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依红军标语
兴义市威舍镇阿依寨,是一个民风淳朴、山清水秀的布依村寨。1935年4月,红军长征途经这里,在寨中休整,留下了大量历史的印迹。与国民党的军队最大的不同,共产党的红军既是战斗队,也是宣传队,更是播种机。红军途经威舍镇时不仅在寡妇桥同一直尾随追击的国民党周浑元纵队发生了激战,同时还撒下了革命种子。而在阿依寨留下的红军标语无疑是共产党注重宣传、走群众路线的最有力证据。
阿依红军标语 黄正书摄
“脚踩滇军,拖死中央军。”这条写在木裙板上的红军标语充满了真实、机智和诙谐。所谓中央军,是指蒋介石的嫡系部队。1934年4月,蒋介石指挥40万装备精良、战斗力较强的嫡系部队(即中央军)对井岗山中央红军进行了第五次“围剿”。“左”倾冒险主义、教条主义者博古和李德不顾朱德、毛泽东等的反对,错误指挥红军以集中对集中,以堡垒对堡垒,同国民党中央军正面交战,导致部队伤亡惨重。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主力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也就是长征。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到,在阿依的红军标语用的是“拖死中央军”,而为什么不是用“杀死”、“消灭”等更加坚决的词汇呢?让我们来看看当时的历史背景。红军的战略转移最初计划是从南线突破粤军的封锁,到达湘西会合红二、六军团。由于当时临时中央的领导者,在指挥中央红军实行战略转移和突围的时候,犯了退却中的逃跑主义错误,红军虽然英勇作战,连续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但是自身也损失近5万人,而且这时国民党已判断出中央红军将沿湘桂边境北上湘西同红二、六军团会合的战略意图,调集重兵,企图把中央红军一网打尽。在这革命的危急关头,在毛泽东等人的力争下,中央红军改变了原先的战略计划,决定争取主动,向敌人防御薄弱的贵州前进。12月,红军在占领通道城后,立即进入贵州东部,一举攻克黎平,强渡乌江,于1935年1月7日占领黔北重镇遵义。随后召开的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正确领导,重新获得新生的红军在周恩来领导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指挥下展开了机动灵活的运动战。他们转战云、贵、川“鸡鸣三省”的边界地区,四渡赤水河,迂回穿插于敌人重兵之间,让蒋介石的中央军晕头转向摸不清红军的真正意图,总是跟在红军屁股后面慢半拍,而红军也在不断运动变化中去寻求机会歼灭已经被拖得狼狈不堪的敌人。当然,由于当时双方军队在人数、装备和后勤补给上存在较大差距,红军也无力同国民党的中央军正面交锋。正是由于这样的时代背景,红军的标语才会写成“拖死中央军”。
阿依寨红军标语 黄正书摄
而这条标语的上半句“脚踩滇军”则真正具有黔西南特色。中央红军四渡赤水河后,1935年3月31日,主力重新渡过了乌江,然后分兵两路,一部分向东,做出东进湖南的样子,大部队向贵阳方向长驱直进。此时的蒋介石还以为红军被围困在川南地区,3月24日,他亲自飞抵贵阳“督师”,妄图将红军“一举全歼”。但红军突然出现在乌江南岸,迫使蒋介石一面调集中央军和湘军在东线设防,一面急令滇军速来贵阳“保驾”。滇军孙渡奉命率部星夜兼程,把平时要七天才能走完的路程硬是在三天走完了。滇军主力被抽调一空,正好帮助毛泽东实现了调出滇军、奔袭云南的战略部署。随即红军秦凤年团在贵阳的佯攻取得了应有的效果,大量国民党军队被吸引到了贵阳,红军主力部队则在贵阳附近虚晃一枪后向西挺进,连克惠水、长顺、紫云等城,然后渡过北盘江,一口气占领黔西南兴仁、兴义,即将挺进云南的红一方面军在贵州停留的最后一站阿依写下“脚踩滇军”这条气势如虹的标语。
在阿依寨红军标语中,“打倒王家烈,打倒犹国才”是一条非常直白的标语。1932年4月,桐梓系军阀王家烈在用武力打败了前任毛光翔之后,集贵州国民党省党部指导委员会主任、贵州省主席、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五军军长于一身,握党、政、军大权于一手,成为名副其实的“黔霸天”。长征期间,王家烈受蒋介石“严防赣匪入黔”命令,带领战斗力极差的“双枪兵”(其中一条为鸦片烟枪)同红军展开了一系列战斗,被打得落花流水。而王家烈手下的副军长原军阀毛光翔旧部犹国才则长期盘踞盘江八属,虽不听王家烈指挥,但也同进入黔西南的红军发生过多次战斗。正是因为红军在进入贵州、进入黔西南前后时期主要遭遇的敌人是王家烈、犹国才的黔军,因此才会出现这条充满地域特色的红军标语。
毛泽东在率领红军长征进行游击战的时期,懂得如果脱离了群众,如果不随着不同的时期宣传实行不同的策略的话,红军是绝对不可能东山再起的,于是在阿依寨我们发现了如“取消百货厘金”、“打富救贫,实行革命”、“打土豪,分田地”等充分调动了广大穷苦农民积极性的红军宣传标语。正是这些同农民兄弟有着切身利益的宣传政策使得红军在长征途中得到广大农民兄弟的支持,从而为胜利会师甘肃会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阿依寨现存的红军标语中,“红军绝对不拉伕”、“反对白军官长打士兵”、“反对白军拉伕”等标语是保存较为完好的。所谓“伕”就是被强迫去做苦工的人。而所谓“白军”,很多人以为是因为共产党将国民党的政权称为“白色政权”,因此称国民党的军队叫白军。其实不然,“白军”其实是苏联建国初期1918~1920年间内战中反对苏联共产党的军队,与苏联红军对立。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白军”被苏联军事顾问借来指反对中国共产党的军队总称。
如今,70年过去,已经斑驳的阿依寨红军标语见证的那段伟大历史并未褪色,人们在这块土地上为红军当年的壮举树起了丰碑,更是在和平年代的今天,随时提醒着我们,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为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