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今日新黔西
从清水河镇政府所在地出发,沿着平坦的水泥路向南前行10公里,就来到环境优美、清纯秀丽的布依族自然村寨——黔西村白岩寨。
天空瓦蓝瓦蓝,稻田金光灿烂,白岩布依寨一派丰收景象。田坝中央,一座小山独峰兀立,酷似大海中生出一个“小岛”。小岛上郁郁葱葱的古树下居住着几户人家。从小岛放眼望去,田坝中间蜿蜒着一条古老的小河,小河两岸长着各种树木。再往前,是2007年修建的休闲小广场,广场旁边是满目青翠的小山。沿小山而上,同样是绿树掩映下错落有致、炊烟袅袅的布依瓦屋。穿过布依寨便是有规模、有品位的民族文化广场。在广场旁边修建有一座像别墅一样的漂亮建筑——黔西村活动室。广场中,两棵珍贵的金丝榔傲然屹立。
“叫我唱歌我唱歌,不唱旧歌唱新歌。改革开放政策好,粮也多来钱也多。”一群穿着布依族服饰的男女在参天的古树下散坐着,悠闲地唱着自编的山歌。旁边有的在吹木叶,有的在弹月琴,有的在吹笛子,还有的在拉二胡。
“这么多乐器,是八音坐唱吗?”
黔西布依寨 吴明摄
“不是,八音还差几样呢!这是我们闲时自己玩的。”
同行的小周好奇地问其中一个穿着土布衣服弹月琴的男子。他自弹自唱。广场四周,是通往各家各户的水泥路。
广场上方,外地客商正忙着收购刚挖出来的花生,收成不错。村民们用大麻袋装满了一袋袋花生就地出售,几个村民正笑眯眯地数钱呢!
据支部书记潘贵金介绍,黔西村780户人家,每年至少有15万斤花生出售给外地老板,收入50余万元,户均收入600余元。他说,村里还有一项产业就是生姜的种植,种植总面积有2000余亩,收入400万元左右,户均收入5000余元。
往兴义电厂方向看去,漫山遍野都是芭蕉芋。黔西村2008年种植芭蕉芋2000多亩,芭蕉芋每亩产值能达2000元左右,全村增收400万元左右。另外,白岩寨400多亩早熟蔬菜种植已成村民重要的活动,销售渠道也不用担心,在清水河镇和兴义城区就可以解决。
“我们村原来可不是这样的,很多地方常年被水淹,特别是泥溪坝子,只要洪水一来,就什么收成都没有了。当时流传的顺口溜‘天干一年,老母猪戴金耳环’讲的就是这里。按理说,发展生姜、芭蕉芋、花生等种植业并不晚,可道路不好,人家不愿意进村来收购,我们就卖不出好价,自己背到集市上去,费力费时,也卖不了几个钱。”黔西村布依村民查必凯说起以前的黔西村,叹息不已。
据村主任曹月伦介绍,黔西村除种植业外,养殖业发展也初显成效。村支书潘贵金示范带动,投入资金近10万元,修建占地5亩多的科学养猪场,并把孩子送去学习养殖知识,回来直接管理养猪场。现养猪场已购来20余头种猪,他预计下一步将扩大规模,养殖至少500头,以此带动全村群众科学发展养殖。村里规模较大的,是黔西四组的村民朱武,他投入50多万元,养了120多头猪,2012年纯收入40余万元。朱武一家4口人,年人均纯收入达10余万元。现黔西村的养殖正向科学规范的道路发展。鸡鸭养殖也正逐步走向正轨。
“黔西村变了,我们都用上了以前城里人才有的电器,有很多人家还修建了沼气池,买了摩托车、汽车、轿车,这在从前我们根本不敢想。住房就更不用说了,宽敞漂亮,房子修得像别墅的人家随处可见,我们寨子里都修有统一的垃圾处理池,到处都是干干净净的……”谈到黔西村的变化,白岩寨村民岑应高脸上情不自禁地露出了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