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歌手白德舟
在黔西南州,在兴义市,人们只要提到白德舟,无不竖起大拇指,称他为时代的歌手,布依族的歌唱家。
苦难的童年
兴义市马别布依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就是一个有80多户人家的大寨子。每逢婚丧嫁娶或逢年过节,人们都喜欢唱布依山歌。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白德舟从小就喜爱唱歌。但生于1934年的他,童年时代父亲就去世了。为了谋生,母亲带着他和年幼的妹妹,靠帮人打短工过日子,他哪有时间去唱歌呢?
白德舟中年照 黄正书提供
一天清晨,年仅10多岁的白德舟,挑着一担松毛,光着脚板,踩水跨过马别河,走了20多里路,赶到兴义城去卖。肩上的松毛还没卖出去,他看见一个小姑娘,扶着一个双目失明的老人,在街上慢慢走着。老人拉着二胡,边走边唱。那声音婉转悠扬,如泣如诉,向人们倾吐苦难的身世。从小爱唱歌的白德舟看得呆了。他心里羡慕,竟挑着担子,跟在老人后面,几乎记下了老人所唱曲谱的大部分,才依依不舍地看着老人远去。那天晚上回到家,已经是夜幕降临了。
从那以后,他白天帮人干活,晚上手拉二胡,放开喉咙,用歌声冲去饥饿:一出大门就唱歌,别人说我好欢乐。别人说我好欢喜,我含眼泪唱山歌……提起穷人好辛酸,我爹饿死在路边。光脚两板挑柴卖,走投无路当长年。
时代的号角
白德舟弹月琴 黄正书提供
1949年12月,解放大军来到布依山乡,白德舟当上了马别村儿童团长。他组织20多个儿童,宣传土地改革,宣传清匪反霸。在“土改”中,他家分得了土地、房屋、耕牛。广大贫苦农民政治上得解放,经济上翻了身。白德舟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他和广大少年儿童放声歌唱:共产党是大救星,领导人民翻了身。以前帮人当牛马,如今当家做主人。白德舟欢天喜地,放声歌唱党和毛主席的恩情,唱布依人民的新生活。
1952年8月,白德舟加入了共青团;10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3年建立马别乡,年仅18岁的白德舟,担任第一任乡长。昔日的孤儿寡崽,成了今日的国家干部,开始了崭新的人生。1956年,他进入兴义地委党校学习,初步摘掉了文盲帽子。
从此,他不但天天唱布依山歌,还编新山歌。他编的布依山歌在学校演唱后反响很好,在评比中获得一等奖。他的兴趣越来越浓,开始试唱简谱,练习作曲,自编自演,多次上台唱歌、跳舞、演戏。1958年县广播站把他创作演唱的布依山歌《想起毛主席》和一支木叶独奏曲录了音,在全县播放多次。这一年,他参加了全省少数民族参观团到云南参观学习,在文山州西畴县的联欢会上,他唱的布依山歌被阵阵掌声多次打断。当时74岁的云南省人大代表、老歌手王美光,激动地握着白德舟的手说:“你的歌唱出了我们云贵两省各族人民的心愿,我要向你表示感谢!”白德舟激动得一夜没睡好。
白德舟还根据党在各个不同时期的任务和政策写出不少激动人心的歌曲,鼓舞、激励、鞭策人们。1975年他到顶效区委任宣传委员,当时区里正组织群众兴修水利,他创作了《康岩洞战歌》。他用一个多星期的时间,为黄正书创作的歌剧《长虹颂》谱写了近20首曲子,在全区范围内巡回演出,很受欢迎。后又参加全县会演,引起轰动,受到好评。那优美的歌声,与跌宕起伏的剧情相得益彰,给人们以深刻的印象。
白德舟在担任区宣传委员期间,一方面组织和培训业余文艺宣传队员,一方面自己动手收集整理民歌和民间故事。先后经他培训的有200多人,收集整理布依族民歌2000多首,其中在省、州、县(市)级报刊发表的民歌有100多首。1980年11月,他参加兴义地区首届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会,他演唱歌曲《民族政策艾奢盘(好得很)》,受到与会人员的欢迎。后这首歌词发表在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的杂志《南风》创刊号上。以后,他又参加了在惠水县举办的全省民歌大赛。他嘹亮的歌声回荡在歌场内外。
歌手与查白场
查白歌节,是黔西南布依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为了纪念布依族人民传说中的英雄查郎白妹,自古以来,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一日,数万布依族和其他民族男女青年,都要汇聚到查白场上,弹月琴,吹木叶,唱山歌,倾吐心曲,“浪哨”择偶,交朋结友。
白德舟对查白情有独钟。早在9岁时,他就打着光脚板,第一次去赶查白场。1949年,他才15岁,就敢在查白场上登台和异性对歌:“小郎年小不唱歌,查白见妹才现学。心想和妹唱两首,不知调子合不合?”女方回答他:“情妹原来不唱歌,查白见郎才现学。只要郎心合妹意,调子不合心意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在查白场上唱道:“包谷秆来节节甜,土地改革是今年。今年查白和妹会,不愁家中无耕田。”后来农村成立互助组,他唱道:“查白梨树开白花,妹有爹来郎有妈。两家合拢一家住,免得一家挂一家。”20世纪60年代“困难时期”,他忧郁地唱道:“太阳快落查白坡,看到天黑心不乐。心想约妹家中去,家中没有米下锅。”后来在“四清”运动和“文化大革命”中,不允许赶查白场。当时白德舟是查白场旁边兴化公社的党委书记,每次回顶效开会或回马别家中经过查白场时,他都在心中暗唱:“望见查白莲花山,想起民兵把路拦。多少情人难相会,眼泪常淌心头酸。”1976年查白场那天,白德舟还和社员们在田中插秧。他一边插秧一边唱道:“以前六月查白天,郎妹相会在场边。情妹送我花飘带,至今放在枕头边。”和他一起插秧的区里一个领导干部听后一语双关地说:“你白德舟还很怀念查白场啊!”虽然唱的是纯粹的情歌,但白德舟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白德舟获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奖杯、证书 正书 仕学摄
粉碎“四人帮”后,一年一度的查白场又重新赶起来,党的民族政策又回来了。白德舟在查白的歌台上放声高唱:“查白场上重唱歌,郎唱开头妹来和。深情厚谊唱不了,可惜红日快落坡。”“转眼分别十来年,肠子想断眼望穿。现在查白重相会,拴起太阳唱几天。”“郎想白妹查白来,妹想查郎查白街。生在阳间赶到老,死在阴间魂还来。”
20世纪80年代以后,白德舟几乎年年赶查白,年年登台唱布依山歌。接连有两年,他和马岭瓦嘎村的女歌手贺琴昌在台上对歌,唱了一首又一首,感到还不尽兴,回到顶效又接着唱了大半晚上。
1981年,白德舟成为兴义地区首批加入贵州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的会员之一。1984年,他被兴义县人民政府授予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的光荣称号,并出席全省首届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1989年参加全省首届民族民间音乐艺术节获一等奖,省委省政府给他颁发了荣誉证书。
白德舟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退休后,又在家乡马别村组织布依八音文艺队,培养农村文艺新人,使马别这个黔西南州的旅游景点锦上添花。马别大榕树下,白德舟口吹木叶手弹琴,他那高亢嘹亮的歌声,响彻行云,缭绕在布依山乡,令来此旅游的国内外游客印象深刻。
白德舟现已80岁了,但他身体硬朗,老当益壮。他说他生命不息,歌唱不止,他要用歌声高唱新时代,高唱新生活。
白德舟,不愧为时代歌手,布依族民间的歌唱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