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布依寨的祭山仪式
所属图书:《兴义布依寨》 出版日期:2014-09-01 文章字数:2300字

布依寨的祭山仪式

我的老家是一个叫平寨的布依村寨,有着浓郁的布依风情,有着如画的美景,有着清澈见底的古井,有着弯弯的小河,有着朴实憨厚的父老乡亲,正是淳朴的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布依文化并一代代传承下来,古老的祭山活动便是其中之一。

村寨坐落在绿树葱茏的山脚,一排排整齐的石墙小青瓦建成的房屋从半山腰依山而建延续到山脚。锅底河流来的水在寨子前形成一条弯弯的小河,一直延伸到美丽的马岭河峡谷,灌溉着两岸的稻田。

鸟瞰马岭平寨村 吴明摄

这里绿树成荫,参天古树随处可见。记得村寨的那头有一棵十几人才能合围的参天古榕,是寨子里最大的一棵树。不知多少年前,祖先们就在这棵古树下,用石头和小青瓦建了一座山神庙,神庙旁的这棵古树也成了人们世代供奉的神树,这一带叫神台。每年农历三月第一个猴场或虎场和六月二十四,乡亲们都要在这里祭山,祈求山神树神保佑全寨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平安。年复一年,一直延续到现在。

每到祭山的这一天,村里好热闹。参加祭山活动的全部是男丁,没有一个女人。听老辈人说,不能让女人参加,如果女人参加了,全村人对山神的祈求就不灵了。我想大概是中国几千年来重男轻女的缘故吧!所以我们女孩子只能远远地站在后面看热闹了。

神树下有一大片空地,刚好可以用来杀猪,生火做菜。大清早,乡亲们哼着小调,有的带锅瓢碗盏,有的拿醋米油盐,砍的砍柴,生的生火,挑的挑水,洗的洗,切的切,煮的煮,祭祀活动就在这叮叮咚咚的响声伴随着乡亲们嘻笑声中拉开了帷幕。七八位手脚麻利的壮汉将寨子里挑选出的最大最肥的一头猪按在大木桌上,寨子里手艺最好的老屠夫一手按住猪头一手拿着磨得明晃晃的杀猪刀一刀捅去,只听肥猪一阵惨叫之后,一大股热腾腾的鲜血喷涌而出流进摆在地上装有半盆清水的大盆里。等血放完后,大家一起合力将肥猪抬起放进烧开的大锅里烫一下,就迅速将猪毛拔去。过不了多久,在乡亲们的欢声笑语中,肥猪已被屠夫分解成几个部分,有的把猪内脏拿去清洗,有的把猪脚拿去烧,一阵洗切过后统统放进大锅里熬。只有猪头和猪尾巴放在一边不能乱动,说是等吉时到的时候,由寨老(实际就是年纪最大说话最有威望被乡亲们称之为“老祖”的人)把它放到山神庙前供奉之后才能用来做菜。

不一会儿,一位满头大汗的小伙子气喘吁吁地跑来大声喊道:“寨老来了!”大家都停下手中的活抬起头来往村口看。只见一位头包青色粗布帕子,身穿黑色疙瘩纽扣长布衫的90多岁老人,左手提着长衫角,指间泛黄的右手拿着旱烟袋,迈着方步向神台走来,身后跟着几位不时向他点头哈腰的年轻小伙子,我们喊了声“老祖”,就赶紧往边上靠。

寨老到神台后,一位60多岁的老者赶紧用袖子把旁边的石凳擦干净后弓腰笑着对寨老说:“老祖请坐!”寨老深深吸了一口旱烟,左手一摆严肃地说道:“不坐了,先把猪头献了再坐吧。吉时过了就拐喽!”吉时为早上7点到9点之间,即中国传统计时方法十二时辰中的辰时,据说这个时候是山神树神抬头之时,一旦错过,祈求就不灵了。

祭山活动正式开始,几位老者将猪头和事先备好的香蜡纸烛一并摆放在山神庙前的供台上。乡亲们赶紧往山神庙前按顺序站成几排,年老的往前站,年轻的往后站,大家都不敢出声。寨老用力将烟嘴里的烟锅巴一拍,把烟杆往石凳上一放,轻弹身上的灰尘并稍稍整理装束。走到山神庙前,将猪头摆在供台正中间,再倒上两碗酒摆放在猪头两边。拿起三炷香轻轻杵齐,旁边一位老者赶紧将火柴点燃凑过去。香点好,寨老握着它对着山神庙深深地作了三个揖后将它插在香台上,再用同样的方法将两根红色的蜡烛点燃插在烛台上。开始请神了,寨老站在山神庙前扯开嗓门高声喊道:“跪!”众人跟着寨老向山神庙下跪。“请山神树神老摩摩保佑全寨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平安、清清静静!”随着寨老连喊带拖的祷词众人连磕三个头,寨老起身双手合十作一个揖,撕钱纸在烛上点燃后放在供台下,边撕边烧,直到把那一沓钱纸烧完,喊声“起!”众人才能起身,起身后也要双手合十作一个揖才散去继续干刚才的活。

几个小伙子把献过的猪头拎去烧好交给做菜的进行加工,现场又忙碌起来,寨老在石凳上坐着继续抽他的旱烟。没过多久,香喷喷的饭菜香味在空气中弥漫开来,饭菜已经做好。他们小心翼翼地将做好的菜用大碗舀好,盛两碗饭、两碗白酒摆在供台上,再放上两双筷子。中间有一大缽满满的汤菜为主菜,全是猪肉,乡亲们称为白片肉,也叫刨汤肉,即现杀现煮的猪肉。将猪肉切成片,不放其他菜,只加入生姜、大蒜、盐、味精等佐料。猪头也被切成片放入其中。其他的都是用内脏、耳朵等跟蔬菜一起做成的家常菜,看得人直流口水。

开始供饭了,众人到山神庙前站好,寨老将香烛点好后高声喊道:“请山神树神老摩摩吃饭喽,保佑全寨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平安、清清静静!”众人两个一组按顺序到山神庙前每人撕三张钱纸烧并磕头作揖后走开,直到全部人都烧完钱纸磕完头,祭山仪式才算结束。

接下来开饭了,乡亲们把饭菜舀好放在平地上,8个或10个人围成一圈蹲在地上有说有笑地吃了起来。男孩子可以去跟着一起吃,我们女孩子只能躲在远处边看边咽口水。等到最后祭山餐吃不完的饭菜每家分一点回去,我们几姊妹才能吃,那个味道至今想起来都觉得好香……

如今,这个生我养我的寨子昔日的瓦房已经被一幢幢漂亮的楼房所取代,寨前那条弯弯的小河已经变成又宽又直的新河,河岸两边的稻田已经被一条条直直的机耕道划成几大块。

如今,山还是那座山,树还是那棵树,庙还是那座庙,乡亲们供奉的依然还是那尊神,规距依然是那个规矩,不同的是在祭山活动现场可以看见很多女人的身影。在这里,改变的是村风村貌,不变的是乡亲们心中供奉的那尊神。我想这个古老的祭山活动还会继续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兴义布依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