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仲光:色彩世界的行者
那是多年以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戴仲光。他钟爱绘画和书法,尤长于油画,曾为我作写生肖像一幅,至今仍挂在我的书房。那时的他,意气风发,似有一番抱负。后来他果然走出了那片大山,去了北京。在北京,他一待就是20年。这20年里,他甘于寂寞,甘于清贫,甘于生活中种种的不如意,用他的画笔描绘着他心中的世界,为世人奉献出了令人瞩目的作品。
戴仲光近照 沈辉提供
仲光是一个唯美主义者,“美”是他追求的至高境界。在他的笔下,不管是人物、风景和人体,都赏心悦目,正如法国画家马蒂斯说的:“希望我的画像安乐椅,让人安逸并有所思索。”我喜欢他的画,喜欢他画面上散发出的那股淡淡的清凉古香。他画的人物如《回眸》、《白芙蓉》、《似水年华》、《落叶》、《山间流水》等等,无不透着秀雅、宁静和深远。他的画,看似平淡,但又经得住细细品味。含蓄之美中体现了贵柔、守拙、尚静的中国文化特征。仲光善画人,犹善画眼神。他画的人物的眼睛总是透着淡淡的哀怨,无名的孤独渗透在画中人物的形象和画面整个气氛中。其实,仲光的作品就是他内心的独白,在写实的物象中寄托了自己的思绪和感情。他借画中人物的眼睛,静观着这大千世界潮起潮落,云卷云舒。他创造出一种新的现实:崇高而又神秘,秀美而又哀怨。
仲光不仅用眼、用手在画,更多是用心、用情在画。他按自己心灵的感悟去表现他的人物,他善于准确敏锐地捕捉人物形象瞬间的神韵和潜藏在人物外表后面的精神本质,并把这种神韵风采完美地表现出来。欣赏他的人物画,我便被他笔下的人物所吸引,被人物的眼睛所吸引。他画的人物传神、灵动、清新、自然、明亮、美丽,带给人视觉上的享受,心灵上的感动。
仲光画人体,更有独到见解和技法上的艺术处理。关于人体艺术,从古希腊、文艺复兴直到今天,已有了几千年的历史。人们对于人体艺术的认识也是经历过波澜曲折的,现在人们都认同了人体和山水花鸟一样,它们同是大自然的产物,作为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都具有非常高的审美价值。他的作品注重于女人体的形态和质感美,笔下的《出水芙蓉》、《荷塘深处》、《双人体》等等,如水晶般透明、凝脂般温润,斑驳的光影与闪烁的色彩,给人一种如梦似幻的感觉。观他的人体画,少了几分俗念,多了几分美感。
戴仲光油画作品《布依河边》 沈辉提供
戴仲光中国画作品《山岚清气》 沈辉提供
仲光离开了故乡,但他并没有忘记故乡。是故乡的山和水滋养了他,为他的艺术提供了丰富的养分,才使得他有了今天的艺术成就。他在《布依姑娘》、《轻柔的风》《少女》等画作中,以十分轻松潇洒而又细腻的笔法描绘出了少数民族少女的清新优雅,在质朴含蓄中闪现着深邃微妙的神采。他用丰富微妙的色调表现出月光下布依山寨的宁静与神秘,还有故乡田园的清新空气,温润山林。在阳光中产生的若隐若现的明暗对比,显示了色彩的力量,一切是那么的朴实、自然,画出了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地域特征和情调,是其他的画家难以望其项背的。“只有根植于生活的艺术,才具有经久的生命力”,正是这种热爱生活和真诚于艺术的信念,使得仲光在描绘他所热爱的家乡少数民族的同时,在表现技法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除油画外,仲光还擅长书法。他沉潜历代碑帖,融会贯通,自成一体。作品多次入选全国书法篆刻展览并获奖;作品在日本及中国香港、澳门等地展出,在多种专业报刊发表,被博物馆、纪念馆收藏。早年,他游敦煌、登泰山、观麦积山石刻、大足石刻,读西安碑林,阅帛书汉简,悟出了书法之道,书艺大进。仲光善多种书体,尤以隶书魏碑行草见长,他喜酒后挥毫,随意而发,或古朴厚重,或恬淡天真,或流畅清雅,各具风貌。在他看来,好的书法,必在深厚的传统基础上写得平淡自然舒畅,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所谓“书为心画”。他的书作,看似随意,实则法度严谨,行笔线条讲究,点划沉着,墨色的浓淡变幻,出人意料的节奏,都有法度,而又自我。在古朴、稚拙中不乏潇洒,还似有一种苍茫之气,像茗茶陈酿品来回味悠长。他用自己独特风格的书法形式,表达了他人生经历的苦涩、心境的凄凉、胸怀的壮烈和哲理的深思。
戴仲光书法作品 沈辉提供
大凡艺术,总是人在思想感情的驱使下做出的精神产品。创作过程是艺术家在其创作对象上进行精神投射的过程。尤其是绘画,作品的价值全在于画家精神投射的含量,即画家作画时精神在画中的融入程度。这种精神融入,称为“禅”。仲光在作画时,禅境甚深。画家虽在作画,但已物我两忘。这时画出的作品往往是上乘佳作。许多搞当代艺术的,除少数几个有天才有思想的,大都漠视个人的具体背景,一味求新求异求怪,导致当代艺术陷入贫乏和苍白的概念化困境之中。而仲光绝不人云亦云,他平静地将个人的经历、体验、情感升华为深具内涵的艺术图式。他抱定个人独特见解,一切凭自己心灵、情感、经验、思考来判断审视,由此将个人自身经验和生命状态升华为富有个性语言符号的艺术图式。
仲光20多年来客居北京,一心作画,从不迎合潮流,执着于自己内心美的追求,在他这方色彩的世界里生活得真诚、单纯和宁静。很难想象一个人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还能有这样一种寂寞而又超脱的内心图景,还能如此锲而不舍、一遍又一遍地描绘这样一种单纯到极限的图式。他的画就像一条从他内心深处流淌出的、连绵不断的溪流,清澈、明净而又不乏涟漪。读他的画,你会感受到这份宁静和淡然,少了几许浮躁和不安。
当你走进他独有的心路历程,读懂他的画,也就读懂了一个色彩世界的行者。如今,他依然在行走着,为了他永无止境的艺术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