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古寨老围坡
老围坡寨大水井 正书 殿基摄
老围坡,是鲁屯镇唯一的布依族村寨,距镇政府1.5公里,始建于明代,距今400多年历史。前有蜿蜒流淌的河流,后靠青翠葱郁的山丘,寨中高大挺拔的树木浓荫,寨前层层梯田的稻浪翻滚。老围坡寨里民居,多是改造型干栏建筑,传统的干栏式木结构建筑与砖瓦式建筑融为一体,半间落地半间吊脚,除必要的立柱梁、檩、枋、枕、椽和门枋、门板用木料外,从基石到墙体用石材,房顶盖上小青瓦,给人一种工艺精湛、造型美观、风格古朴的美感。
远观老围坡寨,百来幢房屋呈扇形环抱一片山林。山林青翠葱绿,藤络摇缀,参差披拂,这就是本寨布依人祭祀的地方,俗称“祭山林”。每年“三月三”,寨中男人杀猪宰羊,准备祭品,女人打扫卫生、染五色糯米饭;布依摩师身穿布依长衫、腰束头帕、头戴花格帕子,一手摇师刀,一手持大刀,口中念念有词,到各家各户去“扫寨”,意为扫除寨中妖魔鬼怪,使村寨中宁静祥和,无灾无祸,六畜兴旺,五谷丰登。扫寨仪式结束后就开始祭山神,用宰杀的猪羊作祭品,进行祭山活动。最后,寨老总结一年来寨中情况,宣读村规民约,然后集体用餐。
老围坡布依古寨以岑、韦两姓居多。老围坡周围虽然居住着其他民族,但布依族仍保留着自己独特的生活习俗、语言服饰、文化教育、宗教信仰等,形成了具有鲜明特点的独特文化。布依族喜欢穿自己织的土布。男性中青年一般上穿青、黑或蓝色紧身对襟衣,下穿长脚大裆裤,头包花格帕、青帕;老年人喜欢穿长衫、宽大长裤。女性上穿短襟衣,宽袖、宽胸,边幅前后呈弧形,系绣花围腰,下穿长脚裤,衣裤边绣花纹,头包绣花长帕,腰系绣花围裙。“离乡不离腔”的祖训,使老围坡人说话的音调至今仍具有浓重的布依语口音,显得别有一番情趣。
30年前,老围坡的布依人人均年收入不足300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好政策加之几十年坚持学科学用科学,勤劳、好学的老围坡人应用科学的种植方法从两段育秧到旱育稀植,使温饱问题得到了解决。寨中的姑娘们改变原来的那种“嫁汉嫁汉,穿衣吃饭”的陈旧思想观念,勇敢地与村中的小伙相约走出大山,到经济发达的深圳等沿海城市打工,每年寄回家乡的汇款就有100余万元。
如今,新农村建设的春风沐浴着神州大地,步入小康的老围坡人,精神生活也日益丰富多彩,能歌善舞的布依人把老围坡的夜晚装点得格外热闹,除了狂风暴雨的夜晚,每当夜幕降临,寨里的老老幼幼便会不约而同地走出家门,聚集到祭山林下,拉二胡,弹月琴,吹木叶,唱山歌,谈家常,其乐融融。
老围坡,古老的布依族村寨,自然风光如画,民族风情多姿多彩。清澈的河水像绿色的彩带蜿蜒,从东向西流淌。形态各异的白桥坡、松林坡,犹如圣母巨手把村寨揽在怀中。寨内外果园、竹林和各种古树枝繁叶茂,生态环境优美。独具特色的布依族民居依山傍水,与四周的山水田园风光融为一体,恰似一幅浓墨重彩的山水画。这里布依族风情浓郁纯真古朴:传承久远的“三月三”、“六月六”等布依族节日,风味独特的五色糯米饭等布依族食品,三道拦路酒,布依古歌、山歌对唱等,让游人流连忘返。传承久远的布依族妇女纺纱织布、弹花牵线、浪布靛染等传统工艺,布依族青年的浪哨浪冒、山歌对唱、古歌抒情等传统风俗,独具特色的布依族婚丧传统习俗,能让游人痴迷心醉。布依人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从古老传承至今,仍在老围坡村寨呈现,蕴含着布依人始终追求的怡人、安居、幸福的美好画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