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大电厂建在我们村
所属图书:《兴义布依寨》 出版日期:2014-09-01 文章字数:2464字

大电厂建在我们村

虽然已经进入严冬,兴义却依然阳光明媚,温暖宜人。

2009年12月7日上午,清水河镇黔西村新建的活动室前,两棵百年金丝榔树下,一群人正在议论着什么,不时传来阵阵笑声;村前的水泥路上,兴义电厂的工程车辆频繁进出村寨,机器的轰鸣声打破了昔日沉寂的山岭;道路两旁,一栋栋错落有致的“农家别墅”矗立在冬日温暖的阳光下……这里,被定格成了一道别样风景,成为黔西村巨变的生动写照。

“在兴义电厂建设这段时间,抓好运输是大头。记得不,我们前段时间去考察盘百电厂,人家那个运输业,就是依托电厂才搞得红红火火的。”说话的是村主任曹月伦。

“就是兴义电厂建成后,每天要消耗大约1万吨煤炭,一年下来就需要300多万吨煤呢。现在建设期间我们干运输,建成后也干运输,大有搞头哦。”村支书潘贵金接过话茬。

位于黔西村境内的兴义火电厂 吴明摄

“兴义电厂建在我们村境内,那样多工人要在这里吃、住,这个就是大商机嘛。”村民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细听下来,依托兴义电厂建设,黔西村村委会提出的“服务大项目、在服务中参与、在参与中发展”的思路,已经深入人心,村委会和村民们确实是好好地算了一笔发展账。

一个大项目落地黔西村,一期工程总投资就是50.4亿元,对于山旮旯里的村民们来说,50.4亿元就像是天文数字,这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一听到要动工建设,村民们都全力支持,征地工作十分顺利。在村里无数次发展规划的讨论中,村民们憧憬着未来的生活会因为电厂建设而变得更加美好。

“家家用上自来水,从此扁担丢一边。稀泥烂路不见了,楼房新颖确实宽。灶上用的是沼气,屋顶从此不冒烟。出门摩托可代步,还有手机挂腰间。党员干部齐努力,广大群众把劲添。”黔西村民间老艺人吴良邦正带着村文艺队唱着他创作的歌曲《黔西旧貌换新颜》。唱毕,他对我们说:“这首歌是前几年写的我们村的变化,将来,兴义电厂建好,我们村的变化,岂止是这些!”老人骄傲的语气很让人振奋。

潘贵金、曹月伦告诉我们,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清水河镇领导进村入组,和村民座谈,为村发展算账。村委会一班人形成共识——服务大项目、支持小城镇、建设新农村、促进大发展。围绕“学理论、数变化、谈发展”活动,村委会组织党员和群众“摆龙门阵”,引导群众结合自身实际数变化。老艺人吴良邦和村里老党员一起,也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引导群众,利用茶余饭后走村串寨,调动群众积极性。通过数变化、谈发展,村民们数出了信心,数出了干劲,规划了未来的发展。

在潘贵金、曹月伦的带领下,我们来到该村白岩寨。站在白岩寨街道上,就能看到兴义电厂建设如火如荼的场面。

为配合兴义电厂建设,村里大搞基础设施建设,硬化了4.7公里主干道、8.5公里支干道、12.3公里入户路。改造街上、白岩、下寨人饮工程,受益群众2300人,目前其余村组人饮改造工程正在加紧实施。对全村7个自然村寨全部实施了农网改造,同时增加一台200千伏变压器,解决了电厂周边用电的问题。

依托兴义电厂建设,结合新农村建设,白岩寨村民以及其他组很多村民新修了房子,村里的基础设施、卫生条件改善,吸引了电厂工人前来租房,仅白岩、下寨、街上3个组,就有100多户村民将房子租给电厂工人居住,出租房屋已经成了村民的收入来源之一。村民马兴告诉我们:“一听说兴义电厂要建在我们村,2012年我就把我家的一层平房推了,修成三层楼房,2013年全部租给电厂工人了。”

老艺人吴良邦如数家珍:“我们村的变化,说不完,唱不完。大家都知道,现在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就是党的方针、政策好,改革开放好。你看哪朝哪代,农民不上皇粮?只有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不仅不要农民上公粮,还发给粮食补贴、良种补贴,小孩读书也免费了。再看退耕还林、农村合作医疗、危房改造、创业贷款、人饮工程、家电下乡……哪项政策都体现了党对农民的关怀,温暖了我们的心哦!大电厂建在我们村,是我们发展的大机遇哦!”

项目就是机遇,服务才能共赢。潘支书介绍,村党支部形成“确保兴义电厂建设顺利推进,确保村经济在服务电厂中得到快速发展”的共识。服务大项目,在服务中参与,在参与中发展,以此检验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效。

成立劳务公司,努力拓宽群众就业渠道。在电厂建设期间,村里约有300名村民在厂里务工,平均每人每天务工收入50元以上。

引导群众积极发展二三产业。在有关部门帮助下,村民接受驾驶培训,组建农民运输队,加快发展运输业。

组织村民发展餐饮、汽修、汽配、日杂百货经营。目前,村里从事汽修、汽配的有10多家,经营餐饮的15家,经营百货的近10家。

依托品甸生姜优势,建设农贸市场,壮大集体经济。该村近年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全村现已种植优质油桃100多亩,泥溪寿桃300多亩已进入盛果期;种植优质黄花梨、金秋梨200多亩,椪柑50亩,种植优质品甸黄姜500多亩,建成杨梅基地500亩,规划建设500亩烤烟基地。养殖业方面,已建成规模生猪养殖小区1个,覆盖50余户,有生猪养殖大户4户、黑山羊专业养殖户8户、养鸡场3家……

“过去,我们村是满山遍野光溜溜,现在是满山遍野经果林喽!”“建设农贸市场,既可以激活即将启动的小城镇经济,又能解决群众农产品销售的后顾之忧。”潘支书、曹主任乐呵呵地说道。

潘支书介绍,清水河镇小城镇开发已经通过州、市论证,镇址就选在黔西村泥溪坝,村“两委”全力支持小城镇开发建设工作。一是全力支持小城镇开发建设用地征用工作;二是结合小城镇规划,配合做好电厂搬迁户和被征地农户在规划区内规范建房;三是积极引导搬迁户、村民转变生产生活方式,逐步从务农向务工、经商转变。

看来,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黔西村最大的变化就是党员、干部、群众在思想上的解放,发展观念的进一步转变。

“2012年村民人均收入3500元,2013年可以达到3800元。”听了这么多发展规划,我们相信,这是一个保守数字。

离开黔西村,我们看到,掩映在青山绿水间的幢幢“农家别墅”,与即将建成的现代化工厂一起,成为山间最美丽的景致,向世人昭示了这里处处充满着蓬勃生机、和谐发展的喜人景象。

兴义布依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