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达力寨的变迁
所属图书:《兴义布依寨》 出版日期:2014-09-01 文章字数:1632字

达力寨的变迁

达力寨一角 吴明摄

20多年前,我在穷乡僻壤的达力布依寨里呱呱坠地。从小到大,沐浴着布依寨的阳光雨露,吸吮着大山的“乳汁”成长,布依寨的发展变化深深地烙在我的脑海里。

20世纪80年代初,寨子不通电,晚上,家家户户都是点着煤油灯吃饭,有时甚至黑灯瞎火,大伙走寨串户玩耍或是到村里开会时,总是带上火把。为了不耽搁第二天的活路,乡亲们得头天晚饭后就开始舂米磨面,准备好第二天下锅的食物,我们做子女的也跟着大人干活。有时候,头天晚上忙累了,第二天一大早就爬起来,帮父母先舂米磨面后,再去上学。那时,由于我们几弟兄个头矮小,要用板凳垫着才能推磨,可怜极了。寨子不通车,乡亲们要到山外10余公里的泥凼去赶集,徒步来回需要4个多钟头。农产品的输出和农用物资的购进得靠人背马驮,极为费力费时。寨里不通水,吃水要到几公里以外的山沟里去挑,每天天还没亮,大人们便点起火把去挑水,如果等到天亮才去,就得排队等到太阳当头才能挑到水……就这样,乡亲们日出而出,日落而归,默默无声地打整着那片瘦薄的田地,生产出来的粮食也只是糊口,有的人家庄稼歉收,得向别人家借粮食,乡亲们的生活非常艰苦,经济十分拮据。

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寨子慢慢地发生了变化,惠农政策的甘甜一点一滴浸润着乡亲们的心田。在我十岁那年夏天,二叔从部队带来了一个小箱子,我们几弟兄感到很新奇,便约起去二叔家看个究竟。经过二叔介绍,才知道是一台内装电池的录音机。二叔每天晚上都要打开,我们几弟兄很喜欢,每天天还没黑就跑到二叔家等候这台录音机“说话”。二叔也邀请了寨里的“歌手”到他家对山歌,并用录音机把山歌录下来。这样邻里乡亲每天晚饭后,便不约而同地来到二叔家听山歌,他家屋里总是座无虚席,热闹非凡。有了二叔家这台录音机,昔日沉静的布依寨热闹起来,乡亲们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布依寨修起了宽阔的公路。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开进村子那天,乡亲们一大早蜂拥而至,喜出望外地等候着。当汽车缓缓驶来时,大伙高兴得跳了起来。看到汽车开进村子里,乡亲们仿佛看到了布依山寨崛起的希望。几年过后,寨里架起了电线,乡亲们用上了明亮的电灯,结束了黑灯瞎火的历史。每当夜幕降临,家家户户灯光四射,站在村口向寨子望去,星光闪闪,美丽极了。

1990年后,布依寨的变化更快了,电视“村村通”工程得到有效实施,寨里的王家买来第一台电视机。一到晚上,王家的屋里或是院坝总是挤满了人。虽然只收得一两个台,乡亲们都会聚精会神地看,边看边唠叨不停:“党的政策好啊,这种高科技的东西,以前连想都不敢想、想也想不到的,今天终于看到了。”通过看电视,乡亲们亲眼看到了党中央的领导人,亲耳听到了国家惠农的声音,更加了解了外界的事。之后,村里又拉通了自来水管,乡亲们喝上了干净清亮的自来水。从此,告别了半夜挑水的寒酸日子。由于国家的富民政策,寨子里一些脑子灵活的村民,渐渐富了起来。李家买来了全寨第一辆客车跑运输,给乡亲们赶集和进城带来了方便,村民们告别了人背马驮的艰苦岁月。

达力远眺 吴明摄

近年来,为了加快布依山寨的经济发展,上级党委、政府在寨里建起了农贸市场,方便了产品交易。实施了水稻两段育秧,玉米规范化种植,使粮食增产增收。无偿发放板栗苗,发动乡亲们栽种,引导乡亲们种植早熟蔬菜、甘蔗,增加经济收入,家家户户养起了大肥猪,喂起了牛,“养猪为过年,养鸡为油盐”的年代已一去不复返。

如今,在新农村建设中,布依寨的变化更是惊天动地,寨里建起了达力桥,达力河二级、三级电站,修建了达力至沧江乡坪堡村的公路,达力至堵德公路。乡亲们的腰包也鼓起来了,家家户户房顶上立起了“锅盖”(地面卫星接收器),在家里就能看电视已不再是梦想。一些农户还建起了平房,买了电冰箱、洗衣机,用上了电磁炉、手机,安上了程控电话,骑起了摩托车,开起了货车、面包车。村“两委”也有了自己的“家”,添置了电脑,建立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播放点。

我坚信,达力布依寨的明天会更加灿烂。

兴义布依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