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从古迹中找寻历史
所属图书:《兴义布依寨》 出版日期:2014-09-01 文章字数:2267字

从古迹中找寻历史

平寨地处兴义至巴结公路的左侧,景峰大道穿寨而过,是历史悠久的布依族村寨之一。

平寨原称老安章,是安平九寨之一(安平九寨包括安章、纳灰、卧戛、纳具、双生、平寨、落水洞、乐立、鱼龙),是布依族聚居的村寨,布依族黄、岑、查、贺、吴等姓氏为多。平寨风景秀丽,寨内寨外百年古榕遍布,在枝藤缠绕的苍翠古木中,露出青瓦屋面民居和宗祠殿宇,天蓝、山绿、屋青,平寨保持原生态的质朴和美丽。

平寨东北面石拱寨门和古驿道历经数百年的风雨沧桑,仍然诉说着曾经无数次抵御外敌入侵和保一方百姓平安的卓著功勋,并见证了古驿道上往来商贾的热闹与繁华。

寨门系石砌拱门,高2.8米,拱门跨径2.33米,厚0.38米,均用5面料石拱筑。古驿道宽1.2~1.5米,由寨门穿寨而过往西北经安章(今则戎乡政府驻地)到下五屯,再到兴义城。由寨门往东南,经箐口到巴结古渡口,横跨南盘江到广西。今留存在平寨外的古驿道大约有2公里,均用厚薄不等的石头铺筑而成,石阶穿行在山丛中,其依山就势,上坡下坎弯弯曲曲。

安章布依寨 吴明摄

寨中吴氏宗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改建学校,建庙碑被迁至安章公房门右侧墙。据村民介绍,宗祠大约修建于清嘉庆年间,由可识碑文中可知安平两寨(安章、平寨)人烟稠密,聚众兴建宗祠等史实,在明成化四年(1468),黄坪营黄姓分支就落业于此,世袭马目职位200余年,也印证古驿道带给平寨的繁荣。

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由族众捐资创修祠庙于安章梁子上,嘉庆年间培修、扩建。道光二十年(1840),族人黄克正、黄克纯等捐资再次修葺,并勒石一方,竖于寺廊前。吴氏宗祠正殿和基石的两厢和前厅朝门保存至今,构成吴氏宗祠四合院。宗祠为硬山抬梁式木结构青瓦面,前出廊、右廊已毁,左廊尚存,明间檐柱有行书楹联一副:祖宗虽远祭祠不可不祭;子孙憨厚学术不可不学。明间大门上有“吴氏宗祠”木匾一块。院中百年桂花覆盖天井,桂花开时,香飘四野,与宗祠前苍劲挺拔,枝繁叶盛的百年古榕交相辉映。

平寨民居多为三合院,由正房三间、两厢和围墙构成。硬山穿斗式木结构青瓦房,朝门开在左面山墙和左厢交汇处,外八字形。垂柱系绣球形,雕工非常细致,正门前有门磴石。

寨中遗存许多古代石碑:

安章“永远遵照例”碑。该碑立于清嘉庆十年(1805),系署兴义县正堂王永祐签署的文书,刻石成碑,立于安章寨(今平寨),晓谕四方。碑文记述了“八围田”制。“八围田”制系将各村土地划分为8份,64小块或48小块,以村中姓氏或人口多少认定份额。有族众多而一姓认领二三份者,一般一姓一份或两姓一份。这些小块称为“科田”,并按八围承担粮赋及差徭夫马等役事。“科田”即官田,系当时官府、土官等赖以维持其统治的经济来源之一,地方官吏极为重视。“八围田”制是这一带少数民族地区土地管理的一种特殊形式,地方文献中未见记载,这是供研究土地所有制变化的文字资料及实物佐证。

平寨祭山林 正书 殿基摄

梁子背晓谕碑。晓谕碑在平寨村内,原竖于水塘坎上,“文革”中“除四旧”运动时,寨中群众有意将碑翻转,供人憩息坐用,以掩其真面目,才得保存。刻于清道光五年(1825)五月十八日。碑高160厘米,宽92厘米,碑文清晰可认,竖排阴刻楷书。该碑虽系当时官府出示的晓谕文书,但它却反映了当时布依族村民对保护山林、水源、庄稼及果蔬的重视,破坏偷盗者官府严处重罚,对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人民安居乐业发挥了积极作用。

高山庙遗址内也有许多石碑。则戎乡平寨坝子,四面环山,坝子中耸立一座孤峰,称“白马山”,又名“高山”。孤峰山势险峻,危崖削立,古木苍翠,藤蔓缠绕,山顶为清康熙年间所建的高山庙。古人临崖凿壁,开山砌筑石阶路,路宽1.6米左右,石阶路成“之”字形,蜿蜒而上至山顶,山腰处,筑有石墙沿山围护,墙南北两面开有石拱月门各一座。今仍有部分墙垣尚存,月拱门如旧。西北面石墙内尚可辨出寺庙痕迹,内有尚未刻字的石碑一通,推测是欲刻碑记,因变动未成。由石阶继续上登至山顶,南面用青石垒成堡坎,铺平与北面连成一片以为庙基,遗址面积约为250平方米。从基石布局看,北面为山门,东西为两厢,南面为正殿。遗址内现存石碑五方,其中三块立于山门内,另两块倒伏于地。五通石碑分别为: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的建庙碑,碑高157厘米,宽53厘米,碑头刻“万古流名”四字,无碑帽,有碑座。碑文记载康熙年间始建高山庙事及此次修建始末;嘉庆十三年(1808)建庙功德碑,碑高90厘米,宽57厘米,文述此次建庙事;嘉庆十四年(1809)的修葺碑;道光二十三年(1843)立,碑高154厘米,宽61厘米,碑头刻“万善同缘”四字,碑文记修高山庙事;咸丰元年(1851)建字塔碑,碑高90厘米,宽51厘米,碑文记道光十年(1830)倡修字塔及此次建字塔事。

遗址内,断砖残瓦遍地皆是。尚存石水缸三口,其中一口完好。山门外石阶旁,立有修路功德碑一块,因路边岩石崩塌,将碑压斜,右上角损坏,刻碑年月及碑文无法辨识,碑高的数据无法测定,只测出碑宽78厘米,推断为修路功德碑。

平寨榕树 正书 殿基摄

高山庙是布依族先民所建,庙内香火不断,上山朝拜者亦不少。逢布依族的祭山节,布依族群众由四方汇聚山上,举行祭祀活动。

高山庙遗址及所遗存诸多石碑,是研究布依族传统民俗及宗教活动的实物资料。

如今的平寨,很多民居建筑已旧貌换新颜。若在寨中小道穿行,两旁民居建筑新旧交替,错落有致。进入其中,随时能感受到布依人家的殷实与好客。若遇民族节日或婚丧嫁娶,又可看到传统古朴的祭山、祭田等活动,也可以看到杀猪、宰牛、做花糯米饭等场景。

兴义布依寨