。巴结依山面水,民族风情浓郁,布依族人民热情好客。每当有游客提出要观看他们的表演时,梁秀江和他的表演队就会欣然应允,表演一场别开生面的《布依婚俗》:由接亲时的送喜粑、打亲、画花脸到送亲时的背新娘至新郎家跨马鞍、拜堂、跳转场舞直至吃喜酒等一系列婚礼过程,依照程序表演,游客们如同真正参加婚礼一样热闹。文艺队还在“新郎”家摆上酒席,请客人坐首席,由“新郎”、“新娘”给客人唱敬酒歌,请客人喝喜酒,还散发给客人喜果……梁秀江说:“那时我们每年接待国内外游客几百人,观看婚俗表演的客人,往往赞不绝口,个个眉开眼笑,都会为优美的八音演奏和独特的民族风情所倾倒。”

1992年,黔西南州民族歌舞团根据巴结布依八音改编的八音婚俗表演《贺喜堂》走出国门,在意大利国际民间艺术节上展示了风采,获得了意大利人民和各国艺术家的高度赞誉。同年巴结镇获贵州省政府命名“巴结布依八音艺术之乡”。

获得了这许多荣誉的巴结八音队队长梁秀江并不满足,为了队伍的发展,他将自己多年劳动挣来的钱,几乎全部无私地拿出来作为八音队的活动资金,他还腾出自家的房子作为八音队的排练室。他的妻子李亚丽也很支持他的事业,她既是八音队的骨干,又是他的贤内助,帮他将后勤打理得扎扎实实。梁秀江对培养人才也很重视,除了和队伍里的老艺人一起辅导后生晚辈外,他还经常到市文化馆、州民族歌舞团邀请老师到巴结进行辅导,所以巴结八音队的演出水平才得以不断提高。为了让本民族技艺发扬光大,让队员们的表演更具有专业水准,他还拿出不少资金选送4名队员到省艺校进修,他的女儿欧阳开燕也曾到四川旅游学院民俗服饰进修班培训过。

这些年来,梁秀江培训传授的弟子有几十名,他的弟子韦安枕说:“师傅(梁秀江)是一个对本民族文艺极其热爱的人,他多才多艺,培训弟子很严格。他教我们的时候非常认真,每一个手位、把位都认真示范。记得我刚刚学拉牛骨胡的时候,手指僵硬,握琴的姿势很难看,他就一遍一遍地纠正,我还是领悟不到,于是他就模仿我的姿势给我看,又多次示范正确的姿势,我终于豁然开朗了。”

在梁秀江这个好队长的带领下,巴结八音队不断发展,2000年巴结八音队参加全州民族文艺调演获二等奖,并获选送参加安龙“荷花节”闭幕式演出。2005年8月参加黄果树旅游节开幕式演出,同年10月参加“多彩贵州风巡演”,长达42天。2006年兴义市布依族八音坐唱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之后,梁秀江也被兴义市推荐为国家级八音坐唱传承人。多年来,梁秀江以他的所作所为证明了他是无愧于这一称号的。

兴义布依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